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东汉云台二十八将,谁的战功最大?加上马援,看这八人就够了

读书悟道君 2024-01-06 00:23:26

本文分上下两篇,均已发布。

东汉明帝永平三年(公元60年),汉明帝刘庄命人画了28位大将的画像,然后放置在洛阳南宫云台阁,称为云台二十八将。

云台二十八将,是汉光武帝刘秀麾下功劳最大、能力最强的28员大将。

从名单来看,不难看出,排位是综合考量的结果,将政治、军事、德行等因素都考虑在内。

如果单从军事上来看,那么在28将当中,谁的功劳最大呢?

我们只要看其中七位,邓禹,吴汉,贾复,耿弇,寇恂,岑彭,冯异,外加一个马援,便可看出其中端倪。

第一位:邓禹是否名副其实?

邓禹在28将中排第一,有人说他排高了,有人说他属于二流功臣,还有人说他与刘秀私人关系好,占了便宜,果真如此吗?

公元15年,邓禹与刘秀相识,那年他只有十三岁,但已经是以学问著称的神童了。

当时刘秀二十岁,在太学读书,而邓禹游学洛阳。两人见面挺投缘,自然而然成为了朋友。

八年后,刘秀打天下,二十一岁的邓禹投奔了他。老友重逢,二人进行了深谈。

邓禹给刘秀分析了一下天下大势,他认为,虽然各派军阀众多,但绿林、赤眉这些起义军绝对没有一统天下的能力。

而刘秀则不一样,他纪律严明、胸怀大志,但是要想统一天下,也只有耐心积累自己的力量,不急于称王,并积极吸收各路英雄。

邓禹这一番言论,不仅给了刘秀极大的鼓励,而且并不亚于后来诸葛亮的《隆中对》,与后来元末时朱升给朱元璋争天下的建议,“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也有着相似之处。

所以,在刘秀最初的梦想萌动时,能得到一位友人的支持和鼓励,实在是难能可贵。

在军事上,邓禹也有一番作为,只不过他这个人有个要命的缺点,就是太犟了,也成了他失败的原因。

邓禹曾率军击败河北地区最强的军事力量铜马军,并收为己有;后来受命西征,又拿下了河东。

光武帝即位后,请邓禹出任大司徒,被封为酂侯,食邑万户,当时他仅24岁,能获得这样的荣誉,可见,刘秀对他的看重,但是之后他就来了个滑铁卢。

当时京畿地区的军队接连失败,赤眉军所到之地都是一片狼藉,百姓流离失所。

三辅的百姓听说,邓禹每次出战都能克敌致胜,而且部队纪律严明,于是陆续有百万之众归降邓禹,一时间邓禹名震关西。

三辅,又称"三秦",本指西汉武帝至东汉末年(公元前104-220年)期间,治理长安京畿地区的三位官员京兆尹、左冯翊、右扶风,同时指这三位官员管辖的地区京兆、左冯翊、右扶风三个地方。

面对如此大好局面,部将劝他直接进攻长安,但邓禹认为还不是时候,眼下虽然人多,但真正能打仗的也没几个,况且准备也不充分,后勤供应也有问题,不敢轻易出兵。

于是他选择到上郡、北地、安定三郡去休整,坐等赤眉军内乱。此后刘秀也催他进兵,说关中的百姓和官员整日惶惶不安,被贼寇们暴虐。

结果邓禹不听,他自己内部先乱了,冯愔、宗歆二人争权,冯愔杀了宗歆,尽管内乱很快平息,但邓禹声威大受影响,原来归附的人也都跑了。

所以,当他与赤眉军交战时,作战不利,一退再退,再加上没有后勤供应,军士们只好挖食野菜。

在这种情况下,刘秀下令叫他回来,他就是不回,因为刘秀已经预见到赤眉军缺粮,肯定向东来,到时他轻易就可击败他们,所以,叫邓禹无需再用兵。

邓禹不听,感觉自己毫无建树,回去也没脸,于是,饿着肚子催士兵与敌作战,结果大败,最后自己带着24个骑兵返回洛阳。

刘秀大怒,削去了他的爵位,经此教训,邓禹也老实多了。

天下平定后,邓禹被封为高密侯,食邑高密﹑昌安﹑夷安﹑淳于四县,此后远离名势。

刘庄即位后,拜他为太傅,对他十分尊重,在他生病期间,还亲临探望。

公元58年,邓禹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从上述邓禹的大致经历,功过参半,排首位确实名望占了一大半,战功可圈可点,刘秀对他评价相对中肯,说他“深执忠孝,与朕谋谟帷幄,决胜千里。……斩将破军,平定山西,功效尤著。”

第二位:凶猛的吴汉

有人评价,吴汉是28将中最为凶悍的战将。他早年的经历与刘邦相似,也做过亭长,还做过马贩子,后来得到刘秀赏识,却是从“造假”开始的。

投奔刘秀前,他是卜安县令,想在投奔刘秀时,献上一份大礼,一心想拉着渔阳太守彭宠一块去。

彭宠虽然也不反对,但其手下多半不愿投靠刘秀。于是吴汉和彭宠两人就伪造了一份刘秀的檄文,然后在渔阳境内四处散发。

最后在这篇檄文的影响下,渔阳官民都同意了。但是刘秀在收到这份大礼后,也没有多看重吴汉。

后来刘秀有意收编幽州的军队,邓禹推荐了吴汉,他给吴汉的评语是:“其人勇鸷有智谋,诸将鲜能及者。”

起初刘秀并不放心,觉得吴汉外表普通,嘴又笨,能行吗?结果吴汉只带了十几个人就去了,事还办成了。

其实吴汉并没有用什么技巧,去了趁其不备,直接把守将砍了,然后拿着兵符,一夜之间控制了幽州的局势。

此后,河北地区最强大的骑兵团落入了刘秀之手。

吴汉一生戎马,追随刘秀平定了河北,征讨关东,攻伐陇右,平定蜀地,立下了赫赫战功,但也不是没有缺点。

他的缺点就是纵兵为祸,比如他受命平定四川军阀公孙述时,因之前连吃败仗,恼羞成怒,后在平定公孙述后,大开杀戒,将公孙述的妻女都杀了,就连公孙述的宫殿也烧了。

事后,刘秀大怒,下诏书严厉斥责了他,因此还成就了一个成语“敝帚自珍”。

在他死后,刘秀特意下令,命北军五校、兵车、甲士用车载着他的尸体,为他举行了盛大的送葬仪式,而在此前,汉朝得此殊荣的仅有霍光一人。可见,刘秀对吴汉的看重。

第三位:“身边人”贾复

贾复年轻时好学,通晓《尚书》,他的老师认为他有将相之才。

王莽末年,叛乱四起,贾复趁机聚集起百人,自称将军。更始称帝后,贾复率众归附汉中王刘嘉,任校尉。

当他看到更始政权管理混乱,诸将放众时,就劝说刘嘉以汉室宗亲的身份,另立大业,但刘嘉不敢,并建议他去投靠刘秀,以实现其宏大志向。

贾复与邓禹是同乡,在邓禹的推荐下,见到了刘秀,二人彼此都十分欣赏对方,刘秀认为他有将帅志节,任命他为破虏将军。

贾复打仗属于不要命型的,对此刘秀虽然欣赏,但更爱才,很少让他远征,一般都让他跟在自己身边。

刘秀与与青犊军大战,从早战到午,青犊军坚守不退,刘秀传令贾复,说可以吃了饭再打,但贾复不,他说打败了敌人,再去吃饭。

于是,他率先举旗冲入敌阵,所向披靡,一举击垮了青犊军,诸将都对贾复的勇猛敬佩不已,有点尉迟敬德的味道。

后来贾复与五校军大战于真定,虽然大破敌军,但贾复也因此身负重伤。刘秀听说后大惊,担心的说,我之所以不让他单独出战,就是怕他轻敌冒进,伤及自身。

当时贾复之妻有孕,刘秀说,如果生女,我子娶之;如果生男,我女嫁之,叫贾复安心养伤,不用为妻儿担忧。

后来,贾复伤好,与刘秀重逢,刘秀仍让他为前锋,南击赤眉、青犊诸军,仍勇猛非常。

刘秀称帝后,拜贾复为执金吾,封冠军侯。之后贾复攻朱鲔(wěi )于洛阳;连败更始白虎公陈侨,迫使其投降;主动请缨南下打击更始郾王尹尊等南方割据势力,只用一个月,尹尊投降;东击淮阳太守暴汜,平定淮阳属县,等等。

总之,贾复随刘秀征战,勇猛无比,从未失利,但由于不要命,负伤十余处。

在刘秀定天下后,大多数功臣皆隐退,唯有像贾复、邓禹、李通三位南阳功臣,由于与刘秀关系极深,也最为光武信任,所以,他们仍受到了重用。始终保持着显要地位。

第四位:弃文从武-耿弇(yǎn)

在东汉开国功臣中,耿弇是攻城略地最多的将军,在他的征战生涯中,攻克46个郡,三百多个县。

耿弇能文能武,其父耿况是上谷太守,也是当时名儒,所以,耿弇出生于儒家大族。

他原本致力于从文,但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参观了都尉选拔骑兵的场景,被沙场风姿所吸引,此后立起弃文从武。

20岁时,他投奔了刘秀,在其手下做门下吏,之后立有战功,22岁被封“建威大将军”。

他对刘秀最大的贡献,就是平定了盘踞山东的军阀张步。对于刘秀而言,这场战争有着楚汉战争时韩信破齐地的意义。

东汉统一后,耿弇辞去大将军之职,回家过退休生活,五十六岁去世。

欲知后续四位功臣寇恂、岑彭、冯异、马援,具体细节及结论,请移至下篇阅读(字数多,分拆了)

2 阅读:1457
评论列表
  • 2024-01-27 23:10

    好,这段历史一般人不太清楚,正好学习学习。

  • 2024-04-06 19:50

    还是不够全面 加个来歙绝对的完美了

读书悟道君

简介:分享高质量历史阅读,市井江湖小说 水浒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