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15”晚会,都会冲上热搜,几乎每年的问题都是“年年岁岁花相似”,内容不同,但是类别一样,都是食品安全、劣质材料,网络骗局等等。
2023年是“泰国香米”、“手机操控水军”、“美容针”、“天价神药”等等。今年则是,“梅州扣肉”、“听花酒”、“消防玻璃”、“婚介骗局”、“网贷骗局”等等,虽然公司不一样,但是内别、手法基本上都是大同小异。
有时候,我们也感觉奇怪,为什么他们都不怕,敢顶风作案,就像张雪峰就因为“虫草”和“听花酒”造假欺骗观众,已经2次上315晚会了,并且人家现在还是上市公司老总,日子过的相当逍遥。
我们在痛斥不法分子时,也应该去想想,怎么持久性的管好市场,给广大消费者一个干净、公平透明的消费市场环境才是最重要的:
01、必须加大执法惩罚力度,提高造假欺骗消费者成本。
很多公司敢于欺骗消费者,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利润太高,代价太小,就算被抓住曝光了,通常都是停业整顿几个月,交点罚款了事,这点损失相对于取得的利润,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以至于他们心中没有畏惧,甚至抱着侥幸心理,下次不会这么倒霉了。
屡教不改的根本原因,说到底就是惩罚力度不够,可以借鉴国外,特别是食品安全问题,一旦发现,罚得你倾家荡产,甚至还要面临牢狱之灾。
02、地方监管单位要履好职,坚决惩罚违规企业,不能视而不见、甚至特殊照顾。
地方重要企业,不仅仅为地方经济发展创造了“GDP”业绩,也是当地管理者的重要政绩,一般情况下,地方不仅不会关闭一些违规企业,甚至还会扶持照顾,只要不出严重问题,基本上都是“视而不见”,因为一方企业养育了一方人啊。他们怎么可能对自己的企业痛下杀手?
所以,把企业诚信,作为地方管理者的考核内容非常有必要,出了问题,必须要有管理者出来当责!
03、加强监管不能仅仅靠“央媒”。
央媒确实有他的权威性,但是全国企业千千万,就他们怎么可能监管得过来?必须发动全国媒体和消费者,让他们敢说话、敢管,要制定规范相关领域的监督制度,开通公开举报电话,加强查处力度,绝不放过任何一家违规企业。
最后要形成齐抓共管、相互监督的局面,才能持久性解决好企业的诚信问题,最终维护好消费者的切身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