摄影:田道华
长夏已尽,秋色渐染。二十四节气之一的处暑已至,天地间阳气渐收、阴气渐长,自然界的万物开始由繁茂转向成熟,人们的饮食也随之发生微妙的变化。
清凉解暑的瓜果暂且退居幕后,温润滋补的佳肴缓缓进入大众视野,阴阳平衡、五行相生,古代哲学与养生之道,向来在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融贯发展。
早在西汉初期,《淮南子·天文训》中就已有“二十四节气”的说法,不过当时还未纳入官方历法。直到汉武帝时期,“二十四节气”才正式被纳入《太初历》,作为指导农事的历法补充。
信奉“顺时生长”的中国人,不仅严格按照二十四节气进行农事生产,在日常生活中也是“依令行事”:春分踏青、谷雨吃茶、小暑晒福……这些节气特定的习俗,历经千年的时光传承至今,已经成为融入每一个国人骨子里的信念。
谷雨煮茶
来源:摄图网
2024年8月22日17:01:06,太阳到达黄经150度,处暑至。
相比四时分明、暑气减退的北方,南方地区仍旧热气蒸腾,但这并不意味着处暑在南方地区失去了意义。中医认为,处暑后秋燥逐渐加重,不注重养肺容易伤肺。为应对燥火侵袭,在饮食方面,南方人往往选择喝上一碗养阴润燥、益胃生津的养生汤,以御湿气、防燥气。
处暑最有代表性的汤品,便是酸爽开胃的“酸萝卜老鸭汤”。蜀地人民在处暑时节来一碗酸萝卜老鸭汤“降燥”的习惯,其历史可追溯至宋代,当时四川地区便有以酸萝卜入菜的习俗。
酸萝卜老鸭汤
酸萝卜入汤,可因其独特的酸爽口感,开胃健脾,促进食欲;鸭肉性凉,偏老的鸭肉炖煮后肉质紧实,营养丰富。老鸭与酸萝卜两者结合,既能抵御秋燥,又能滋养身体,实为处暑时节的食疗佳品。
苏东坡曾言“一白饭,一白盐,一白萝卜”乃食客之幸,这里的“白萝卜”,便是四川酸萝卜的雏形。苏东坡对美食的热爱盛名在外,他对酸萝卜的推崇,无疑为酸萝卜老鸭汤的流传与发展增添了几分文化色彩。
四川地区泡菜种类丰富,酸萝卜亦为其中之一
随着时间的流逝,酸萝卜老鸭汤的制作方法也不断演变,但不变的是其在处暑时节的食疗价值。在四川,不少家庭都会在处暑时节炖上一锅酸萝卜老鸭汤,以应对秋燥,同时享受这份传统美食带来的温暖与满足。
酸萝卜老鸭汤制法
原料:
土麻鸭2只 (每只重约1000克)
酸萝卜、泡生姜、干辣椒节、干花椒、红枣、盐、味精、鸡精、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
1.把土麻鸭宰杀治净,下入开水锅里汆水后,捞出来沥水;
2.往砂煲里舀入适量清水,放入汆过水的整鸭,加入酸萝卜、泡生姜、红枣、干辣椒节、干花椒等辅料;
3.大火烧开后改小火慢煨约3小时,其间调入盐、味精、鸡精、胡椒粉,至鸭肉软熟,即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薏米,又名薏苡仁,自古以来就被中医视为除湿健脾的佳品。它性味甘淡,微寒,归脾、胃、肺经,具有利水渗湿、健脾止泻的功效。鸡肉则富含蛋白质和多种微量元素,能温中益气,补精添髓。
薏米炖鸡汤
薏米与全鸡一同炖煮,不仅能够充分发挥薏米的利湿作用,还能借助鸡肉的温补特性,达到调和脾胃、增强机体抵抗力的效果。
在处暑这个暑气渐退、秋燥未止的时节,喝一碗“薏米炖鸡汤”,不仅能帮助身体排除多余的湿气,还能滋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因季节变化带来的不适。
薏米炖鸡汤制法
原料:
土母鸡1 只(约1500g)
小白壳薏仁米300g
农家腊肉50g
土猪排骨100g
冬笋片50g
香菇片50g
枸杞5g
山泉水2500ml
盐6g
胡椒粉3g
姜块10g
香葱段6g
制法:
1.把土母鸡宰杀治净后,投入清水锅汆透,捞出来沥水稍晾。另把薏仁米用清水浸泡软、腊肉切成厚片、排骨砍成小块,再与冬笋片和香菇片一起纳盆内,加入姜块、香葱段和枸杞拌匀,然后塞入鸡腹,待用;
2.煲锅上火,掺入山泉水烧沸,下入处理好的母鸡,用小火慢炖至烂时,放入盐和胡椒粉,即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此汤适合月经不调、气虚体弱的女性饮用。原因是红枣被誉为"天然维生素丸",性温味甘,归脾、胃经,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当归,性温味甘辛,归肝、心、脾经,是补血调经、活血止痛的上品。乌鸡,以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而著称,具有滋阴补血、强身健体的功效。
红枣当归乌鸡汤
将红枣、当归与乌鸡慢火炖煮,鸡油熬出后汤色金黄,滋味醇厚。同时,三者的结合还能够在伏天这样干燥的时节有效滋养皮肤的润泽,对于养颜美容也有很好的效果。
红枣当归乌鸡汤制法
原料:
散养乌鸡1只(约1000g)
黄芪5g
当归10g
枸杞5g
大枣5g
人参10g
川芎5g
丹参15g
芡实15g
白芍5g
天冬5g
薏米10g
藠头15g
黄姜片15g
大葱15克
盐、花雕酒、白胡椒粉各适量
制法:
1.把乌鸡宰杀治净,斩成块,加入黄姜、大葱和花雕酒腌制去腥,再下入沸水锅汆透,去除血沫,捞出来沥水后洗净。另把黄芪、当归、枸杞、大枣、人参、川芎、丹参、芡实、白芍、天冬、薏米、藠头等药材洗净后,放入温水盆浸泡30分钟,待用;
2.取砂锅放入汆过水的鸡块,掺入纯净水淹没,开小火煨约1.5小时,加入药料后,继续小火煨约2小时,调入盐、白胡椒粉,即成。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千百年来,流传的三伏食俗不少,伏羊汤便是其中之一。伏天吃羊的来历其实比较久远,《汉书·杨肆传》记载:“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宰羔,斗酒自劳。”民间也流传说法:“伏天一碗羊汤,不用医生开药方。”
伏羊汤
伏羊汤又称护阳汤,在我国有些地方,伏天喝羊肉汤,已经成了“伏羊节”,名列非物遗产。
在人们惯常的饮食观念里,羊肉是冬季驱寒补暖的上品,但在炎热的夏天,大家普遍认为吃了会上火。不过从食理来说,夏季吃羊肉不仅是可行的,还遵循了中医“冬病夏治”“以热制热”的原理,暗合天人合一的养生理念。
伏羊汤制法
汤方一:白芷、花椒。
汤方二:黄芪、党参。
汤方三:黄芪、当归、附子(需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制法:
1.用水漂羊肉或羊排,泡出血水,换水2~3 次,每次至少漂半小时;
2.漂后,再以姜丝和白酒腌制半小时,用清水洗后,放水锅里一起炖;
3.将汤方用炖汤袋包起来,先放汤方,配料的生姜也随主料一起放。先大火,再小火炖2.5~3小时,放入红枣、枸杞炖半小时,一气呵成,起锅前半小时切忌频繁揭锅盖,注意要估好水量。
说明:
此汤需少盐。喝时,可依据所好,加入香菜段或葱花。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民间俗语有言:“三个板栗一副药”“入秋食板栗,健胃又补脾”。
板栗,被誉为“千果之王”,性温味甘,归脾、胃、肾经,具有健脾养胃、补肾强筋的功效。鱼头,富含优质蛋白质,有助于补脑益智、滋阴养血。
板栗鱼头汤
“板栗鱼头汤”的烹饪,将板栗的甘甜与鱼头的鲜美完美融合,经过慢火炖煮,汤色乳白,滋味醇厚。能健脾养胃,增进食欲,对于秋季常见的脾胃虚弱有很好的调理作用。同时,板栗和鱼头的结合,更有助于补充人体所需的气血,增强体质,使人精神焕发。
板栗鱼头汤制法
原料:
净花鲢鱼头1个
鱼圆150克
菌子100克
板栗100 克
(火巴)豌豆、姜片、葱节、枸杞、芹菜花、盐、猪油、鸡油各适量
制法:
1.锅内加猪油烧热,下入鱼头煎香,掺入开水,熬至汤白且浓;
2.另起锅加少许鸡油烧热,放入(火巴)豌豆炒翻沙;
3.倒入熬好的鱼汤,捞出(火巴)豌豆皮,加入鱼头、菌子、板栗、姜片、葱节熬至汤色金黄且浓;
4.下入鱼圆煮熟,调入盐,撒入芹菜花、枸杞,配卡式炉上桌即成。
制作关键:
熬鱼汤要用开水,更容易白且浓。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饮食之道,应是顺应天地自然,以滋养生命灵气。这些承载着深厚文化传承的汤品,不仅仅是食物,也是古人智慧的结晶,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体现。
在处暑这个暑气渐退、秋燥未止的时节,让我们通过一碗碗精心熬制的汤,让食客感受季节的更迭,体会生命的韵律,同时也将这份对健康的追求与对自然的敬畏,代代相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