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保改革失败后,欧美列强以军事侦察或武力征服为先导的殖民主义狂潮更加猛烈地扑向东亚,逼近日本。1845年英国舰队觊觎朝鲜海防,1846—1847年法国舰队两次进犯朝鲜沿岸,日本海警报频传。在日本以南地区,1844年法国军舰闯进琉球运天港,以武力威胁为后盾,要求通交、贸易和传播天主教。1846年4月英国船强行驶入那霸港,并不顾琉球当局的拒绝,留下传教士派德尔海姆在当地发展势力。同月,法国舰队在司令官赛修指挥下,再次到琉球,要求开国通商,并派士兵登陆或自行测量海岸,向琉球王施加压力,效仿英国留下传教士在那霸活动。1848年欧洲革命失败后,俄国以国际警察自居,将扩张的主要矛头指向黑海和南高加索地区,而在远东采取守势,巩固千岛、库页岛的殖民阵脚,对日本继续维持高压方针。
在北美洲,自1800年起,新独立的美国开始了由西向东的领土扩张行动:1803年购得路易斯安那。1810—1818年巧取豪夺了东西佛罗里达。1845年合并墨西哥的得克萨斯。1846年又挑起美墨战争,抢占格兰得河以北的墨西哥领土,设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内华达、新墨西哥等新州。至此,美国成为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两洋国家,打开了直航东亚的海上通道。早在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前,美国商船已远航广州,开展赢利颇丰的对华贸易。鸦片战争结束后不久,1844年美国趁火打劫,派专使顾盛与清廷两广总督耆英订立《望厦条约》,取得协定关税权,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口通商权与领事裁判权,片面的最惠国待遇以及传教士在通商口岸传教、美国军舰巡查沿海各港等殖民特权,从而为进一步扩大对华贸易、抢占殖民权益向东亚发展提供了方便条件。
《望厦条约》的签订和加利福尼亚的占领,使美国的棉花种植园主、纺织业的厂家、金融大亨们,欣喜若狂地做起直航太平洋、赚取暴利的黄金梦。然而,在当时航海技术的限制下,尚不能从美国的西海岸直达中国沿海口岸,这就需要选择一个中途停靠站,补充远航所必需的煤炭、粮食和淡水。于是,地处西北太平洋、临近中国的日本,自然成为最理想的中途停靠站。加之十九世纪初以来,美国远洋捕鲸船的活动范围也扩大到日本环太平洋一侧的近海,为美国捕鲸船提供避风港和生活用品的补充,以及对日本市场的渴望,也成为美国打开日本国门的推动力。
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先于美国频繁出没于日本近海的英、法、俄等国为争夺中近东地区的霸权,矛盾尖锐起来。1856年3月,俄国在克里米亚战败,被迫与英、法、土等国签订《巴黎和约》,俄国舰队撤出黑海,俄军拆除黑海沿岸炮台要塞,并将南萨拉比亚割让给土耳其和摩尔达维亚。在历时三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中,由于英、法、俄等国陷入厮杀而暂时放松了对日本的冲击,于是敲开日本国门的历史角色当仁不让的由急欲向东亚扩张的美国来扮演了。
1846年,美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比德尔准将远航日本,抵达浦贺,递交了总统波尔克(James Knox Polk)致幕府将军的亲笔信,要求日本开国通商,被幕府婉言拒绝。1848年,美国众议院海军委员会成员巴特勒向国会提交报告,强调要使美国在对华输入棉花及棉纺织品的竞争中挫败英国,必须尽早开辟从旧金山到上海、广州的航线。1851年,美国总统米勒德·菲尔莫尔再派东印度舰队司令奥利克为使节,率舰队前往日本。鉴于比德尔舰队和平协商无功而返的教训,这次特意将蒸汽军舰编入舰队,增加对日施加军事压力的分量。但是,由“萨斯奎汉那”号巡洋舰和“普利茅斯”号、“萨拉托加”号护卫舰组成的奥利克舰队千里迢迢绕过大西洋、印度洋,抵达香港后,却因各舰长意气用事,内部争执不和而滞足中国南海,无法继续北上。1852年11月,奥利克被解除职务,总统改派美国国家邮船总监马休·卡尔布莱斯·佩里海军准将为舰队司令和总统特使,赶往中国。
马修•佩里
1853年4月7日,佩里乘坐旗舰“密西西比”号巡洋舰经历横渡大西洋、穿越马六甲海峡和南中国海长达137天的长途跋涉,抵达香港,与停泊在此一年有余的奥利克舰队会合。5月26日,完成舰队交接的佩里率舰队北上,驶入中国上海补充给养。随后直驶琉球国首府首里,会见琉球王,要求建立友好关系,并展示兵威。7月2日,佩里率舰队离开首里,直趋江户湾。7月8日,佩里率领的由4艘黑色涂装的军舰组成的特遣舰队开进扼守江户湾要冲的浦贺海面,向幕府递交总统国书,要求日本“开国”。在国书交接仪式上,佩里还向日方递交了他自己的亲笔信,以强硬的态度要求必须在第二年春天之前对国书作出答复,并以诉诸武力相威胁。
日方在“黑船”舰队武力威胁下,被迫接受美国总统的国书和佩里亲笔信。这一前所未有的进展,令佩里十分得意。为了给日本朝野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在国书交接仪式结束后三天里,佩里指挥舰队逼近江户城近海,连续示威。城中的幕吏们张皇失措,不敢回宅休息。江户市内人言汹汹,一片混乱,人们纷纷携带细软,准备逃难。直到7月17日,佩里方下令舰队离开江户湾,向琉球驶去。
佩里的黑船叩关,使日本朝野上下惊慌失措,政局一片混乱。是恪守祖法,继续锁国?还是接受美国的要求,转而开国?在两种选择面前,老中阿部正弘等幕府要人焦虑万分,不知计之所出。出于万般无奈,幕府一反独断专行之惯例,不仅向一直无权过问国事的天皇朝廷报告,而且将美国国书传示各大名,甚至允许各级武士自由上书,献计献策。这些在外部压力下被迫采取的行动影响深远,将军集权的一面因此而走向衰落,大名分权乃至雄藩干政的一面日趋增强,天皇不得过问政治的规定在无形之中失效,幕府的一言堂被打破。
朝廷内部公卿们群情激愤,说长道短,莫衷一是。面对来自大名和幕臣们的数百种建议和答复,阿部正弘等人无法明确做出判断,优柔寡断于和、战之间而徒耗时日。
美国舰队到达日本,欲使幕府接受国书的消息,引起沙皇俄国的高度警惕。1852年10月19日,俄国海军中将普提亚廷也率4艘军舰,驶离喀琅施塔得港,经波罗的海、北海,沿大西洋,绕过好望角,北上印度洋、南中国海,跋涉十多个月,在佩里舰队离开日本一个月后的8月22日驶入长崎。普提亚廷带来了俄国首相耐赛鲁洛德写给老中的亲笔信,要求通商和划定两国边界。
此时,幕府老中们在佩里舰队的冲击下还惊魂未定,加之第十二代将军德川家庆新故,内部不稳,于是在11月8日,以大目付级别的西九留守居筒井政宪、勘定奉行川路圣漠等人为接待俄使的“俄罗斯应接挂”,就两国通商和划定日、俄北方国境问题,举行谈判。筒井、川路等秉承老中阿部正弘“以俄制美”的旨意,在谈判中屡屡强调日、俄既为国境相接的邻国,日本自然会对俄国的要求另眼相看。
正当日、俄之间彼此拉拢、利用的谈判进行方旬余时,11月23日,普提亚廷突然率舰队驶离长崎,直奔上海,幕府“以夷制夷”的策略受挫。普提亚廷之所以中止谈判、远避上海,是因为俄国与土耳其已在黑海开战,英、法两国支持土耳其,远东战云变浓,不宜久滞长崎港。同时,他还打算与佩里取得联系,俄美联合,共同对日本施加压力。为此,普提亚廷从吴淞口外致信佩里,建议双方在对日交涉中相互合作。佩里历来视俄国为竞争敌手,无意与俄国舰队采取联合行动,因而普提亚廷的信不仅没得到佩里的积极回应,反使佩里不待春天来临,便提前采取了行动。
1854年2月13日,佩里率“波瓦坦”号、“萨斯奎汉那”号、“密西西比”号、“默赛德尼安”号、“温哥华”号及运输船“南安普顿”号、“列克星敦”号共7艘军舰开至江户小柴冲。不久,“萨拉托加”号、运输船“萨布拉依”号也先后赶来会合。佩里以强大的武力为后盾,要求日本开国,进行缔约谈判。
佩里舰队的再次到来,令幕府再度陷入慌乱。美方坚持接待地点应设在离江户较近的地方,否则就把舰队开进江户。日方则竭力希望在距江户较远的浦贺、久里滨或镰仓。再三交涉之后,日方迫于美方的军事压力,同意在江户附近的横滨(神奈川县境)设立接待所,在此举行正式的交涉。3月4日,幕府确立交涉方针,即同意保护遇难船员,向过境美国船只提供煤炭、淡水、粮食等物资,但拒绝订立通商条约。换言之,在《薪水令》的范围内进行日美交涉。
3月8日,双方在神奈川开始谈判。谈判开始时,停泊在横滨海岸的美国舰队大炮齐鸣,隆隆的炮声回荡在天海之间,震耳欲聋。这是佩里刻意为谈判准备的一手把戏,名义上为庆贺美军登陆、会谈开始,实则向日方炫耀武力。佩里向日方代表递交了用汉文写成的催促幕府缔约的信件、中美《望厦条约》的汉文副件及以该条约为蓝本的日美条约草案。其用意十分明白:幕府应当以《望厦条约》为样板,缔结日美条约。佩里甚至还特邀汉文翻译威廉斯(S. Wells Williams)及其秘书中国人罗森同行,以便在拟定条约时斟字酌句。
3月31日,明知开国将危及其统治的幕府,迫于美方军事压力与美国缔结了用英、日、汉、荷四种语言写成的《日美修好条约》。条约规定:日本对美国开放下田、箱馆(今函馆市)两港;日本保证向途经开放口岸的美国船舰提供煤炭、淡水、粮食及其他所需物资;日本有义务援救遭遇海难的美国船只及人员;同意在十八个月内美国外交官进驻下田;日本给予美国最惠国待遇等。由于条约的订立地点为神奈川,故也称《日美神奈川条约》。条约虽无自由航海通商的条款,但有关最惠国待遇的规定,已为订立日美通商条约预作铺垫,尤其是下田、箱馆两口岸的开放,一举突破了以长崎为惟一对外联系港口的锁国旧体制,日本的国门从此被打开。
幕府被迫订立的《神奈川条约》,是日美两国综合国力对比相差悬殊的产物。缔约谈判期间,双方互赠礼品的过程生动地表明了上述差距:美国向日本不仅赠送了先进的农具和优良的蔬菜、粮食品种,而且赠送了欧美最新的工业制品,如电报机、钟表、望远镜、纺织品、蒸汽火车模型和火炮。蒸汽火车模型相当实物的2/3大小,时速达32公里。随佩里来日的技术人员专门在神奈川铺设铁轨,升火开动。面对汽笛长鸣、车轮飞滚的蒸汽火车,围观的幕府官吏看得目瞪口呆。而从“萨拉托加”号军舰上拆下作为特别礼物赠给日本的那门火炮,更令幕府官吏们惊叹不已。相形之下,日本回赠的礼品不过是大米、白酒、纸扇、漆器等农产品和传统手工制品。此外,数十名膀大腰圆、肥壮如牛的相扑手搬运大米包的表演以及相互间的角力搏击,虽赢得美国官兵的惊叹,但毕竟是难敌枪炮子弹的蛮勇竞技。
《神奈川条约》订立的前三天,即1854年3月28日,英法两国对俄宣战,俄土战争升级为多国卷入的克里米亚战争,远东成为英俄交战的新战区。英国东印度舰队司令斯特林海军少将率舰队追击俄国普提亚廷舰队,迫使其远遁彼得湾。9月7日,斯特林率旗舰“温切斯特”号等4艘军舰,为搜索、攻击逃匿的俄国舰队而闯入长崎港。在与长崎奉行水野忠德的交涉过程中,斯特林要求日本保持中立,不妨同样拒绝向英、俄交战双方提供维修船舶或补充给养的便利。但担任翻译的译员乙吉英语水平太低,误译为英方要求给予维修军舰并补充给养的权利。水野以为斯特林提出了与佩里相同的要求,经请示幕府老中阿部正弘,10月14日与斯特林订立《日英修好条约》,同意向英国开放长崎、箱馆两港,给予英国最惠国待遇,并承认英国指挥官有处理登陆官兵犯罪者的权利,这实际上等于承认了英国在日的领事裁判权。《日英修好条约》使英国轻而易举地获得对日殖民权益,斯特林喜出望外,英国外交部也愉快地批准了因日方人员失误而订立的条约。此后,俄、荷等国纷纷仿效美、英,与日本订立了内容相同的条约。日本被迫开国,锁国体制崩溃。
根据《神奈川条约》的规定,1856年8月21日,首任美国驻日总领事顿赛德·哈里斯(Townsend Harris)乘军舰“圣贾辛托”号驶入下田港。9月4日,哈里斯主持了总领事馆开馆升旗仪式,成为第一个驻日本的外国使节。在当天的日记中,哈里斯写道:
由于兴奋和蚊虫的袭扰,只睡着了一会儿——日本的蚊子个头不小。上午7时,水兵们扛着旗杆登陆。艰苦的工作,进展不顺利的作业,圆杆跌落,横梁折断,幸好无人受伤。在舰上人员的协助下,终于把旗杆竖立起来。水兵们围绕旗杆列成圆形队列。当天下午2时30分,我升起了在日本帝国未曾见过的“第一面领事旗”。严肃的反思——巨变的前兆——新时代毫无疑问地开始了【[日]小西四郎《开国与攘夷》(《日本历史·卷十九》)】。
哈里斯升旗开领事馆一个多月后,第二次鸦片战争骤发。决心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取得更多殖民权益的英国和法国,借口“亚罗”号事件和传教士被杀,组成联军进攻中国。幕府当局胆战心惊,十分害怕战祸东移。哈里斯摸清了幕府上下的避战心态,展开外交攻势,对下田奉行软硬兼施,要求订立新条约。1857年6月17日,双方订立《日美协约》(即《下田协约》),规定日本向美国开放长崎港,同意向箱馆派驻副领事,允许美国人居住在长崎、箱馆;取消开放口岸美国人员散步区的限制;准许日美金银币可同种同量交换;给美国以片面的领事裁判权等,增加了日美条约关系中的不平等成分。
《下田协约》的订立,为最终订立日美通商条约开辟了道路。看透了幕府妥协退让虚弱本质的哈里斯,决心扩大外交成果,于是以向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面交美国总统富兰克林·皮尔斯的亲笔信为由,要求前往江户城。正当幕府为是否破天荒地在江户接待欧美国家使节而头痛不已之时,荷兰和俄国不约而同地向日本施加压力,要求继《下田协约》后,另订日荷、日俄新约。幕府穷于应付,焦头烂额,只得于1857年10月16日和10月24日,分别与荷兰、俄国签订《日荷追加条约》和《日俄追加条约》。日本被迫趋向认同自由贸易原则,承认在长崎、箱馆的贸易量不受任何限制,承认旅居日本的外国人信教自由。哈里斯冷眼旁观日荷、日俄之间的谈判与缔约,既为缔结日美通商条约的时机日见成熟而高兴,也为荷、俄两国的竞争而担忧,于是更加起劲地要求前往江户。几经交涉,幕府同意了哈里斯的要求。
1857年11月23日,哈里斯启程前往江户,随同有美籍荷兰人译员修斯凯等人。下田奉行派属吏菊名仙之丞率持枪武士、轿夫、脚夫,护送哈里斯一行上路。经过七天的旅程,11月30日,哈里斯一行进入江户,被迎入九段坂下蕃书调所的宿舍中安歇。在当天的日记中,哈里斯不无得意地写道:
今天是我进入江户的日子。此行乃我的人生旅途中极为重要的阶段,在日本历史上将成为最重大的新纪元。我——哈里斯,是在江户城受到欢迎的第一位外交代表【[日]小西四郎《开国与攘夷》(《日本历史·卷十九》)】。
12月4日,幕府首席老中堀田正睦会见哈里斯,协商拜会将军事宜。12月7日,哈里斯和修斯凯携带美国总统的亲笔信和礼物,进入将军居城,会见德川家定,例行问候致辞、赠送礼物,并郑重其事地呈交了要求修改《神奈川条约》并另立日美通商条约的总统亲笔信。
12月12日,声称有涉及日本切身利益的“重大情报”需要传达的哈里斯,访问了堀田官邸,对堀田等幕府要员发表了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演说。在演说中,哈里斯历数英国对印度的武力征服、对中国发动的两次鸦片战争的经过,预言英国人早已对《日英修好条约》不满,危言耸听地大谈英国即将进攻日本,向堀田等施以战争恫吓。继而谈到克里米亚战争后,英法与俄国在远东的对立并未缓解,为对抗俄国,英国必占领台湾、库页岛和虾夷地(以今北海道渡岛半岛以北地区为中心,包含库页岛与千岛列岛等海域),法国则在谋取朝鲜。面对虎狼之贪的英法两国,为日本计,幕府应尽快与奉行和平方针的美国订立通商条约,强调缔约的三项原则是派驻公使、自由贸易和增开港口。他声称若日美缔约,其他列强自然以此为准,与日本订立条约。这样,以和平谈判方式缔结的日美通商条约将成为日本安全的屏障。为说服幕府同意自由贸易、再辟新港、进驻公使,哈里斯颠倒黑白,硬说印度之所以亡国,是因为它未与欧美国家订立条约;中国之所以战败,是因为拒绝外国向北京派驻使节,日本应引以为戒。
哈里斯的演说内容并无任何重大机密,但日本面临的形势确实严重,令堀田等如坐针毡。堀田表示,缔结通商条约事关重大,必须容些时日,协商后再作答复。12月16日,堀田将美国总统亲笔信和哈里斯演说的要点通报御三家等诸藩大名,征询意见。不久,幕府收到二十三份签复意见书,除六份意见书明确表示拒绝缔结通商条约外,其他意见书或持积极立场,或迫于无奈,均主张缔约求和,防止第二次鸦片战争的战火延烧到日本。堀田等人暗中松了一口气,筹划如何答复哈里斯。
次年1月14日,堀田会见哈里斯,表示立即开始缔约谈判。随后,幕府任命参加过日荷、日俄追加条约谈判的目付岩濑忠震与井上清直为日美谈判的全权代表,准备与哈里斯展开交涉。从1月25日至2月25日,双方以哈里斯早已译成荷兰文的通商条约草案和贸易章程草案为基础,先后举行了十三次争论激烈的谈判。争论围绕着承认自由贸易原则、开港地数目、公使进驻江户以及开港地外国侨民的居留地、外交豁免权等问题展开。以缔结通商条约为最大使命的哈里斯,最终达到目的。同时,又利用日方谈判代表对国际法的无知,将领事裁判权、关税协议制、片面的最惠国待遇等构成不平等条约基础的内容塞进条约草案,催促日方认可,轻而易举地在谈判桌上取得了英法动用刀兵方在中国劫得的殖民特权。而对于日方代表因循古例从中国进口铜币并在国内自由流通的惯例,主张内外货币自由输出入,甚至在日本国内自由流通外国货币等自损国家主权的失误,哈里斯则佯装不知,笑纳这些送上门来的意外收获。
谈判结束后,堀田正睦为堵住缔约反对派之口,特请将军出面召集大名,解释缔约谈判经过,并动身赴京都,亲自请求天皇对条约的敕许。为此,堀田请求哈里斯两个月后再举行签约仪式。哈里斯对此欣然允诺,动身返回下田,调养“操劳过度”的身体。
6月1日,请求敕许条约却被天皇驳回的堀田正睦回到江户。6月4日,因将军继嗣问题而成为堀田正睦政敌的彦根藩大名井伊直弼出任大老。所谓将军继嗣问题,源于亲藩、谱代乃至外样大名之间的权力之争。1853年第十三代将军德川家定任职后,恰逢列强威逼日本的多事之秋,急需一位铁腕将军来掌握全局。然而家定身染异病,身体虚弱得连坐也坐不稳,又无子嗣,只得从拥有继任权的御三家或御三卿等德川家族中选任第十四代将军。按照惯例,选任将军本来是德川氏的“家事”,不容外姓大名置喙。然而,随着在开国问题上雄藩逐渐拥有发言权,选任指挥诸路大名的征夷大将军也成为雄藩大名发表意见的“公事”。在继任将军的具体人选上,彦根藩藩主井伊直弼、纪伊藩新宫城主水野忠央等幕政独裁派坚持血缘首位论,极力推举家定的表兄弟、年方八岁的纪伊藩藩主德川庆福(后改名家茂),被称作南纪派;越前藩藩主松平庆永、萨摩藩藩主岛津齐彬等幕政公论派则拥立年满十七岁、聪明而颇罕人望的德川(亦姓一桥)庆喜,被称作一桥派。而开国论幕吏川路圣谟、岩濑忠震、堀田正睦等支持一桥派。井伊出任大老后,利用职权游说家定并联络亲藩、谱代大名,确定了德川庆福为第十四代将军,接着便将川路等人降级左迁,打击堀田重用的幕吏。加之天皇朝廷拒绝敕许缔约,堀田左右为难,一再要求哈里斯推迟签署条约。
哈里斯看出堀田一时难脱窘境,无意徒耗时日,他扬言:幕府当局如此固执地等待敕许,表明日本真正的主权在朝廷,然而幕府将军却冒充日本国家的主权人接受美国总统的亲笔信,是对合众国的欺诈行为,因此若主权在朝廷,他将前往京都再行交涉。哈里斯这番否认幕府外交权的言论,震动了幕府当局,老中们被迫联名画押,提出立即签约的保证书。哈里斯这才同意签约延期至9月4日。
7月25日,哈里斯得到消息,英法两国已迫使清政府订立《天津条约》,极有可能从中国战场腾出手来,派遣舰队前来日本,与美国展开对日缔约的实力竞争。于是哈里斯不等签约延期期满,立即行动起来。7月28日夜,哈里斯约请岩濑忠震面谈,竭力描述日本大难临头的可怕情景,提出以立即签署日美通商条约为条件,美国愿意在英法兵临城下的危急时刻出面斡旋。一席话说得岩濑心惊肉跳,下定签约的决心,并说服了持签约延期论立场的大老井伊直弼。
1858年7月29日,井伊直弼在未得到天皇“敕许”的情况下,派代表登上停泊在江户小柴冲的美国军舰“波瓦坦”号,与哈里斯签订了《日美友好通商条约》十四条,另附《日美贸易章程》十七则。日本同意美国向江户派驻公使、向开港地派驻领事,美国驻日外交使节在履行公务时,可在日本内地旅行。继续开放或增加开放神奈川、长崎、箱馆、新潟、兵库等五港,神奈川开港半年后,封闭下田港,另辟江户、大阪为商埠。在开港、开埠地,设置美国公民自由出入、享有居住权、货屋租赁权和基督教自由信仰权的居留地,形同列强在中国设置的租界。尊重自由贸易的原则,即双方国家的民间贸易不受任何限制,自行交易,日本官员不得干涉。对输出入商品实行协定关税率,日本对美国输出品关税率均从价(即征税时按商品价格的一定百分比确定税额,随商品价格的上涨或下跌增减税额)5%,美国对日本输出品关税率为免税、5%税、20-35%税不等,日本无权自主确定关税率。外国货币可在日本国内自由流通,内外货币可同种等量交换,铸币和当地金银可免税输出入。美国驻日使节拥有领事裁判权。日本若与欧洲国家发生争端时,美国可应日本请求并作为委托人,居中斡旋调停。条约有效期为十四年,届时可改订新约等。
列强得知《日美友好通商条约》签订的消息后,纷纷前来“雨露均沾”,与幕府订立条约。从1858年7月29日至10月9日的七十余天中,美、荷、俄、英、法等五国先后与日本订立了通商条约及贸易章程,取得自由贸易权、关税率协议权、领事裁判权等一系列殖民特权,日本则在贸易、关税、司法等方面丧失国家主权,濒临沦为半殖民地的危险边缘,处于被欧美列强压迫的从属地位和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之下。1858年时值孝明天皇安政五年,日本与上述欧美五列强订立的条约,史称《安政五国条约》。以这些条约的签订为标志,长达二百余年的锁国体制基本崩溃,日本进入危机四伏、前途未卜的动荡时期。
日本开国不仅是宣告日本近代史肇始的大事件,而且也是东亚地区的历史进程汇入真正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的一环。从此,日本作为世界近现代史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对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来说,日本开国另有一番意义。马克思曾就此作过精辟的分析和概括。1858年10月8日,即《安政五国条约》陆续签订的重要时刻,马克思在致恩格斯的信中指出:
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加利福尼亚和澳大利亚的殖民化,随着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卷二十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