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军入关后因局势不稳和高压政策导致甘肃回民起义

史海撷英 2024-07-29 10:19:07

清顺治五年(1648年),甘肃回民在米剌印、丁国栋的领导下发动了一场规模较大的反清起义。这是西北回民第一次有组织的大规模反抗满清封建统治的斗争,也是中国回族历史上的一件大事。

彼时清军已经在山海关一片石击败李自成大顺军主力,攻入关内,占领北京,李自成领导的大顺军节节败退,数十万余部辗转往西北方向退去。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跟在大顺军后面紧追不舍的满清和硕肃亲王豪格率八旗大军和吴三桂关宁降军攻破潼关,英亲王阿济格率军同时由陕西渡黄河入陕西,经绥德、延安直趋关中。李自成失去潼关屏障,被迫放弃西安退往河南、湖北。清军占领关中后,又攻掠了甘肃部分地区,旋即进入四川。

同年5月,清廷以“天下多未归附,人心不靖”,升调有统治经验的汉族官员、吏刑部左侍郎孟乔芳为兵部右侍郎兼右副都御史,总督陕西三边军务。孟乔芳,奉天(今沈阳)人,出任陕西总督后,先肃清关中,再率军进入甘肃,只遇到零星抵抗,没有遇到大的阻力。

孟乔芳没有像八旗将领那样纵兵大杀,主要采取“招抚”之法,使明朝流亡官员和残兵败将降附,李自成麾下大将贺锦的部队溃散后,他率军进入河西走廊,明朝遗官率“甘州全城内附”。孟乔芳不废一兵一卒取得甘州后,在这里“置官镇守,悉如明制”;又派当地回族、撒拉、东乡族土司奔赴各地,“安抚西宁、河西各土司”。

孟乔芳虽然用怀柔之策将甘肃置于满清的统治之下,但基础并不牢靠。由于清军入关后大肆杀戮,又施行严酷的民族压迫政策,“天高皇帝远”的甘肃和全国形势一样,民族矛盾愈演愈烈,难以弥合,斗争格局迅速起了变化。一些已经投降清朝的原明朝文武官员,也纷纷改旗易帜,起兵反清。

史料记载,顺治二年(1645年)到顺治四年(1647年)间,甘肃地区这种反清斗争此起彼伏,屡扑不灭,其中主要有:马德、王一林率宁夏兵“作乱”,清总兵刘芳率部进剿,王一林败死于预旺城,马德则坚持到顺治四年(1647年)9月方才兵败身死;原明军副将武大定据仇池(今甘肃西和)反叛,声势颇大,曾率军围攻固原,打死清总兵何进元,后又攻打徽县等地;阶州营官蒋登智与原明朝固原副将贺珍联手聚集五、六万人马,围攻阶州,未克,旋即攻占秦州(天水);阶州(武都)营官郭志、李旺名等举兵起事,一举攻克文县;明降将贺洪器率数万义军攻占宁县,继而攻打庆阳等地。上述反清力量虽先后被清军攻灭,但仍然说明清廷虽然统一了甘肃,但该地区局势极不稳定。

从当时全国形势来看,顺治元年(1644年)清军入关后,败逃南方的李自成、张献忠余部和南明军联手抗清。南明福王政权灭亡后,顺治三年(1646年)12月,部分明朝遗老遗少又在广东肇庆拥立桂王朱由榔为帝,改元永历,坚持与清军周旋、鏖战。李自成大顺军余部在李过、郝大勇(摇旗)的带领下,和南明永历政权湖广总督何腾蛟等联手作战。顺治四年(1647年)12月,何腾蛟指挥郝摇旗、焦琏两军在广西全州大败清军,斩杀名王,毙敌无数,并趁势收复永州、宝庆、常德、衡州,进围长沙。

永历政权形势图

几乎在同时,李成栋反正于岭南;原明军将领谭文、李占春、武大定、于大海等相继扯旗反清,各拥兵数万,盘踞在川南、川东,接受永历帝封号。于是永历政权据有两广、云贵、江西、四川、两湖7省,清朝统治岌岌可危。

在北方,降清的原明总兵姜瓖于顺治四年(1647年)起兵于山西大同,旋即分兵连克忻州、朔州,山西、陕西的明朝宿将降官们闻风而动,纷起响应,万练、刘清攻取偏关,刘迁占据雁门,王永强、刘登楼则分别据守延安、榆林,后来李虞夔、张万全、白璋等率军横扫晋南,攻破潼关等处,其余各省均有起兵响应者。

这样,南北相互联络,遥相呼应,反清形势复振。米剌印、丁国栋领导的甘肃回民大起义,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发生的。了解了顺治初期发生的种种情况,就能理解为什么会发生甘肃回民大暴动。米、丁所策动的甘肃回民起义,实际上是当时全国性的反清“复明”大浪潮中的一股激流.......

2 阅读:56

史海撷英

简介:历史不在神坛,也不在地狱,将一切历史拉回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