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珍藏的欧阳询行书,超过米芾、黄庭坚,如今成为国展“宠儿”

墨有五体八法 2024-03-01 18:44:20

在学习书法的初期,大部分人曾临摹过欧阳询的楷书,“欧楷”崇尚法度,结构严谨挺拔,每一笔精到准确、劲峭锐利,不容许出现一丝一毫的错误,非常考验基本功,号称“唐人楷书第一”,《唐人书评》曾称赞曰:“若草里惊蛇,云间电发。又如金刚瞋目、大士挥拳”。

张怀瓘《书断》亦评价:“询八体尽能,笔力劲险,篆体尤精,飞自冠绝,峻于古人,操举若神。真行之书,出于大令,另成一体,森森焉若武库矛戟,风神严于智永,润色寡于虞世南,其草书迭荡流通,视之二王,可为动色”,从上述一段话中,可以看出欧阳询不仅楷书精绝,行书也颇为高超。

启功先生《论书札记》曾写到:“行书宜当楷书写,其位置聚散始不失度。楷书宜当行书写,其点画顾盼始不呆板”,行书和楷书,属于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具有完善的“楷法”意识,用笔稳健从容,撰写行书时,才不会飞浮流俗,所以欧阳询的行书流逸畅达、刚劲爽利。

譬如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着一件《张翰思鲈帖》,又名《张翰帖》、《季鹰帖》,内容选自《世说新语》,由晋人张翰所作,秋风吹起,恰逢家乡鲈鱼肥美的时节,心中顿生思念、怀恋之情,全文共计98字,欧阳询晚年抄写,号称“天下第七大行书”,超越了米芾的《蜀素帖》和黄庭坚的《松风阁诗帖》。

卷中行书的结构,略带楷书的肃穆紧结、挺拔欹侧,皆以险绝取胜,下笔干净利落,毫不拖泥带水,给人一种神采昂扬、屈金断铁之感,当然为了防止寒气过盛,欧阳询辅以圆融的笔势,比方说“乃”字的几个转折处,圆滑舒润,呈现出高雅醇和的质感,把刚柔、方圆比例,拿捏的恰到好处。

无愧于宋徽宗赞叹曰:“笔法险劲,猛锐长驱”,乾隆帝也曾说:“妙于取势,绰有余妍”,卷尾还有一段宋徽宗的“瘦金体”题跋,由此可见,此作之精绝,曾收录于北宋《宣和书谱》,清代安岐的《墨缘汇观》,清代吴升的《大观录》,以及经典的《三希堂法帖》。

而且近几年,国展中“欧楷”占比减小,反而模仿欧阳询行书的作品,受到一众好评,造成此类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来自“欧楷”学者数量的上涨,现在百分之90的初学者,在练习欧阳询的法帖,导致书法界的险绝平和之风,泛滥成灾,容易引起视觉疲劳。

另一方面,欧阳询行书个性独特,众所周知,自魏晋之后,大多数的行书创作,崇尚“二王”秀逸清雅的风韵,笔画研媚飘逸、灵动舒和,缺乏阳刚气势,恰好欧阳询融合了北碑的雄健峭拔之势,点画交代明了、干脆果断,上下两笔连贯紧凑,艺术风格新颖,让人眼前一亮,因此如今成为了国展“宠儿”。

您对欧阳询的《张翰思鲈帖》有何见解,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0 阅读:32

墨有五体八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