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前
毛主席秋收起义后,率部队来到浏阳文家市,然后到永新三湾进行改编,决定向井冈山进军。
井冈山地处湘赣边界罗霄山脉中段,介于湖南、江西四县之交。大革命时期,这几个县都建立了党组织和农民自卫军,群众基础比较好。山上茨坪、大小五井等地都有水田和村庄,可供部队筹措给养。又远离中心城市,交通不便,国民党统治力量薄弱,地势险峻,森林茂密,进可攻,退可守。而且,还有两支绿林式的农民武装。王佐部在山上茨坪、大小五井等处,袁文才部在井冈山北麓宁冈茅坪,相互配合,相互呼应。
袁文才曾加入中国共产党。毛主席就从袁文才入手,送给他们一百支枪,取得他们的信任。袁文才与王佐还是拜把兄弟,又经过袁文才,做通山上王佐的工作。这样,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进驻了井冈山。
首先是到大井村。大井村中央,有一坐北朝南,土木结构的房屋,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称它为“白屋”。这原是一位广东木材贩子建的房屋,后被王佐部所占用。
毛主席率领秋收起义部队——工农革命军来到大井村,王佐就将这栋兵营腾了出来,让工农革命军住。毛主席便居住在这栋房子的东厢房内。
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前读书石
房前是一空场,偏东有一棵独立的树,树旁有一块大石,据说,毛主席经常坐在这里读书,人们便把它叫读书石。
更神奇的是,毛主席住房后面,有两棵“常青树”,一棵是杉树,一棵是柞树。1929年1月,敌人窜入大小五井时,这房屋以及后面的大树都被烧毁。神奇的是,1949年解放,这两棵树又恢复了生机,重新生长起来。到了1976年9月9日,毛主席去世,这两棵树又枯萎了,直到1980年,又慢慢复活,很是有灵性,人们就管它们叫“感情树”,也有说是“神树”。
在大井毛主席旧居后常青树前
我来到房后不仅参观“常青树”照相留念,还特意写了一首诗,“红杉栎柞两相依,枯萎荣兴称世奇。草木有情随意愿,人生无限创新局。”
到了1927年10月27日,王佐又派人接应他们上山,毛主席来到了茨坪。茨坪是井冈山的中心,四面环山,中为盆地,一溪穿过,地势险要,有山路通往五大哨所和大小五井。歌谣称:“行州府,茨坪县,大小五井金銮殿。”地势不错。
毛主席来到茨坪后,送给王佐部队七十支枪,王佐资助工农革命军五百担稻谷和一些银元。村民李利昌还把他自己的小杂货铺腾出了一半让毛主席与警卫员住。这就是毛主席在茨坪的旧居。毛主席多次在这里召开党政军会议,研究部署井冈山根据地工作,这里又是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
在茨坪毛主席旧居前
当年红军的生活条件十分艰苦,毛主席的住室也非常简朴,普通的床、桌、凳,桌上有一盏马灯、一盏油灯、砚台、毛笔。马灯是开会用的,油灯是写文章用的。室内还有箩筐、扁担。据说,这箩筐是毛主席转战各地永不离身的文件箱。里面装的是毛主席撰写的文章、重温的书籍,以及各地搜集的报刊消息。白天用它背粮、挑粮,晚上就用于写作。
在茨坪毛主席旧居中
毛主席代表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起草的《井冈山前委对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一文,就是在这儿写的。
到了1931年9月,第三次反“围剿”后,毛主席、朱德指挥红一方面军乘胜解放了一些新的地区,扩大了革命根据地,将长期被分割的赣南和闽西两块革命根据地连成了一片。毛主席、朱德到达瑞金叶坪同苏区中央局会合,又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也就是中央苏区。
叶坪在瑞金县城东北五公里的地方,也是中央工农民主政府的所在地。这里林木茂盛,古老的香樟树,掩映在村庄四周,仿佛是个森林公园。古语说:“村庄富不富,请看村庄树。”所以说,叶坪古木参天,绿树成荫,还是较富。
在叶坪毛主席旧居前
据说,叶坪原名叫“腰坪”,原意是处于瑞金的“腰部”。毛主席来到“腰坪”后,因他的湖南口音较重,说“腰坪”时,当地人听起来,好像说“叶坪”,恰好这里林木茂盛,因此就得名为叶坪。
毛主席居住的是一栋二层房屋。据说,也是富裕人家。房东是一位姓谢的大娘,红军进驻后,谢大娘就把楼上房间腾出来,让毛主席在楼上居住、办公,自己搬到了楼下房间。毛主席住室也比较简单,一张木床,一张木桌,一盏马灯。1931年9月至1933年4月,毛主席就在这里居住、办公。
在叶坪毛主席旧居旁,树上有未爆炸的炸弹
由于叛徒的告密,中央工农民主政府暴露,国民党飞机连续轰炸叶坪,有一颗炸弹就落在毛主席住房旁的古樟树上,幸亏没有爆炸,至今还悬挂在树上,这就是天意。我特意照相,让毛主席旧居旁的古樟树上的炸弹显示出来。
叶坪频繁遭敌机轰炸,为了安全起见,1933年4月,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就从这里迁往瑞金西南四公里处的沙洲坝。沙洲坝,头枕观音山,背靠鹅公山,地势险要,因此地有一旱河坝,多沙而得名。
在沙洲坝毛主席旧居前
这院前有一棵大树,好多影视节目都有显示。一进门,迎面就是毛主席旧居,在这里与毛主席一起居住、办公的还有何叔衡、徐特立、谢觉哉等领导,也有贺子珍的办公室兼住室。
沙洲坝,原来是个干旱缺水的地方,曾有“有女莫嫁沙洲坝,天旱无水洗手帕”, “三天无雨地开岔,天一下雨土搬家” 之说。老乡们吃的多是池塘的水,毛主席搬到沙洲坝后,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带着警卫人员拿着锹镐找水源,和乡亲们一起挖了一口井,解决了乡亲们的吃水问题。
在沙洲坝毛主席旧居内贺子珍办公室兼住室前
解放后,沙洲坝的乡亲们就在此立下了一块石碑,“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不知是谁还书写了文章编入小学课本,从此,红井名扬天下。现在,红井已成为一个红色景点,红色文化,凡属到沙洲坝参观的人,都到这里感受氛围,感受环境,感受历史,尝一尝这红井的水,体验这红井水的滋味。
到了1934年7月,国民党军队不断地向中央苏区腹地推进,飞机不断地轰炸沙洲坝,局势越来越紧,中央政府和中革军委迁到瑞金以西的背梅坑,毛主席也搬往云石山一个大庙居住。
在沙洲坝红井前
到了1934年10月10日,红军从瑞金等地出发,开始长征。“十送红军”唱道: “一送里格红军介支个下了山,秋风里格细雨介支个缠绵绵。山上里格野鹿声声哀号,树树里格梧桐叶呀叶落完。问一声亲人红军啊!几时里格人马介支个再回山-----”
这使我又想起一篇课文《三五年是多久》?毛主席当时坚定地说:“同志,坚持下去,斗争下去,我们终要胜利的!红军要回来的,我们要回来的,三五年就回来的!”
三年过去了,五年过去了,八年过去了------“三五年是多久?”三五一十五,整整十五年,1949年,当年的红军回来了,我们终于胜利了!
九口 202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