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中医必须明白一个道理:得柴胡者,得天下!

鸿志康康 2024-03-21 14:33:52

善用柴胡类方剂的,都成了中医名家!

古今莫不如此,比如清代名医陈平伯,民间传闻陈平伯一辈子就用小柴胡汤施治,变化出2000多个处方。他在开方的时候,往往第一味药就是柴胡,所以后世称之为“陈柴胡”。

现代善用柴胡而出名的有俩人——伤寒名家胡希恕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经方派的高峰,其一生有三大爱好:饮茶,吸烟,下围棋,先生善用大柴胡汤远近闻名,将该方剂运用得出神入化。因壶不离手,又兼善用柴胡,且刚好姓胡,友人给他一个雅号,称其为“大柴(茶)壶”。

另一位是“刘柴胡”——刘渡舟教授,他一向以善用小柴胡加减治杂证闻名。刘老出门诊时一上午大概接诊60号人,用柴胡剂差不多超过一半。

还有一位是“洋柴胡”,又号“东洞柴胡”——日本医家吉益东洞因善用小柴胡汤得此雅号。他是日本经方派的代表人物,临床注重实效,著作突出方证,其中《类聚方》及《药征》最享盛名。

这一切都来源于张仲景创立的柴胡类方剂,仲景柴胡剂有近十首之多。《伤寒质难》中有“执简驭繁,以应无穷之变”一说,掌握了柴胡类方剂,才能够“一通自通”,真正做到“执简驭繁”!

加之当今的社会生活方式,人们的工作压力大,不良的生活习惯,精气不足是为常态,上热下寒的体质越来越多,如表现口苦、咽干、目眩、耳鸣,眼目干涩,此种情况多数为相火失位,更应采取柴胡剂和解之,以归其位、以安其宅。

经方七大“柴胡”方阵

小柴胡汤

小柴胡汤是和解少阳之祖方,乃是“少阳机枢之剂”,对于表、里、枢三部,上、中、下三焦皆可协调。举凡表里失和,营卫不谐,脾胃不和,肝胆不利,肺气失宣,胸阳不畅,阴阳失衡,气血不调等病机,所出现各脏腑的疾病,皆可用小柴胡汤宣畅三焦,运转气机。

方中柴胡、黄芩看似清疏少阳之实热,实有清泄三阳之热之功,人参、甘草、大枣、生姜、半夏温补太阴,更有温补三阴虚寒之效。

其中柴胡为“拨乱反正”之品,其功兼升、降、散、清之能,少阳病的各种临床症状均为枢机不利之表现,该药能运转枢机,升降布达阴阳、清解郁热,主要对气机有推陈致新之良能。

因此,柴胡汤剂可疏导气血津液运行,破除瘀血痰浊,助中焦脾胃气化以去瘀生新哺,此即《伤寒论》之说“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大柴胡汤

大柴胡汤为小柴胡汤之“变局”,此采用和解与通下并行的治法,在和解少阳的基础上由小柴胡汤去人参、甘草,加大黄、枳实、芍药而成,是取小承气汤之下法而泄阳明在里热结,主要治疗少阳病兼阳明里实证。

大柴胡加芒硝汤

本方为少阳、阳明合病而设,是取小柴胡汤之三分之一量以和解少阳,畅达机枢,又加芒硝二两泻热去实、软坚润燥而成。

相较于大柴胡汤证而言,本方实为和解表里之轻剂,其攻下之力虽不及大柴胡汤,但祛燥热、治潮热的功效却优于大柴胡汤,所以更适于正气已虚、燥热尤甚之少阳兼里实证。

柴胡桂枝汤

是小柴胡汤半量与桂枝汤之半量合剂而成,具和解少阳、解表祛邪之功,为太少合病而设,古今医家共识无疑。柴胡桂枝汤是中医八法中和法与汗法相结合的代表方剂。

柴胡桂枝干姜汤

《金鉴》谓此方为“小柴胡汤之变法也”。专为少阳、太阴两经合病而设,病涉两经,故合方解之。伤寒大家刘渡舟认为,柴胡桂枝干姜汤正是与大柴胡汤证相对的方剂,是少阳兼里虚寒之证。仲景于146条论少阳兼表的柴胡桂枝汤,紧接着在147条论少阳传入太阴的柴胡桂枝干姜汤证,其用意之深,令人玩味无穷。

临床上见其三证而用之:一是肝胆气郁之胸胁胀满痛;二是脾阳不足之便溏;三是津液不滋之口渴。刘老认为只要符合胆热脾寒的病机,无论何病,用之皆效。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此方具有和解泄热、镇惊安神的功效,用于治疗少阳病兼表里三焦俱病之证。临床常将本方作为安神剂的代表方之一,因其立法巧妙、别具一格,适用病症广泛,成为近代方药研究的重点。

日本汉方医名家矢数道明先生认为本方为治疗实证的处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其方证主治介于大、小柴胡汤方证之间,以胸满烦惊,精神异常的症状为突出,如用于各种神经官能症、精神紊乱的疾病中。

四逆散

主治阳郁厥逆和肝脾不和证。正如李中梓云“此证虽云四逆,必不甚冷,或指头微温,或脉不沉微,乃阴中涵阳之证,惟气不宣通,是为逆冷”,故治宜透邪解郁,调畅气机。

方中取柴胡为君药,以其入肝胆经,升发阳气,启发阳气而外达,阳气通,而四肢得温,臣白芍敛阴和阳,佐枳实理气破结,使甘草调药和中,共奏开清降浊之效,气血调畅,清阳得伸,则四逆自愈。

临床常应用四逆散治疗由于肝脾功能失常所致的胁痛 、腹痛或阳气郁滞 ,不达四末的厥逆之证等 ,有调气机 、透郁阳之功 。是逍遥丸、柴胡疏肝散的基础方。

合方、时方柴胡剂

柴葛解肌汤

柴葛解肌汤是明代医家陶华的名著《伤寒六书》所载的一首著名方剂。由于适用面广,且疗效颇佳,适用于流感,所以被制成成药,在临床中广泛使用。这首方主要用来治疗风温病邪、入侵肌表的外感证,故称“解肌”。具有辛凉解表,解肌清热之功效。乃太阳风寒未解,郁而化热,渐次传入阳明,波及少阳,故属三阳合病。

方以葛根、柴胡为君。葛根味辛性凉,辛能外透肌热,凉能内清郁热;柴胡味辛性寒,既为“解肌要药”,且有疏畅气机之功,又可助葛根外透郁热。主治外感风寒,郁而化热证。温清并用,侧重于辛凉清热;表里同治,侧重于疏泄透散。

柴苓汤

柴苓汤为小柴胡汤及五苓散的合方 ,常用于治疗由于肝郁气滞 、停水停饮导致的胁肋胀痛 、腹胀 、舌胖等症 。 用小柴胡透达少阳于外,用五苓散化气利水于内。用本方透达外邪,利水渗湿。

柴平汤

《医方考》云 :“用小柴胡汤以和解表里 ,平胃散以健脾制湿 ,二方合而为一 ,故名曰柴平。”该方主要用于治疗胸胁胀闷 、疼痛不适 、腹满 、纳差 、倦怠懒言 、苔腻等少阳证兼脾虚湿困证 。 用小柴胡汤外透表邪,用平胃散温化里湿,临床有对应的方证皆可应用柴平汤 ,可获较好的疗效。

血府逐瘀汤

方出《医林改错》。主治气滞血瘀导致的月经不调、痛经、闭经等。方中桃仁、红花、赤芍、川芎活血祛瘀,配合当归、生地活血养血,牛膝破瘀通经,桔梗载药上行,甘草缓急止痛、调胃和中,辅以枳壳、柴胡疏肝理气,“气为血之帅”,气行则血行,血行则瘀通,通则不痛。

柴胡疏肝散

方出《证治准绳》。主治肝郁气滞证。方中取柴胡入肝胆,疏肝解郁,白芍养血柔肝,陈皮、枳壳、川芎、香附疏肝行气、活血止痛,甘草调药和中。柴胡为“少阳、厥阴引经药也”,辛行苦泄,条达肝气,疏肝解郁之力著。

荆防败毒散

方出《摄生众妙方》。主治外感风寒湿邪之表证及疮肿初起。方中柴胡,用其轻清升散,一方面透表邪,一方面散结聚。疮痈之起,多为血为气凝,日久而腐化,用柴胡透散之性,行气以活血,气血宣通,故可治之。

刘绍武“三部六病”创制方

“三部六病”是山西著名老中医刘绍武先生创立的医学理论,其中“三部六病”协调疗法的提出“和”运用,扩大了和法的应用范围,除四大(大寒、大热、大虚、大实)之外的一切病证均可采用。

黄芩柴胡汤

黄芩30 g、柴胡15 g、白芍15 g、石膏30 g、竹叶10 g、知母30 g、甘草10 g、大枣10枚。

方中黄芩清热泻火以治热,柴胡枢转疏满以治实,石膏、竹叶、知母清热泻火以降温,芍药配甘草酸甘化阴。以竹叶、石膏、芍药、甘草清热以滋阴。全方清、降、散、滋四法俱备。

柴膏汤(调神汤)

小柴胡汤加石膏30克、牡蛎30克、桂枝10克、车前子30克、大黄5~10克。

治疗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神经衰弱、神经官能症)、癔病、精神分裂症及内耳眩晕症等。全方寒热并用,升降并用,收散并用,补泄并用,四个矛盾点,八个矛盾面,四方同调,八方共治,相反相或,使机体达到一个有机的协调,治疗面得到进一步扩大。

柴芍汤(调胃汤)

小柴胡汤加陈皮30g、白芍30g、大黄5~10g。

实际是大柴胡汤加党参、甘草而成。主治慢性胃炎、消化不良、胃粘膜壅塞症、胃痉挛、或病见聚关脉明显者。三药为用,在小柴胡汤协调整体的基础上,平痉解挛,疏通胃肠,使整体得调,胃病得治,聚脉得消。

调心汤 

小柴胡汤加百合30g 乌药10g 丹参30g 郁金15g 瓜蒌30g 牡蛎30g。

主治紊脉证,诸如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炎、心包炎、心血管神经官能症等。全方强心以健脑、宽胸以宣肺,疏肝以健脾,安神以止悸,达到气血循行畅达,整个机体相互协调,心病得治。

1 阅读:40
评论列表

鸿志康康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