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贼王崛起背后的缘由?

明月扶摇 2023-05-07 17:17:26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贼王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孙恩,他被后世称为中原海寇之始,即海盗祖师,是他在东晋末年掀起了遍布南方大地的巨大叛乱,敲响了东晋灭亡的警钟,也是宋武帝刘裕崛起的第一块敲门砖。那孙恩究竟是怎样崛起的了?

孙恩崛起追根溯源还得从晋孝武帝司马曜的主相相持这一事件说起,晋孝武帝司马曜是东晋的第九位皇帝,他是个运气特别好的一位皇帝,前八位东晋皇帝基本上都是南方门阀士族的傀儡,皇位传到了他手上的时候,权力出现真空,被司马曜趁机夺取了一部分,他的运气好到什么程度?

司马曜是公元372年继承皇位,当时他年仅11岁,朝堂权力被想要篡国的权臣桓温所掌控,可是不到一年时间,桓温就病死了,虽然此时的权力又由谢安为代表的陈郡谢氏掌握,但是司马曜的嫂子崇德太后是一个很有手腕的人,临朝听政的时候竭尽全力地为司马曜营造良好的格局,而且她也并不恋权,公元376年就归政于司马曜,并且掌权的谢安他也没有桓温那样的野心,权力欲望也没那么强大,在公元383年,谢安主持朝政大局,击败前秦大军,赢得淝水之战的胜利,保全了东晋王朝的国运,谢安也凭借此战威望达到东晋王朝顶点,可是此后谢安开始逐渐主动移交权力,退出了东晋朝堂,四年后就去世了,此时东晋士族门阀人才断层,司马曜很轻易就赢得了巨大权力。

司马曜虽然趁着空档期轻易夺回了国家权力,恢复了司马氏皇权,做到了他的前辈一辈子都妄想不到的事情。可是坑爹的事情很快就来了,为了伸张皇权,司马曜任命他自己的亲弟弟司马道子当宰相,本来指望自己这位亲弟弟和自己联手伸张皇权,压制那些门阀士族,哪知道后来司马道子骄纵恣狂,反而和司马曜争权夺利起来了,到了最后已经无手足友爱之情,这件事情史称主相相持。

主相争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对地方藩镇的人事安排上,当时东晋为防御北方政权入侵,把主要兵力集中在长江沿线,其中又属荆州和青兖徐这两个地方的军事实力最强。因此,针对于荆州刺史和青兖徐刺史这两个位置,孝武帝和司马道子展开了激烈斗争,双方都想安排自己的亲信出任这两个位置。

公元390年,孝武帝任命自己的大舅子王恭为青兖徐刺史,两年后,他又直接下旨任命自己的亲信殷仲堪为荆州刺史,两大强藩进入己手,眼看主相相持将以孝武帝司马曜的胜利而告终,可是关键时刻司马曜的老毛病先犯了,司马曜是个老酒鬼,尤其是在喝高以后,那是什么玩笑都敢开。在一次后宫饮宴的时候,司马曜没事跟自己的宠妃张贵人开玩笑说:"你的年纪已快三十了,差不多该被废黜了,我还是更喜欢年轻的。" 不料这句玩笑话却被单纯的张贵人信以为真,她回宫以后是越想越气,气到都起了杀心,当晚就让宫女拿被子捂死了孝武帝,孝武帝这一死,他的傻儿子司马德宗便继了皇位,史称晋安帝,会稽王司马道子为太傅摄政。

要说晋安帝司马德宗也真是一个奇葩,史书上说他不惠,但他可能是比晋惠帝司马衷还要傻,晋惠帝好歹还会说何不食肉糜,但是司马德宗却是连话都不会说,这样智力残缺的皇帝自然也不可能处理朝政,于是朝廷大权都掌握在他叔叔司马道子手里,司马道子有感张贵人帮自己捂死了自己的亲哥哥,也就没有追究她杀皇帝这件事。

司马道子虽然比司马德宗在智力上高上很多,但也是个庸碌之辈,在手握大权后,便开始解决孝武帝遗留下来的两个地方强藩荆州刺史殷仲堪和青兖徐刺史王恭,但是自东晋初年以来,地方藩镇就已经开始做大,手里有钱有兵,并不把朝廷当回事,动不动就打出清君侧的幌子,说自己受了朝廷的委屈,带着军队就沿江顺流而下,去建康城武装伸冤,心情好点就胖揍一顿皇帝,心情不好就直接废掉。所以当他们安排在朝廷中的耳目传来司马道子想削藩的消息时,王恭和殷仲堪两人干脆就一拍即合,搞了两次兵谏,这两次兵谏下来,把司马道子搞得要多狼狈就有多狼狈,不但一个劲的向王恭赔不是,还把自己的亲信王国宝和王绪当替罪羊杀了,经此一事司马道子倍感窝囊,本来他就跟自己的哥哥司马曜一样臭味相投也是个大酒鬼,在如此强大的压力下直接意志瓦解,每天都饮酒作乐,醉生梦死,这一来朝政大权就落到了他的儿子司马元显的手上。

这个司马元显刚开始表现其实是很不错的,因为他出主意成功策反了王恭手下的北府兵大将刘牢之,瓦解了青兖徐三州的藩镇势力,王恭也兵败被杀,但是殷仲堪的荆州势力却毫发未损,依然保持着对都城建康的强大威胁。看到这里是不是觉得司马元显非常英明,一上台就解决了两大强藩之一,但是后来的一道诏令却暴露了他是一个草包的本质,后面发生的事实也证明刘牢之本身就是一个反复无常且没有主意的人,司马元显纯碎是歪打正着,运气比较好。

司马元显上台后其实是非常想要有一番作为的,可是他不知道他的性格和能力根本支持不了他的野心,有些事情就是这样,东晋这艘小破船你不改还能安安稳稳地运行几年,你一改革船马上就会沉没,司马元显正式上台后颁布的一道诏令,很快就打开了潘多拉的魔盒,引发了孙恩的崛起。事情是这样子的,因为他老爹司马道子实实在在地被地方藩镇给兵谏了几次,中央颜面扫地,司马元显觉得朝廷总干不过藩镇,这也不是事情呀,就想着增加中央直辖的军队力量,而增加中央军事实力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扩充直辖军队数量,但是要知道南方人口本来就少,而且大部分都被地方豪强和士族门阀给瓜分了,司马家族管辖的民众数量其实并不多,扩军的兵源没有来路。于是他操纵朝廷发了一道诏令,这一道诏令想得倒是很美,但是司马元显却低估地方集团的反抗力度,诏令的内容是:”发东土诸郡,免奴为客者,号曰乐属,移置京师,以充兵役。“

这道诏令发下来,可算是捅了马蜂窝,其中心思想便是征召那些给王公百官和地方豪强种地的佃户,把这些人征发到京师当兵,哪知道这样一来,就跟王莽改革——莽到家了,招致了所有人的不满。首先,被征发的佃户他们自己就不乐意,别看说是去当兵,要知道同样是当兵,那也是分个三六九等的,有站在鄙视链最高层的募兵,募兵就是用钱或实际利益招募而来的士兵,地位虽然不高,但是给钱呀!北府兵就是典型的募兵。站在中层的便是士族豪强的部曲,也即私人武装部队,因为地方利益集团需要这些部曲来保卫自己的财产和谋求政治权力,这些私人武装部队的待遇其实相对不错的。站在最底层的便是朝廷的世袭兵,祖上是兵,自己是兵,子孙后代还是兵,这种兵社会地位低下,跟奴隶差不多,一旦入了兵籍,就等于世代都是贱民,而司马元显征发佃户来充当的就是这第三种兵,佃户们虽然以前过的也不怎么好,但是好歹也有一定的自由和一亩三分地,社会地位怎么也比兵户稍强一点,现在司马元显把他们征发去当朝廷的炮灰,这些佃户们当然不乐意,反应那是相当激烈的,那等于就是从一个坑跳入另外一个更深的坑当中。

其次,那些佃户的主人们也不高兴,这些佃户原来都是他们花钱买来,或者按照官爵品级分配,现在司马元显一张纸就想他们的财产夺取,那我们家里的万亩良田谁来种?明年的田租我们找谁去收?这不是明摆着在我们身上割肉吗?况且你司马元显今天敢夺走我们的佃户,明天就敢把我们的良田没收,不能开这个口子,不能助长朝廷这股歪风邪气,必须给朝廷一点点颜色看看。

一项政策不能让某个阶层收益,反而招致所有阶层人的反对,这项政策是绝对推行不下去的,这是自取灭亡之道。于是这道诏令一出,民众怨声载到,火气沸腾,再加上东晋的吏治也不干净,有的地方官浑水摸鱼,企图把不是奴隶出身的佃户和农民也一并征发,从中勒索好处,这把整个东晋尤其是江南地区弄成了怒气冲天的火药桶,只差一丁点火星就能引爆,而提供这顶点火星的人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海贼王兼新任五斗米道教掌班人,精通修仙长生之法和房中御女之术的孙大师,孙恩。

其实本来谋划起义这件事情还轮不到孙恩来做,最先开始谋划起义的是他的叔叔孙泰,孙恩家族世奉五斗米道,整个家族精通修仙长生之法和房中御女之术,恰恰这两样东西都是那些吃穿不愁、精神空虚的王公贵族和世族地主梦寐以求之物,但是别看那些王公贵族们天天叫孙泰一声天师,就连孝武帝司马曜和司马元显也三番几次找孙泰求秘术,其实孙泰的社会地位在主流阶级并不高,东晋始终是个要看门第的朝代,孙泰家族根据历史记载可以追朔到孙秀之族,孙秀出身寒微,因幸幸而见宠于西晋赵王伦,在赵王伦辅政篡权时出谋划策,助纣为虐,封以大郡,官至侍中、中书监、骠骑将军、仪同三司,专执朝权,后与赵王伦俱被诛,秀死而族衰,子孙从此仕宦无途,大约在两晋之际由琅琊移居三吴。这样的家世在九品中正制中定得品级可想而知,必是极低的,这也是整个孙恩家族整天都想谋反的原因。

可悲催的是孙泰没赶上好时机,起义造反这么要命的事情保密工作又没做好,被当时的会稽内史谢輶告发,会稽王司马道子怎能容得别人在他的老窝搞反动阴谋,当下派兵就把孙泰给杀了,孙泰的侄子孙恩逃得较快,侥幸带领一干信徒部下逃到舟山群岛上敲椰子吃鱼。本来事情发展到这里,孙恩也成不了什么气候,哪知道偏在这时,司马元显就弄了这么一出征兵诏令,这铲子都动到那些东晋门阀豪强们的头上了,他们什么时候受过这种委屈,于是孙恩的起义异常顺利,很多不满司马元显的征发诏令的世家大族们纷纷杀掉本地的长官以响应孙恩,一时之间孙恩孙天师席卷江南,部队也壮大到了几十万人,这便是孙恩崛起的背后缘由。

举报/反馈

0 阅读:45
评论列表
  • 2023-05-07 23:47

    你是不是忘了老徐

    明月扶摇 回复:
    徐道覆吗?那是孙恩被灭后,孙恩的侄子卢循和其妹夫徐道覆再从广州起的叛乱,卢循跟孙恩一样被刘裕打出心里阴影了,简直就是扶不起的阿斗,徐道覆简直是个人才,要不是卢循起事有他妹夫徐道覆出主意,能不能先灭何无忌,再打败刘毅,最后全包建康城都说不定,这个人还是很流批的,感觉跟当时北方的崔浩一样有才。

明月扶摇

简介:人生有多长,人生就在你我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