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来了,大家纷纷出门远行追寻自己的诗和远方。然而对于自闭症、发育迟缓等特需人群来说,出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
前不久,网友@盲探-小龙蛋在短视频平台上分享了自己乘坐电梯时遇到的不便,结果在评论区引起了不小的波澜。有网友评论说:
“你一个盲人,你要出去干什么?”
“你要一个城市为你服务。”
“社会是为大众服务的,大众都是正常人,你也没有权利要求什么都以盲人为主吧。”
很遗憾,在经济文化飞速发展的今天,类似于上述歧视特殊群体的需求、认为少数应该服从多数的观点依然存在。
人们很难看见这一群体出行的困难,目前我们的无障碍设施条件还远远无法满足盲人、具有肢体障碍等残障者的出行需求;
尤其是对于有着自闭症、发育迟缓等障碍的群体来说,因为障碍不外显、社会大众认知不够、接纳度不高等,出门远行的阻力其实比前者更大,遇到的困难也更多。
为什么人类的孩子、社会群体中的一份子,他们却不能拥有自己的诗和远方呢?
1、不够完善的无障碍化设施
让特需人群出不了门
按照中国残联的推算,早在2010年中国残疾人的数量就突破了8502万。
<说明:由于一些特定的背景原因,自闭症常被划分为精神残疾,这一分类时有争议,本文不就此展开具体讨论,仅作数据引用。>
但残障者在我们的生活中似乎并不常见,走在大街小巷上,我们很少见到他们外出,因为我们的无障碍设施,还不能成为支援他们使用的有效资源。
盲道、斜坡道有的地方有、有的地方则没有,即便是有些地方已经建设好了一些无障碍设施,但它的设计却并不合理,甚至还会将他们带入死角,存在着很大的安全隐患;
此外,在酒店、商场等公共场合,我们也常常看到无障碍设施被侵占、被封存的现象,残障者专用的洗手间最终变成了杂物间。
这些不够完善的社会硬件条件,是阻碍他们外出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常使他们陷入出行的困境。
2、社会认知不足与歧视
让特需人群不敢出门
社会环境中的无障碍硬件设施建设还不完善,大众对残障的接纳意识也比较淡薄,很多人对于这一群体都存在着一些误解和歧视。
尤其是对于没有显而易见的外显障碍的自闭症和发育迟缓的孩子们来说,他们异于常人的行为更加容易被误解、更容易遭到歧视。
在9月上旬,在美国就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枪击事件。
一位13岁自闭症少年母亲因为孩子异常的情绪不知所措向警察求助,然而警察却对着孩子连开数枪,导致这名男孩身受重伤。
如果警察在事前对于自闭症有一个相对科学的认识,这样的悲剧或许就不会发生了。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也不乏各种让人唏嘘的案例。
身患自闭症的孩子出门的时候,可能会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常被大家视作“问题行为”,使得父母备受指责——
“这样的孩子,就别带出来了!”
“孩子会这样,都是父母没教好!”
甚至还有少数人认为自闭症、发育迟缓是会传染的,因此他们拒绝靠近这些特殊群体。
如此种种的社会歧视和片面认知,导致不少父母既不愿公开孩子患病的情况,也很害怕带着孩子出门,更别提外出旅游了。
因为一旦孩子发生突发状况,他们害怕自己和孩子会遭到他人的批评或是嫌恶,所以他们宁愿和孩子一起深宅在家中。
3、星爸星妈难以接受现实
带着孩子走出家门很不容易
在优生、优育、只有最完美的才是最好的文化观念之下,我们不容易接纳和面对残障者,更不愿意这样的生命降临在自己的家里。
当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障碍的时候,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他们大多都无法面对这一事实,爸妈们一般会藏着掖着能不带出门就不带出门,期待着孩子大一点后就会变好。
对于他们来说,接纳家有自闭症或发育迟缓的孩子是一件非常艰难的事情,因为养育孩子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养一个有着特殊需求的孩子更是难上加难。
由于没有教养特殊需求孩子的经验,爸妈们带着孩子出门的时候总是会发生各种异常状况,外界异样的眼光像小刀一样划在爸妈的身上,使得他们越来越害怕面对现实。
有些星爸星妈坦言,如果自己的孩子是肢体残疾,出门的时候至少比较容易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同情,自己面对外界的压力也许会小一些。
可事实既已成为事实,我们无力改变;孩子无论是怎样的,他终究是我们的孩子。
我们需要用心地去接纳孩子、拥抱自我,我们不妨带着孩子勇敢地走出家门,坦诚地告诉身边人他们和我们的不同,陪着他去适应和融入生活,走进这个属于我们每一个人的世界。
我们可以用生命的力量来告诉这个世界:人和人之间没有最好,只是会有不一样。
4、孩子的能力不足
出门在外缺乏处理问题的经验
对于自闭症和发育迟缓的孩子来说,由于一些障碍的存在,导致孩子们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弱,进而导致他们参与社会互动学习的机会较少,积累的处理问题的经验也就更少,这会使得他们进入社会后就可能没有办法用合适的方式来处理各种问题,会给身边的人带来一些不便和困扰。
2016年厦门某14岁自闭症少年在公交车上拉开窗户,当街撒尿,引起社会哗然。
2017年兰州一自闭症孩子在去康复机构的路上向路边早餐店油锅吐口水,店主用火炉钩打孩子,家长和店主发生口角争执。
其实,类似于上述新闻中的不恰当行为,并不是孩子故意要这么做的。
只是孩子由于先天障碍而导致自身在理解执行规则、与人互动交流等方面有困难,即不懂得在遇到问题时该如何做,这些都是孩子们因为障碍导致能力不足的体现。
因此,我们需要看见孩子遇到的困难,理解他们在生活中会有诸多的“不能”或“不会,在真实情境中给孩子输入适当的行为,帮助孩子积累处理问题的经验。
当孩子的能力越来越强,处理问题的经验越来越多时,那么孩子走出家门就不会只是一个梦,诸如“父亲栓绳牵自闭症儿子出门”的新闻或许就不会再发生了。
写在最后
为了让特需人群能和我们一样寻找到自己的诗和远方、拥有自己的自由,我们需要支持社会系统加强无障碍设施的建设和运行,接纳有着特殊需要的人群,鼓励和倡导他们和我们一同享有社会文明的成果。
无障碍设施设计并不像网友说的只为某一个人或一群人服务,它们是整个社会服务系统的一部分,这不仅关乎特需人群的利益,其实也和我们自身息息相关。
因为残障不只发生在少数人群中,每一个生命从出生到离开这个世界,都难免会出现生活意外、身体疾病、生理机能退化等状态,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社会支援系统的帮助和支持。
因此,接纳有着特殊需要的人群的存在也是接纳我们自己,帮助他们和我们一起便利地生活,实际上也是在努力地为我们每一个人营造一个终生被爱支援的社会环境。
家有特殊孩子的爸妈们,生活不仅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爸妈来说,只有打开家门、走进人群才有可能融入社会。
来源:公众号 然和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