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事前运筹帷幄,老子的成事之道(一)

斯威国学 2024-05-30 19:50:41
第六十四章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我们先来了解本章的字面意思。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安静不动的东西,比较容易抓得住,事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考虑起来也是比较容易的。 其脆易泮,其微易散。这句话怎么理解?脆的东西,不小心呵护就容易破碎,很小的事物,不去重视就容易涣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事情要做在开始之前,治理在事情还没有混乱之前,就已经开始了。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多么粗壮的树木也是从种子发芽开始成长起来的。再高的楼台也是从基础一点一点累积起来的。甭管人走得多远,也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为者败之,执者失之。刻意想要自己做成什么事情,多半会失败。一定要把握住什么东西,多半终会失去。 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因此,圣人不为自己做事,所以不会失败,圣人不为自己追求什么,也不会失去。 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老百姓做事,常常快到成功的时候,却功亏一篑。人对待事情,如果始终可以用起始的心去对待,就不会有什么事情做不成。 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所以,圣人从不以自己的欲望为导向,而愿意去做别人不愿意做的事情,也不以得到某些物质为价值表现。这里的难得之货是一个观念,是人赋予的,指的是通常人们所认为的那些高价值物品。当人们以虚无的价值去评价时,就丢失了这个物的本来面目。人被这些虚无的价值吸引时,自然也就丢失了本来的自己。圣人学习也不是为自己所学,也愿意去学别人所不愿意学的,考察总结别人失败的基础原因,并且用自然规律去检点,引导人们做符合自然规律的事情。因此,圣人学习是帮助万物遵循自然规律,而不是自己要什么作为。 了解完字面意思,我们来深入探讨本章《道德经》有哪些深意,能给到我们哪些启示,提升我们哪些方面的认知,以及哪些方面可以让我们在实践中去运用。 最近写的都是怎么成大事,有朋友说,你这写的也太大了!没办法,老子写《道德经》本来就是给君王和为政者看的。天下大事,这个天下,大,是大到最高统治者的。对于这个国家的所有人来说,国家大事是最大的事情。 大事小事也是相对的。 对于普通人来说,自己团队的事情对自己来说,是不是大事?当然是。家庭的事情对家庭中成员来说是不是大事?也是。 所以说,事情是大还是小,在于你怎么看。 有人在读《道德经》时感慨,老天是公平的,帝王将相即使有普通人无法企及的生长环境,有世界上最有权势的爸爸,有最好的老师,也和所有普通人一样,都是从零开始,都要从学习知识、修道德开始,一步步往上走,也是一着不慎,满盘皆输。而他们一旦偏离大道,失败了,可不是倾家荡产那么简单,是自己的人生乃至整个国家重新归零。 普通人没有实力雄厚的爸爸,没有名师指导,幸好,这世界上还有书这个智慧的载体。普通人也能通过读书取得一些成就。 学习,人们都喜欢找名师,正所谓名师出高徒。跟着实力最强的人学习,才有可能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看这个世界。书中的姜太公、老子、孔子、孟子、孙子、吴子……不是史上最豪华的名师阵容吗?历史上无数帝王将相的成败得失不是最宝贵的经验吗? 情境虽然有大小,道理却都是相通的,通过读书,把诸子深邃的思想变成我们自己的,把帝王将相深刻的经验变成我们自己的,我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境,把小事做成大事。作为平民百姓,我们可以从中学习到家庭管理之道,团队管理之道,企业管理之道,人际关系之道……总之,有情境的地方,都用得上。 这是我们深入了解诸子百家思想,读史书的意义。 姜太公用道指导文王、武王,打败纣王,开创了周朝七百多年的基业。汉朝初期实行无为而治,人民得以休养生息,经济得到长足发展。老子不只讲形而上的道,而是把道落实到人类社会,运用道指导人类更好的生存和发展。本章延续上一章,仍然是讲怎么成大事,上一章的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是三个指导原则。在这三个指导原则之下,怎样做成大事呢?有道德的人从来不做大事,他们都是从容易的开始,把小事做细做好,事情做成之后,在别人看来就很大。 本章老子讲得更细致、更深入。我们做事之前要防患于未然,做好充足准备,如何从小事开始做成大事,在做事过程中要秉持什么样的态度,有哪些错误是我们需要避免的,是非常完整的一套成事体系。这里结合《鬼谷子》、《太公兵法》以及其他国学经典,讲一下成事的大致框架。 我们要了解做任何事情都遵循一个原则:四时变化。用姜太公的话来说,叫春道生,万物荣;夏道长,万物成;秋道敛,万物盈;冬道藏,万物寻。盈则藏,藏则复起,莫知所终,莫知所始。要记就记春种、夏长、秋收、冬藏。春天做春天的事,冬天做冬天的事,冬天穿短袖,夏天穿羽绒服,这就不正常。孩子在上幼儿园,就教他高数,这是在拔苗助长。月薪三千就想要实现一个亿的小目标,这是不合理的。 了解完这个规律,每个人都有自己远大的理想,有自己想要实现的大目标,怎么实现呢? 《大学》中有讲,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春夏秋冬的轮回,有结束有开始,有目标有当下,这是做任何事情的伦理,顺序不能变,大事、小事都遵循同样的道理。 我们可以把天下大事拆分开,分成一件件小事,每件小事都环环相扣,一件小事的终点是另一件小事的起点和基础,前面所有的小事加起来又构成了后面事情的起点和基础。在四时变化的循环之下,事情要越做越大才对,才能最终成大事。今年秋天收获的种子多,种下更多的种子,来年才有可能收获更多。做企业也一样,一定是规模不断扩大,才是正向发展。一个人如果十年前跟十年后相比没什么变化,这人就没什么成长。 然后,再把一件件事情切分开,每件事分为事前、事中、事后,事前要运筹帷幄,事中因势利导,事后修补扭转意义。 一、事前运筹帷幄 事情什么地方最重要?当然是事前。 凡是成大事的人,都是把事情做在事前。 我们知道,孔明就是做事做在事前,他是在大情境中把控,先有三分天下的谋略,再有舌战群儒、孙刘结盟、赤壁大战等等这些环环相扣的事情,一步一步的实施。周瑜也是个难得的人才,周瑜做事情就像抚琴一般,细致入微,妙到绝处。周瑜打黄盖,黄盖再多挨几棍,老命不保,少挨几棍,则仇不够深,每一个行为节奏都要拿的非常准确。但是,周瑜就是比不过孔明,这是因为他只能在事中做事,做不到事情未发生之前,这是周瑜所学的限制,并不是周瑜真的比孔明智慧小多少。 前面也讲过几次扁鹊大哥治未病的故事,政治家们也是把事情做在事前,这里就不多说。 孔明这种神人级的人物在出山之后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他来说,是一件件小事,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大事。 普通人的小事如何做成大事呢?规则不变,做在事前。怎么做在事前呢? 老子讲,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在未有之前要“为”,这里可以看到,我们并不是什么时候都要无为的。有为、无为的转化比较复杂,想深入了解的朋友可以观看智学老师的视频。我们在事前做事一定是有为的,用智学老师的情境思维,叫孕育情境。一件事情的发生就跟生孩子一样。一对夫妻准备要孩子,老年人会讲,要戒烟、戒酒,充足睡眠,保重身体。他们是很主动地在当下建设情境,很有为。为什么要戒烟、戒酒、充足睡眠、保重身体?这是在治之于未乱,保证孩子能平平安安生下来,生下来也没有什么缺陷。 培养孩子也一样。马上要中高考了,这个时候非常考验孩子,有的孩子满脑子负面情绪,他们想的不是考上心仪的高中、大学,而是考不上或者考上不好的学校,丢人。这种负面情绪严重影响最后的冲刺。 分数差不多的时候,什么样的孩子能胜出?自然是心理素质好,情绪稳定的孩子。而那些心理素质好的孩子从哪里来?是从小培养出来的。 智慧的父母也是把事情做在事前,知道人有七情六欲,有负面情绪、正面情绪,知道人迟早会面临各种困难,怎么办?就像《道德经》前面章节一直强调的,先把伦理道德这个的操作系统深入到孩子的内心,树立孩子远大的志向,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的精神。有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在前面指引,这样的孩子不会纠结,不会迷茫,不会崩溃,不会遇到问题就怨天尤人,而是把所有的挫折、失败都化作未来成功的经验教训。成功是经验,失败也是经验,都成为人生进步的基础。 老子为什么讲那么多道与德,却把如何成事放后面?就是因为人总是想着成大事,却忘了要把基础打牢。基础不牢,事情很难做成,即使做成,也长久不了。三国时的吕布、袁绍不都是这样的人吗?历史上那些王侯将相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 而伦理道德深入人心,成事水到渠成。 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把事情做在事前,要有整体认知和规划能力、架构情境的能力,和把谋略付之于行动的能力。 把事情做在事前,尤其要具备识细微和用细微的能力。老子讲,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一个人做事,大开大阖,谁都能看出来,这样做不会有什么效果,而用微,能使人事在不知不觉中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结果影响是巨大的,就像蝴蝶效应一样。用鬼谷子的话来说,叫经起于秋毫之末,挥之于太山之本。所以,老子讲,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用细才能入本,用微才能动基。 一件事情在未发生之前,处于静的状态,事物静的时候容易把握住,动的时候较难掌控。就像鱼,鱼不动的时候好抓,活蹦乱跳的鱼很难抓住。把事情做在事前好把控,事情也容易考虑得周密。从人的思想到具体的物质,都有这个特征。 从静到动有一个过程。当微微起一些变化的时候,我们把这些细小的变化称之为征兆。老子认为,如果在征兆尚未发生时就去思谋,就会更容易。当征兆已然发生,即使处于初始阶段,就像砂锅,发现裂痕的时候,这个砂锅就已经很脆弱了,非常容易破碎。有经验的人会把砂锅买回来的时候就保养一下,箍起来,能用几十年。但是,如果不保养的话,砂锅会慢慢出现一些小的裂缝,这个时候不补救,裂缝就会继续扩大,直到有一天,砂锅啪地裂开,汤洒了一地。 事情在很小的时候,人不太会注意到,然而小事变成大事时,人们就会很难掌控。圣人就有这样识细微的本领,从细微之处就能发现危机,进而转化。鬼谷子说,事之危也,圣人知之,独保其身。 以上就是做到成事所要遵循的规律,以及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事前所需要做的事情,所要具备的能力。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一)
4 阅读:231
评论列表
  • 2024-08-12 11:02

    学华夏远古哲学,你要学会辨别真哲学和伪装的假哲学。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就是,老子的道德是人的道德,孔子的道德是鬼的道德。不过华夏远古的道家哲学也不如中国现在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精髓。

斯威国学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