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位开国元帅曾是他的下属,晚年坦言:若跟对人,我就是元帅之首

历史有小狼 2024-07-09 03:24:56

1955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向朱德、林彪、贺龙、刘伯承、陈毅、罗荣桓、徐向前、聂荣臻、叶剑英等10人授予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

国民党著名将领张发奎,此时在香港得知此消息,年近六十的他不禁感叹:“如果我不犯错,或许我会成为元帅之首。”原来十大开国元帅之中有五人曾经在他麾下,那么,张发奎究竟犯了什么错呢?

发迹于东征陈炯明,成名于北伐战争

张发奎出身于贫苦人家,14岁时,因为被污蔑溺死土豪之子,不得不逃到广州。1911年武昌起义之后,张发奎开始了他的从军生涯,第二年考入广东陆军小学,并加入中国同盟会。

1916年以后,他开始加入讨伐袁世凯之战,驱逐盘踞广东的旧军阀。后孙中山遭陈炯明背叛,张发奎以孙中山大本营警卫团第3营营长之职参与了对陈炯明叛乱的讨伐。期间陈炯明曾经试图引诱拉拢张发奎,但是被张发奎以“忠臣不事二主”为由拒绝。自此他开始得到重用,参与第一次东征、第二次东征及南征,不久后就升为第4军第12师师长。

1926年5月,张发奎率兵参与北伐战争,在攻占汀泗桥、武昌城等关键作战中,所向披靡、攻无不克、战无不胜。他先是攻占醴陵、浏阳、长沙;后指挥第4军的叶挺独立团进军湖北,拿下汀泗桥、贺胜桥,甚至直逼武昌城下;随后与友军配合攻下武昌,取得了北伐战争的胜利。

经由北伐战争,张发奎一战成名,他率领的第4军被称为“铁军”,张发奎自己也被称为“铁军英雄”。

年仅30就立下赫赫战功的张发奎,他出色的军事才能自然是不用说的,不管是军中还是外界都有着较高的评价。除此之外,他因为出身困苦且受到孙中山革命思想影响深刻,对底层人民较为同情且富有革命精神,在北伐战争中较好地团结了人民,得到了来自民众的支援;他还治军有方,以身作则,不仅在他统领的军队中颁下四大禁令、三大公开的原则,使第4军成为一支纪律严明的军队,还体恤部下,苦部下之苦。

打不下抗日战争,就去做和尚

“九一八”事变之后,张发奎曾经多次向蒋介石提出抗日未果,心痛之下出国游历宣传抗日,曾经在伦敦发言:“如有机会,余愿一旅之孤军奋起抗敌,期由报国仇于一世也。”回国再次请缨时更是发出如此真言:“如果这次再不能对日作战,我决定入山为僧,今后永不问世事。”

1936年,张发奎开始参与抗日战争。他先后出兵上海、武汉,指挥了第一次粤北会战胜利,收复了南宁、龙州、钦州,攻克下了龙州、凭祥、梧州,是指挥两广抗战的主要将领之一。抗日战争胜利之后,他以第二方面军司令官的身份接受了日军的投降。

值得一提的是,在淞沪大战中,在张发奎的指挥下,浦东方面的炮兵曾经痛击敌军,日军寻而不得无法阻止,曾经被誉为“神炮”。但是在张发奎的回忆录中还对此有惋惜之情:“如果能有较多的炮量和较大口径的炮种,对此次会战将有更大的帮助。”

不同于其他国民党将领,张发奎在坚持抗日、实行国共合作方面做得比较好,对部队中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予以重用,张发奎的左派,对共产党的态度,还是比较有诚意的。

他还是唯一坦言抗战从未打过胜仗的人:“讲句真话,我们从未取得一次胜利,只是延宕了敌人的前进……我们所做的一切不过是以空间换取时间。”他对日军有如此高度评价,但是自始至终还是国军中最坚持抗日的先锋,张发奎作为一名军人不仅十分正直还非常不屈不挠。

中国共产党曾经最想争取的人选

从张发奎的从军生涯、在战争中的表现可以看出,他是一名真正爱国的勇猛的硬汉将军,但是这样的人却频频在政治眼光上出错,这其中究竟有着什么样的来龙去脉呢?

在北伐战争期间,张发奎的部队是共产党员最集中的部队。与国军其他部队对共产党普遍的敌视不同,张发奎对军队中的共产党员并没有什么不同的态度,甚至共产党员还能得到他的重用。据记载,在张发奎的部队里,共产党员的数量达到了2500到3000之多,其中就有一些著名的共产党员:廖乾吾、叶挺、曹渊、蒋先云、许继慎、周士第、郭沫若、高语罕、张云逸、卢德铭、贺龙、叶剑英等人。他们中的人有的是南昌起义的主力,有的人参与发动了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

不仅如此,在汪精卫宣布“国共两党和平分家”之后,张发奎仍然接纳共产党员,也不理会李宗仁的挑拨离间,反对暴力分共。“在任何情况下,我不同意将共产党当作敌人,我不反对共产党个人。”当时在武汉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蒋介石屠杀共产党,朱培德遣送共产党,张发奎收容共产党”。张发奎做出这种举动,不仅仅是因为他的部队中共产党人众多,排斥共产党会造成军队的损失影响到军队,还因为他非常欣赏共产党的奋斗精神。“那时,共产党员大部分是知识分子,其中在下级干部中较多,他们工作很勤奋,中共的政工人员极为优秀……”

他还与叶挺十分交好,“叶挺我知道他是共产党员,他和我是广东北江的小同乡,从小便与我在一起,可以说是如兄如弟,以我和叶的私人关系,叶绝对不会和我为难的……”他还重用贺龙和蒋先云等人。可以说,张发奎在客观上给共产党的帮助是非常大的。

正因为如此,张发奎是共产党曾经最想争取的人选。在汪精卫宣布“分共”之后,国民党之间反共、反革命倾向蔚然成风。汪精卫、唐生智打着“东征讨蒋”的旗号,镇压工农运动,还要把叶挺、贺龙等人骗至庐山解除他们的兵权。 兵分两路中,江南部队为张发奎带领,张发奎的部队又是以叶挺、贺龙等人为先锋,此时,共产党已经不能再坐以待毙了,南昌起义正在爆发前夕。

期间,共产党曾经在争取张发奎与否的问题上召开过数次会议,共产国际代表加仑将军也曾提议共产党争取与张发奎一同回粤。即使从张发奎坚持拥护汪精卫的态度来看,可能性已经很小,南昌起义即将爆发前夕的武汉会议上还有向南昌的同志发去的电报:张发奎仍有希望,之后再做决定。

但是南昌起义已经箭在弦上,不得不发。1927年7月25日,贺龙、叶剑英、廖乾吾、高语罕、叶挺5人在甘棠湖的一只小船上,召开了紧急会议,确定了南昌起义的行动计划,明确了拒绝汪精卫、与张发奎分道扬镳、26、27日直接发动起义三件事情。

但是实际上,因为张发奎不愿意与起义军发生正面冲突的态度,甚至帮助叶挺贺龙等人退出南昌,南昌起义第二日,贺龙和叶挺还发电争取张发奎,欢迎张发奎来南昌,“拥护张总指挥”,被张发奎拒绝了。南昌起义南下途中,中共还试图再次与张发奎接洽,只因为张发奎“在广州挂了一块反南京的假招牌”。当时张发奎已经完全反动了,自然没有结果,甚至后来因为镇压广州起义,大开杀戒而与共产党彻底结恶。

广州起义之后一直到建国后,共产党还不忘对张发奎的争取工作,当时张发奎已经寓居香港。先是叶剑英致信张发奎询问对方愿不愿意到广东旅行;后有李济深致信表明对张发奎的理解,反对反革命的蒋介石,共产党继承了并拥护孙中山的革命精神;1956年,蔡廷锴还在信中传达了周恩来总理的邀请,请张发奎“回国观察一下”;还有张思远也曾经展开过对张发奎的争取工作……

对汪精卫的绝对忠诚

中共对张发奎多次争取未果,实际上并不是因为张发奎坚决地反对共产党,反对革命,相反地他曾经多次表示“不反对共产党”,还多次反对反革命的蒋介石。甚至在1930年时,反蒋失败日军又在东北蠢蠢欲动之时,吴奇伟问张发奎:“蒋介石打不倒,而共产党逐渐壮大,将来中国的政权,你是愿意给蒋介石呢,抑或是给共产党?”张发奎答:“到那时我愿意给蒋介石,因为他还是国民党人,还有可能实行三民主义。”吴奇伟又问:“假如日本人来了,要侵占我们整个中国,蒋介石担负不了抗日的责任,你愿意把中国给蒋介石呢,抑或共产党?”张发奎答:“那我愿意把中国给共产党,因为共产党还是中国人,谁愿意给日本人当亡国奴呢?”

从这段对话就足以看出张发奎的立场,实际上关键点在于张发奎对汪精卫的绝对忠诚。

在张发奎因不想在革命前夕分裂队伍而对分共犹豫不决时,汪精卫从陈独秀泄露的共产国际的指示(即建议中国共产党争取张发奎)开刀,添油加醋地说:“共产党要消灭国民党,要把军权抓到手上,跟他们合作不下去了,还是分开的好。”虽然张发奎当时的军队会因为分共而元气大伤,但是出于对汪精卫的拥护,张发奎还是同意了“分共”。张发奎对汪精卫可谓言听计从。

然而汪精卫此人忘恩负义,小到对待张发奎这样忠心耿耿的下属,大到国家立场,毫无信义,只知道利用。张发奎因为跟随汪精卫反蒋几乎拼尽了兵力,汪精卫却以张发奎对自己再无帮助,还可能影响到自己跟蒋介石勾结为由,疏远了张发奎。

1932年后,有一次张发奎听人说汪精卫和蒋介石会面,他起初不信,但是后来在新闻报纸上看到了有关的报道,大为震惊。后来有次张发奎去看望汪精卫,汪精卫听说门房通报张发奎来访,连道:“又来了,讨厌!讨厌!”张发奎虽然此时未见其人,但是这话听得清清楚楚,从此对汪精卫敬而远之。

张发奎对军人从政的看法

张发奎的经历说是偶然或者不幸,也不尽然,实际上,从他的一些言论中可以窥见一些必然性。

张发奎曾经痛批蒋派人士:“我感觉军人十之八九是独裁者,倘若我当了省主席,也许我也会变成独裁者。但我从来不想被任命为省主席,我始终认为军人从政是错误的。统率一万多人的一个军已经够困难了。一个最小的县也居住至少八千人,而大的县份往往超过一百万人。如果管理一个军都够伤脑筋了,一名军人怎能去管理一个县!”

张发奎还曾经在四一二政变之后,发表过自己的政治观点:“在革命完成之前,革命力量不应分裂……但是汪精卫要分共我支持他,因为他对这一问题有比我更清楚的了解,在宁汉分裂中,我绝对支持他的立场,我对于军事的兴趣远高于政治。”

张发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比较正派的爱国将领,他有民族气节,有自己的底线,并未与国民党右派同流合污;作为军人来讲是一员战功赫赫的猛将,但是因为对政治局势的认知不到位,且不愿意以军人的身份参与政治活动,而且还有不愿意放弃自己地位的想法,这种种原因导致他联共又反共,但是又都不彻底。

1980年3月,他在香港病逝,叶剑英发电表达对张发奎的吊唁:“惊悉向华将军逝世,不胜哀悼。乡情旧谊,时所萦怀。”

《张发奎与北伐战争》-左双文

《张发奎与两广抗战述论》-左双文

《张发奎与共产党》-左双文

《张发奎:广东名将的幸与不幸》渊然

《南昌起义前后中共对张发奎的矛盾态度》刘小花

《张发奎宜昌发难反蒋与新军阀混战》李大光

0 阅读:178

历史有小狼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