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赵洪峰
内容提要:
本文叙述的是老将军杨毅成长奋斗的励志故事。他出身贫寒,兄弟5人,父亲英年早逝,小时候全家饥寒交迫,破衣烂衫,艰难度日。不满18岁参军后,参加过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抗美援越战争等。他参加过的战斗战役有数百次,特别是著名的上甘领战役。他南征北战,疆场厮杀,出生入死,战功赫赫。他从一个普通的战士,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踏石留痕,直至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副军职)。他一生品德高尚,家风颂扬,口碑传颂。他的成长史就是一部书,一部教科书。他的子孙继承了他的优良作风,传承红色基因,厚德载物,拼搏进取。后辈中,有了将军接班人。将门虎子,人生榜样,他为人民解放事业、祖国和军队建设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谨以此文,告慰英灵。老将军音容笑貌犹存,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杨毅(1928年6月20日—2015年2月),乳名杨胖,出生于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水冶镇南关村(今安阳市殷都区水冶镇南关社区)。1946年9月在安阳马氏庄园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任二野三纵七旅战士;194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作战等。曾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称号。新中国成立后,1955年授大尉,1962年被授予少校军衔。曾任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87年5月副军职离休。杨毅戎马一生,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深受官兵爱戴,深受家乡人民敬仰,美名流芳,被家乡百姓荣称为无衔将军。2013年1月,被中共河南省委、河南省人民政府、河南省军区特颁发“将军之家”荣誉牌匾,以示敬意和褒奖。
2015年2月,杨毅因病逝世,享年88岁。
杨毅的出生地安阳,被誉为“七朝古都”。地处晋、冀、豫三省的交汇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甲骨文的故乡,也是《周易》的发源地。三千年钟灵毓秀,洹河畔人杰地灵,令人心驰神往。著名殷墟家喻户晓,扬名中外。从安阳市西行25.4公里即到达水冶镇。水冶镇因位于水冶城南门外,故名。水冶镇的东邻有个西蒋村,西蒋村有个马氏庄园,是清代广东巡抚马丕瑶的府邸。在辛亥革命波澜壮阔的历史上,有两位女性声望极高:一位是秋瑾,另一位是刘青霞,时称“南秋瑾,北青霞”。其中,刘青霞,其父就是马丕瑶。她25岁投身革命,孙中山曾亲笔题写“巾帼英雄,天下为公”盛赞刘青霞。
1947年6月中旬,刘邓大军出晋东南上党地区,进入豫北地区,司令部设在马氏庄园。1947年6月22日的“鲁西南作战会议”,就是在此召开的,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杨毅从小虽然家境贫寒,没有读过几年书,但年少成长时,良好的家风家教,对他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区域文化熏陶,励志故事感召。他立志参加革命,为国奉献,报效祖国。
少年记忆
成就与出身无关,很多名人用亲身例子告诉我们,即使你出身寒门,只要你肯努力奋斗,时光不负赶路人,杨毅就是这样一位寒门骄子。
杨毅出生在安阳水冶镇南关抽斗街一个非常贫困的农民家庭。父母及兄弟5人,杨毅排行老二,其中三弟8岁的时候,身染霍乱,无钱医治身亡。一家人的生活,起初全靠父亲杨业贵给地主家打短工为生。全家人经常食不果腹,挨饿受苦。父亲由于长年没日没夜的超体力劳动积劳成疾,无钱医治,在40多岁的时候,就早早离开了人世。父亲的过早去世,犹如晴天霹雳,雪上加霜。家里没有了顶梁柱,老的老小的小,日子更加艰难。母亲更加困苦。
杨毅从小意志坚强,吃苦耐劳,有一股永不服输的拼劲,虽不懂太多的人生哲理,但知道只有拥有勤劳的双手,才能不受穷的道理。在他13岁前,大人感到孩子没有文化不行,再穷再累再难再苦,也要让孩子读几年书,识几个字,以便将来能够谋个什么职业有碗饭吃。于是在杨毅13岁前,读了三年小学,算是有了文化,而后就辍学了。在13岁那年为了替父母分忧解难,就去山西当了童工,为大户人家以做卷烟为生,挣钱贴补家用。
父亲去世后,沉重的家庭负担就落在了母亲一人身上。于是杨毅就从山西回到家乡为母分忧,和哥哥一同替母亲挑起家务和农活的重担,养家糊口,艰难度日。
杨毅从小的记忆就是破衣烂衫,饥不择食,吃了上顿无下顿。时时刻刻都念想着如何走出家门,早日摆脱贫困。随着年龄的增长,母亲为了儿子能够早日成家立业,还要为孩子的婚事操心。于是,在杨毅15岁那年,母亲就托人与另外一家穷人的孩子提亲,而后领养到家当了杨毅的童养媳,在杨毅参军前,就结婚成家了。就此走南闯北,南征北战,相濡以沫一辈子,至今成为家乡人、知情人的美谈。
1946年9月,晋冀鲁豫野战军到达安阳,年仅17岁的杨毅听说后,为了参军,为了革命,在填写年龄时,虚报了一岁,由1928年生,填写为1927年生。从此参军入伍,改变了自己人生的命运,踏上了革命的康庄大道。
解放战争
1946年,杨毅刚刚入伍即开始参加解放战争。
据史料记载,解放战争,亦称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1946年6月至1949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解放全中国而进行的战争。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大决战。
1946年6月,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战争开始。1947年7月,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接着连续进行了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等三大战役,基本上消灭了国民党主力。1949年4月,解放军发动渡江战役,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统治的覆灭。1949年10月1日,在解放军向全国进军途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北京宣告成立。至1950年6月,人民解放军大规模作战结束,解放了除西藏及台湾、澎湖、金门、马祖等岛屿以外的全部国土,取得了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
在杨毅的记忆中,从家乡入伍,到晋冀鲁豫野战军三纵七旅二十一团,成为刘邓大军一名战士的时候,18岁的他,感到立即成熟了许多,懂事了许多,心想,好日子开始有了盼头。面对母亲和亲人的送别,并不像现在影视中演的那样,披红戴花,敲锣打鼓,夹道欢送,千叮咛万嘱咐,一步一回头,走了好远,还在招手。可是,儿行千里母担忧,那一日,母亲并没有多少语言,而是默默地盯着他,眼泪不停地流淌。千言万语,万语千言,都在母亲泪水中。没有送儿参军的豪言壮语,只是默默为儿子祈祷,希望儿子早日平安归来;没有送儿参军的激动表达,只有母亲的依依不舍。此时,儿子杨毅面对母亲,心如翻江倒海,不是滋味,离开家,离开母亲,以后可能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了,不能再为母亲分担忧愁了,母亲的担子会更重了。俗话说,自古以来忠孝不能两全。杨毅的心中,为国尽忠,义无反顾,从此随刘邓大军奔赴前线,渡黄河,跨长江,南征北战,不怕牺牲,浴血奋战。淬火成长,屡立战功。
1946年9月,杨毅入伍后,5个月的时间,相继从战士、副班长、班长,提拔为副排长、排长。而后,又相继任晋冀鲁豫二野三纵七旅二十一团一连副连长。
1949年3月1日,三纵七旅改番号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一师,隶属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第十一军。杨毅又相继任十一军三十一师九十三团(朱德警卫团)一营机炮连指导员、三连指导员等。
杨毅在解放战争时期,参加过孟县、安阳、豫北、鹤壁、濮阳县、汤阴、滑县、濮县、鲁西南、鄄城、山东老岸、单县、嘉祥、巨野、成武、羊山集等地战斗;二渡黄河千里跃进大别山后,参加过河南固始、安徽六安、叶家集、黄土等地战斗;淮海战役参加过安徽宿县、双堆集战斗;参加过渡江战役及江浙追击战;进军大西南参加过白马山追击战、重庆渔洞溪战斗、成都津宁战斗、西南剿匪战斗等。在各个战场,与战友并肩作战,不怕牺牲,赴汤蹈火,智勇双全,英勇杀敌,出色完成了一次又一次任务。
在杨毅参加过的大大小小的战斗中,尤其是单县战斗,记忆忧新。那是1947年1月26日,解放军晋冀鲁豫三纵部队夜攻单县城。当时,单县城高约10米左右,环城有宽约30米的护城河,河中水深2米,不能徒涉;城墙附近的民房已被国民党守军拆毁,进城的大路也被挖断,敌人沿城墙筑设鹿砦、拒马等障碍物,又修建了大批坚固的明碉暗堡和工事,据守该城的是国民党整编第八十八师二十一旅六十三团,以及地方警宪特等共约3000余人。战斗于午夜23时结束,此战,解放军共毙敌700余人,浮敌第六十三团副团长及以下2260余人等武器。其中,杨毅在此次单县战斗中,担任尖刀排排长,带领全排英勇顽强,第一个登软梯登上城墙,在弹片被击中大腿的情况下,忍着剧痛,带伤冲锋陷阵,突破敌人封锁。为后续部队开辟了道路,赢得了时间,取得了胜利。战后,杨毅受到了表彰和嘉奖,荣立二等功,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
解放战争三年多的时间,杨毅跟随部队,出生入死,浴血奋战,是千军万马中不畏强敌、英勇作战的战斗英雄之一。杨毅能够在淬火中成长,离不开党的教育和培养,既是他个人的骄傲,家庭中也为有这样的英雄前辈而感到无比自豪和光荣。
抗美援朝
解放战争结束后,新中国成立初期,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杨毅又一次随部队接受了抗美援朝的洗礼。
1950年6月,解放战争刚刚结束,国家还千疮百孔,百废待兴,极度困难,正需要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而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鸭绿江边。华北危机,国家危机,于是,党中央决定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命令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于1950年10月19日开始了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
据史料记载,抗美援朝战争中,总计有240万人先后加入中国人民志愿军,其中以轮战方式先后入朝参战的各种部队共计190万,补充兵员50万,共计240万。其中,1950年10月,第一次战役时,志愿军共有6个军,18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2个后勤分部,30万人参战;1950年11月第二次战役时,志愿军共有9个军,30个步兵师,3个炮兵师,1个铁道兵师,4个后勤分部,45万人参加作战;1951年4月,第四次战役时,志愿军入朝兵力为14个军,42个步兵师,11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3个铁道兵师,6个后勤分部,达95万人;1951年10月,粉碎“联合国军”秋季攻势期间,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9个军,58个步兵师,9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6个后勤分部,115万人;1952年2月,巩固阵地作战开始时,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7个军,52个师,9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95万人;1952年10月,秋季战术反击作战和上甘岭战役期间,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7个军,52个步兵师,10个炮兵师,1个坦克师,4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97万人;1953年5月,志愿军入朝兵力有19个军,59个师,14个炮兵师,2个坦克师,10个铁道兵师,5个后勤分部,135万人。
1951年3月,杨毅所在的志愿军第12军入朝参战。4月17日,参加第五次战役。11月,进行大小战斗400余次。1952年11月1日,12军31师91团在刚结束了一年的金城防御作战,返回谷山整训的路上突然接到立即返回战场的命令,支援上甘岭,接替15军部队,接防597.9高地。
此时,杨毅在第12军31师93团(朱德警卫团)1营任副教导员,协助1营营长在五次战役中指挥1连扼守束沙里公路两侧阻击美军坦克,指挥2连占领小都峙里一座高地,3连作为预备队,战斗异常激烈。杨毅副教导员在第五次战役第二阶段,为掩护91团和大部队后撤,和全营官兵阻击东援美军一个团,浴血奋战。全营一个班一个班地边狙击边撤出阵地。在付出重大代价圆满完成任务后,面对险情,机智灵活,带领部队艰难后撤,保存了队伍,被誉为活着的“集结号”。据史料记载,1951年5月,五次战役第二阶段穿插途中,93团一天之内牺牲了三位营级干部,即1营副营长和2、3营营长。在这种情况下,93团派作战股长到3营任营长,杨毅由1营调3营任教导员。93团3营的具体任务是接替597.9高地11号阵地和537.7高地的攻守。
11月15日夜,93团3营奉命接守537.7高地北山阵地(9号阵地仍然由92团坚守)。为了加强指挥,营党委会讨论决定:副营长率7连坚守1、2、3号阵地,火力控制7、8号阵地;营参谋长率8连坚守4、5、6号阵地;9连为预备队。营长负责全营指挥;教导员杨毅负责宣传鼓动、伤员救护和运输工作。营指挥所设在1号阵地后方不到200米的一条10余米的小坑道内。全营上下,同仇敌忾,决心不让敌人前进一步,誓要把537.7高地北山变成埋葬敌人的坟墓。血与火的战场,指战员英勇顽强,节节胜利。在上甘岭战役中,政治工作在基层起到了重要作用。第93团3营教导员杨毅在执行前运后送任务时,提出了“坚决不让伤员负二次伤”的口号,途中遇到敌炮火袭击,就把自己的身体伏在伤员身上,表现出了大无畏精神和崇高的革命友爱,以及舍生忘死和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激发了指战员的顽强拼搏精神,为取得胜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其中,为了解决前沿坑道官兵伙食问题,在537.7高地,12军31师93团3营,营长负责战斗指挥,教导员杨毅负责运输,后送伤员,以及宣传和思想工作。组织了50多人的专门运送队,供应站的场地就是741高地后的岩洞,有五圣山作掩护。教导员杨毅率队领到餐后,将肉包子和苹果萝卜用袋子分装,在相对火炮死角的位置,一袋袋扔给前沿阵地上的战士,让指战员吃上一口热饭,大大激发了战斗力。此外,五圣山附近的当地群众也组织起了8200余人的支前队伍,冒着生命危险日夜运输弹药物资和后撤伤员,他们无私奉献和不怕牺牲的精神也大大激发了志愿军的斗志。
据史料记载,12军参加上甘岭战役作战,连续奋战28天,共歼敌1.2万余人。我军之所以能以劣势装备打败装备优良并掌握制空权的敌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坚强有力的政治工作,可靠的后方保障,是其中很重要的保证。
回望历史,展望未来,让我们继续发扬抗美援朝精神。在异常残酷的抗美援朝战争中,广大志愿军指战员赴汤蹈火,视死如归,谱写了气壮山河的英雄壮歌,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光辉典范,形成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一是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尊严而奋不顾身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力量的伟大旗帜,是志愿军指战员入朝参战,克服一切困难,战胜一切敌人的巨大精神动力,祖国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成为全体志愿军指战员的行动准则。二是英勇顽强、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以弱胜强,战胜一切敌人的法宝。志愿军指战员在异常残酷的战争中,扬长避短,以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进行了艰苦卓绝的作战,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三是不畏艰难困苦、始终保持高昂士气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志愿军指战员面对世界上最强大的敌人,在极为艰难困苦的条件下,一把炒面一把雪,以苦为荣,顽强拼搏,经受住了生命极限的考验,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和敢打必胜的乐观信念。四是为完成祖国和人民赋予的使命、慷慨奉献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诚精神。在志愿军的行列中先后涌现的杨根思、黄继光、邱少云等30多万名英雄功臣和近6000个功臣集体,昭示着志愿军指战员视死如归、无私奉献,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对祖国和人民的无限忠诚。五是为了人类和平与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国际主义精神。志愿军指战员尊重朝鲜人民的风俗习惯,爱护朝鲜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战争中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停战后积极帮助朝鲜人民医治战争创伤,重建家园,维护了中朝人民以及一切被压迫、被奴役人民的独立和自由,推进了世界和平发展的历史进程。抗美援朝精神,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同正义战争伟大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人民军队宗旨、本色和作风的体现,是中华民族不畏强暴、敢于斗争的历史传统的弘扬,是中国人民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美援朝战争已过去70多年,当年参战的十几万志愿军烈士早已化入黑山白水,归国的将士也离世了许多,幸存者更是到了耄耋之年。
时光会不断地带走各种记忆,但也会让珍贵的东西留在历史中,留在后代人的脑海中,并一辈辈地继承着、流传着……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怀念先烈和当年牺牲在朝鲜的烈士们,愿他们安息!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记起归国后已经逝世的老首长及前辈们,愿他们无憾!
在此时此刻,让我们深深地叮嘱后代,宣传先烈们的丰功伟绩和历经艰难的革命道路,传递红色基因,弘扬正能量。这些流血牺牲的烈士和英雄们,有的在后来的英模功臣名录里都找不到名字。时间虽然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英雄赞歌》仿佛仍然回荡在上甘岭,回荡在537.7和597.9无名高地上,仿佛在讴歌着无数殒落在无名高地上的无名英雄们。
我们今天的一切,都是先烈们给的。回望历史,感怀先烈,“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踏着先辈的足迹,继续前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和平年代
新中国成立后,应该说进入了和平时代。杨毅应该歇歇脚,安享丰收果实。但他并没有停止“加油干”的脚步,仍然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在部队拼搏进取,奋斗不息。
回国后,离休前,杨毅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12军高炮群司令部副参谋长;高炮37团司令部参谋长、副团长、团长;炮兵75师副师长兼参谋长、副政委、师长;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高级系二期一队学员,在院校深造;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1987年副军职离休。其中,杨毅奉命率兵赴越南参加抗美援越战争也是他不可忘却的光荣的历史。1967年底,杨毅在12军高炮团任团长期间,受命曾率两个高炮营配属高炮66师赴越南战场参加抗美援越作战。杨毅始终发扬抗美援朝精神,以顽强的战斗作风,有力配合援越部队和越南部队,抗击美国侵略者,取得了胜利,为祖国争得了荣誉,被越南政府授予荣誉勋章。1969年3月回国,归建。
抗美援越战争发生在1964年8月5日,美国借“北部湾事件”,发动侵略战争,军用飞机侵入中国海南岛地区和云南、广西上空,投掷炸弹和发射导弹,打死打伤中国船员和解放军战士,威胁中国安全。
1965年4月,越南劳动党请求中国支援。党中央决定向越南提供全面无私的援助。1973年1月27日,越共、越南南方民族解放战线、美国、南越阮文绍政权四方在巴黎签署了《关于在越南结束战争、恢复和平的协定》。3月,侵越美军部队开始撤出越南南方。1973年8月,在越执行抗美援越任务的中国支援部队全部撤回国内。
今天,透过杨毅的从军史,不由得使我们联想到70多年前的中国,俨然与现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如果说今天我们是生活在幸福的天堂,那么那时候的人民无疑是生活在充满灾难的地狱中。70多年后的今天,昔日的硝烟早已散尽,战士的白骨早已化成粉末,可是当初的爱国热情,那种为争取和平而前赴后继英勇就义的民族精神是否也会离我们远去呢?不,当然不会,我们应当铭记那段历史,我们必须铭记那段历史!
警备上海
1983年5月,杨毅从南京军区炮兵司令部参谋长任上,赴上海警备区任副司令员,副军职。职务上的进步,杨毅感谢党和军队培养的同时,也感到了到上海国际大都市任职的压力和责任,虽然是副职,同样也意味着担子更重了。
中央及军委赋予上海警备区的任务和职责:一是警卫和守备任务。警备区在中国人民解放军中是重要的军队组织,确保重要城市或战略要地的安全。负责特定的警卫和守备任务,包括对特定区域的监控、戒备以及其他相关的安全措施。二是维护地方治安。警备区不仅执行军事任务,还承担着协助地方政府维护当地治安的责任。参与地方的治安管理,包括但不限于巡逻、案件侦破和处理突发事件。三是海防守备任务。承担海防守备任务,尤其是在沿海地区的重要城市。四是征兵工作和民兵组织管理。负责管理和指导当地的征兵工作,以及民兵组织的建设和发展。五是协作城市管理。为城市管理提供必要的支持,协助公安机关维护社会秩序,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并保护公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
杨毅上任后,面对新环境,新任务,新班子,摆正自己的位置,虚心学习,团结协作,当好参谋和助手。由于上海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的指示精神,与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保持高度一致。用双脚丈量大上海,用心去警备大上海。他发扬传统作风,不知疲倦马不停蹄投入工作,看哨所、走边关、察海防等调查研究,总结经验,制定完善措施。共同努力保证了上级任务的圆满完成,确保了上海的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为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交出了满意答卷。同时为离职退休也划上了圆满句号!
红色传承
杨毅从小受家庭的影响,秉承着良好的家风和家教。无论走到哪里,在什么岗位,任什么职务,总是保持着谦虚谨慎、戒骄戒躁的作风;一身正气,爱党爱国;身教言教,宽以待人;拼搏进取,无私奉献;厚德载物,感恩孝善等优良品质。一生有着良好的口碑,深受爱戴和敬仰。
中国是礼仪之邦,五千年的文化传承至今,深深铭刻在中国人的心中。每个家,都有家训、家规、家风,俗话说得好:无规矩不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鞭策,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
他小时候由于家庭贫困,没有读过几年书。参军后,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也没有时间学习,几乎天天打仗。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解放后,和平环境,他立志刻苦学习文化,把先天不足补回来。功夫不负有心人,文化水平有了长足进步,对军队建设屡立新功。
他品德高尚,热心助人。可以说,参军前父母包办在家成亲,老伴文盲,一生相濡以沫,相敬如宾,从不嫌弃。对待同志,无论官职大小,一律平等,和蔼可亲。就是对犯错误的同志,也循循善诱,决不打棍子扣帽子,而是帮助教育,爱护名誉,知错改正成为好同志。从不利用自己的职权谋私,公私分明。对待来自家乡或有困难的同志,几乎有求必应,从不摆架子,耍威风,能帮则帮。
他对待自己的家庭和孩子,当好榜样与标兵,以德立家,以德治家。教育孩子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不娇生惯养,而是循循善诱,严格要求。
杨毅同志一生与许许多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老英雄一样,他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在许多官兵记忆里,杨毅总是说话和气,面带微笑,始终保持着一个军人的气质和良好的道德品质。杨毅从战争年代洗礼中走过来,将信仰与忠诚留在了生命里,在和平年代的国防事业建设中又立新功,百载功勋留伟名。
他具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和崇高的道德修养。他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严格要求亲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保持和发扬我党我军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军人家庭渲染着军人后代。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备受瞩目的群体里,有不少“父子兵”“父女兵”,他们血脉相融,站在同一战线上薪火相传,绿军装在手中从上一代传承给年轻一代,演绎了一个又一个“军人世家”精忠报国的生动故事。
父辈用枪林弹雨铸造忠诚,建立了新中国,军二代、军三代用热血青春谱写了祖国和平的篇章。这就是杨毅三代军人共同的军旅岁月。从烽火硝烟的战争岁月到幸福安宁的和平年代,三代军人前仆后继薪火相传,用青春和热血铸就了心系国防、报效国家的红色基因。精彩的军旅生涯,如歌的青春岁月,是一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精神财富。
作者简介:
赵洪峰,生于1959年,1976年2月参军,中共党员。信阳陆军学院参谋业务专业,河南大学政治经济专业毕业。在部队工作了12年,从战士、班长至排、副连、正连职教员。1987年12月转业,曾先后在河南省外事办公室、河南省旅游局、河南国际饭店、河南省接待办公室、中州国际集团、河南饭店等单位工作。 曾任河南国际饭店、中州国际集团、河南饭店副总经理等职。在部队曾参与编写《河南内卫部队历史沿革》,在地方曾参与编写《河南旅游系统业务技术学习教材》。曾任《中州国际集团报》总编辑,曾被聘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客座教授。曾出境多次赴多国考察学习,并撰写《欧洲纪行》《可爱的大洋洲》等长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