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登之围|冒顿真能杀刘邦、灭汉朝吗?不仅灭不了,还可能被反杀

雁芙说历史 2023-11-21 07:49:01

公元前201年,匈奴单于冒顿亲率大军进攻太原,当时驻守此处的汉朝异姓王韩王信打不过匈奴,于是宣布投降。

不久,刘邦收到消息后,决定亲率32万大军讨伐叛军以及匈奴人。

没想到的是,刘邦前期取得了几场胜利之后,进驻平城时遭到匈奴40万大军围困,刘邦所部被迫登上白登山固守。

此后,刘邦在白登山上被匈奴围困了整整七天七夜。

眼看汉军就要弹尽粮绝,汉帝国皇帝就要战死沙场时,谋士陈平心生一计,使得刘邦脱离险境。

陈平秘密来到匈奴大营,见到了单于的阏氏(皇后),并送上大量的金银珠宝。

紧接着,陈平表示,汉朝有一位绝代佳人,貌美如花、倾国倾城,如今皇帝被围困,汉朝方面只能将那位美女献给单于,以换取匈奴退兵。

现在已经紧急派人去接那位美女了,如果单于得到这个美女,将来这位美女在匈奴的地位肯定水涨船高,必然威胁阏氏在匈奴的地位。

如果阏氏您现在趁那位美女还没到来之前,劝说单于退兵,一旦汉朝皇帝脱险,自然舍不得再献出那美女,您的地位也不会受到威胁了。

陈平的攻心计果然奏效,一番话直戳阏氏的内心,短暂的思索后,看在那些金银珠宝的份上,也为了给自己消除威胁,阏氏当即答应了陈平的要求。

于是,阏氏在单于的耳边吹起了枕边风说道:

我们不应该把汉朝逼得太急,现在汉朝的皇帝被困在山上,汉人肯定不会罢休,一定会拼命相救。

而且,即使我们匈奴打下了汉朝的城池,也会因为水土不服,无法常住,万一灭不了汉军,等汉朝救兵一到,内外夹攻,我们就不能共享安乐了。

冒顿单于觉得阏氏说得很有道理,于是决定放刘邦一马,在包围圈开了一道口子,刘邦因此得以脱身。

自此以后,汉朝和匈奴之间攻守易型,刘邦迫于国力尚弱,只能采取和亲的政策,以换取和平,汉朝因此被匈奴欺压长达70年。

但事实上,这件事的疑点非常大!

比如说,陈平去匈奴大营,为了可以绕开单于,直接见到单于的老婆?难道单于对此一无所知?那匈奴人的防备也太松懈了。

不过最大的疑点在于,冒顿单于是个野心极大的人,他在位期间,将大月氏和东胡两大强国给灭了,把匈奴带领至巅峰时代。

就是这样一个人,集结重兵围困了汉朝皇帝刘邦,明明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只要攻上山,杀了刘邦,接着马踏中原,匈奴就可以顺手灭了汉朝。

可他却偏偏听了身边一个女人的话,放弃了到嘴的肥肉,任由刘邦离去,十分反常。

冒顿这种野心极大,灭过两个强国的人,他能做出这样的事情吗?

这起反常的事件,如果仔细阅读史书,还是能找出真相的。

事实上,冒顿根本杀不了刘邦,更灭不了汉朝,他如果不撤兵的话,很可能直接被汉军反包围,到时候完全有可能会被反杀。

而冒顿之所以放走刘邦,就是因为担心被刘邦反杀而做出的不得已举动。

今天咱们就来捋一捋这件事的前因后果。

刘邦是怎么被围困的?

当初秦末天下大乱后,匈奴崛起,一举攻占了河套地区,直接对汉帝国首都长安构成军事威胁,而且匈奴也开始不断南下侵袭。

刘邦为了防备匈奴,将原本封地在颍川郡的韩王信改封到北边山西一带,让他负责在北方边境防备匈奴,拱卫中原。

这个韩王信其实是战国时代韩国王族后裔,名字也叫韩信,刘邦一统天下后,由于这个韩信也算是个不错的将领,立了不少功劳,所以刘邦将他封为异姓王。

为了把他和兵仙韩信区别开来,历来史书便称他为韩王信。

韩王信也是个精明人,当收到刘邦的圣旨后,立马就领会到了皇帝大人的意思,不仅屁颠屁颠地去了,而且还主动上书表示:

陛下,我的封地在北方靠近匈奴的地方,但匈奴人经常南侵,我的王都设在晋阳(今太原)离边境太原,不能及时应对匈奴来犯的突发事件,因此请求陛下准许我把王都大本营迁到边境上的马邑(山西朔州)。

刘邦一看,你小子很有进取心嘛,准了。

信上书曰:“国被边,匈奴数入,晋阳去塞远,请治马邑。”上许之,信乃徙治马邑。——《史记》

马邑当时就是汉朝和匈奴的边境城市,是抵挡匈奴进犯的最前线,韩王信此举大概就是想通过打败匈奴来立功的意思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自己刚搬到马邑没几天,匈奴就来进犯,而且遭到了匈奴的围困。

韩王信打又打不过,逃又逃不掉,于是一面紧急派人向刘邦求救,一面派出多名使者向匈奴求和。

此时求和,从当时的形势来看,韩王信的举动应该是以求和为理由搞拖延战术,为援兵到来争取时间,毕竟他要想投降的话,根本不需要派人向刘邦求救,直接投了就完了。

但这事儿很快就被刘邦给知道了,老刘因此怀疑韩王信要投降匈奴。

说起来,刘邦的怀疑也有他的道理,毕竟韩王信是个有前科的人,当年刘邦被项羽围困在荥阳的时候,刘邦最后逃脱,项羽攻破荥阳后,韩王信当场就投降了项羽。

所以刘邦此时有理由怀疑韩王信跟匈奴串通搞事情。

于是,刘邦一面调集兵力准备救援马邑,一面派人把韩王信给斥责了一顿,说他蛇鼠两端,跟匈奴人眉来眼去。

韩王信面对来自刘邦的斥责,心里顿时委屈起来,我拼命在边境替你血战,如今只是跟匈奴假意和谈,争取时间,却换来你一通斥责。

气急败坏之下,韩王信觉得刘邦伤了他的心,干脆就真的投降了匈奴,随即带着匈奴兵一起,挥师南下,进攻太原,导致中原门户洞开。

秋,匈奴冒顿大围信,信数使使胡求和解。

汉发兵救之,疑信数间使,有二心,使人责让信。——《史记》

刘邦收到消息后,决定亲自率领32万大军,把韩王信收拾了,同时反击匈奴。

大军抵达前线后,汉军连战连捷,韩王信的叛军以及匈奴部队接连战败,而韩王信本人更是直接丢下部队,只身逃往匈奴搬救兵。

他留在前线的残兵败将中,群龙无首的情况下,一个叫曼丘臣和一个叫王黄的将领干脆拥立了一个战国时代赵国王族后裔做了赵王,继续带着残兵和刘邦作战。

冒顿接到韩王信的求援后,亲率40万匈奴骑兵南下,准备和刘邦大干一场。

而刘邦方面,一边亲自统率20余万汉军继续往北,进驻晋阳(山西太原),另一边令周勃率军七八万收复失地。

就在刘邦进驻到晋阳后,他收到了一条绝密情报,为白登之围的发生埋下伏笔。

据情报显示,匈奴单于冒顿的大本营就设在北边不远处的代谷,由冒顿单于亲自坐镇。

刘邦看到消息后,振奋不已,此战如果能直接消灭匈奴单于及其主力,不仅能一次性解决匈奴之患,而且还能立下比肩秦始皇驱逐匈奴的功绩。

但是,当时汉军遇到极端天气,大雪纷飞,极度寒冷,有不少士兵甚至手指都给冻掉了,这影响了汉军战斗力的发挥。

可匈奴单于就在离自己不足百里的地方,简直就是一块到嘴的肥肉,刘邦也忍不住想去吃掉他。

一番权衡后,刘邦决定亲率汉军主力一举灭了冒顿单于。

不过,刘邦一开始还是比较谨慎的。

他先是派出十拨探子前去代谷侦查匈奴人的动向,完事儿还是不放心,又让跟在自己身边一个叫娄敬的郎官前去打探情报。

而另一边的冒顿单于,也同样收到了一条情报:汉帝国的皇帝亲率大军,准备进攻代谷。

冒顿是个精明人,他预料到刘邦一定会派探子来打探情报的,顿时心生一计,他决定采取示敌以弱,诱敌深入,再聚而歼之的策略。

于是,冒顿当即下令所有匈奴主力军队全部隐藏起来,然后让一些老弱残兵守在大本营,就等着汉朝的探子前来。

果然,不久之后,刘邦派出去的十拨探子挨个把匈奴大本营的情况给侦查了一遍。

回去之后,十拨探子都告诉刘邦,匈奴大本营空虚,都是些老弱残兵,如果汉军此时突袭代谷,必能一举歼灭匈奴单于。

上居晋阳,闻冒顿居代谷,欲击之。使人觇匈奴,冒顿匿其壮士、肥牛马,但见老弱及羸畜。使者十辈来,皆言匈奴可击。——《资治通鉴》

刘邦听完,顿时激动无比,这是天赐良机啊,到嘴的肥肉岂能放过?汉军将领也个个磨刀霍霍,纷纷请战。

就这样,经过十拨探子带回的假情报刺激下,刘邦决定亲率汉军主力突袭代谷,大军随即朝着代谷方向开拔。

谁知,刚走到半路时,娄敬回来了,他也奉命前去打探情报,而他看到的场面跟之前那十拨探子看到的完全一致,匈奴大本营空虚,都是些老弱残兵。

可这在娄敬看来,是存在严重问题的!

他认为,两国交兵,应该耀武扬威、秀肌肉才对,可匈奴人竟如此低调,就连单于大本营这种应该重兵守卫的地方,都是些老弱残兵,这十分反常。

种种反常的迹象让娄敬意识到,这应该是匈奴人的诱敌之计,故意示敌以弱,引诱汉军进入代谷,再伏击汉军。

明白了这一点的娄敬立马就赶回汉军大营向刘邦汇报,谁知刘邦已经决定出兵袭击代谷,他正好在回来的半路上遇见刘邦带着大部队往北行进。

当得知刘邦准备突袭代谷后,娄敬当即劝阻,可他万万没想到,他把自己的看法说了一遍又一遍,可自己无论怎么劝说,刘邦就是不肯听。

最后刘邦实在是不耐烦了,干脆把娄敬给关进大牢了。

上使刘敬复往使匈奴,还报曰:“两国相击,此宜夸矜见所长。今臣往,徒见羸瘠老弱,此必欲见短,伏奇兵以争利。愚以为匈奴不可击也。”是时汉兵已逾句注,二十馀万兵已业行。——《史记》

此时的刘邦,已经迫不及待地想吃掉冒顿这块肥肉,他嫌弃这20余万大军走得太慢,于是决定亲自带着约5万车骑机动部队先行出发,直扑代谷。

不久之后,刘邦带着这5万机动部队进驻到平城,这里是进攻代谷的前沿据点。

谁知,刘邦刚进入平城,屁股还没坐热,就发现大批匈奴军队正从四面八方涌向平城,城外漫山遍野全是匈奴人。

刘邦见状,大惊失色,这才明白自己是中了计。

可如今自己手里这点可怜的兵力,根本打不过啊........

关键时刻,刘邦望见平城东面有座形似平台的山丘,叫做白登山,而且那座山的地形易守难攻。

于是,刘邦当即下令部队立刻撤退到白登山布防。

虽然白登山易守难攻,但真要是登上去,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也是绝境,因为山上没有食物,缺乏水源,山下又被匈奴人围个水泄不通,也和绝路没区别,只不过能坚守更长时间。

果然,刘邦前脚刚登上白登山,匈奴人后脚就把白登山给围了起来,一只鸟也飞不进去。

就这样,在白登山上坚持了七天七夜后,眼看着就要弹尽粮绝,全军覆没时,陈平心生一计,决定铤而走险,亲自前去匈奴大营,面见单于的阏氏,陈述利害。

于是发生了开头的那一幕。

但诡异的是,像冒顿单于这种凶残、无情,而且野心极大的人,竟然会听信身边一个宠妃的话,轻易就把刘邦的给放走了。

不过,这事儿的真相还是能找到的。

冒顿放走刘邦的真相

要想了解真相,首先得了解一下冒顿这个人。

秦朝末年,中原战乱之际,其实匈奴也不是北方最强的,当时的北方广阔草原,是由匈奴、东胡、大月氏三足鼎立的局面。

当时的单于叫头曼单,也就是冒顿的亲爹,但冒顿野心极大,而且憎恨头曼单曾经把他当做人质送去大月氏的事情。

所以,冒顿决心要杀掉亲爹,夺取单于之位。

接下来,冒顿给自己做了一支射出去会发出很大声响的箭,他命令所有亲兵,只要他的那支响箭射向哪里,士兵们的箭都得跟着射向哪里。

为了训练士兵,他不惜把自己的爱妾作为靶子,亲手将响箭射向爱妾,他的亲兵们也都跟着向冒顿的爱妾射出手里的箭,那名爱妾直接被射成马蜂窝,凡是犹豫的士兵都被砍了。

后来他又偷了老单于的宝马当做靶子,以同样的方法训练士兵,好让这些亲兵变得六亲不认,只服从自己的命令。

不久后,冒顿借一次打猎的机会,趁机将响箭射向头曼单单于,他手下的亲兵也纷纷将箭头射向头曼单,由此一举杀了老单于,冒顿随即宣布自己为匈奴新单于。

这件事在历史上被称作“鸣镝弑父”。

冒顿当上单于后,东胡比较强大,曾经派人想娶冒顿的阏氏,当时匈奴上下都认为东胡十分过分,阏氏可是匈奴的皇后,这分明是在羞辱匈奴人,所以纷纷请战。

可冒顿为了麻痹东胡,竟然大方地把自己的老婆送给了东胡。

不久之后,冒顿一举攻灭了东胡,随后吞并了大月氏,原来北方草原三足鼎立的局面不复存在,匈奴一统北方草原,成为霸主,强盛一时。

而刘邦遇到的,正是这个无情、凶残,而且野心极大的冒顿。

试问,这样一个人,他会因为身边的女人一句话就放走刘邦这个到嘴的肥肉吗?

显然是不可能的。

所以,冒顿放走刘邦,是另有隐情,我们可以从当时的战场形势看出来。

首先,冒顿把刘邦围困在白登山上七天七夜,他不可能只包围,不进攻吧?以冒顿的个性,当然是想吃掉刘邦这块肥肉的,所以必须进攻。

但进攻的话,问题就来了。

匈奴军队的优势就在于骑兵在开阔草原上的机动性和冲击性,而白登山是一座山丘,是制高点。

匈奴人进攻的时候,必须下马,像步兵一样发动攻坚作战,而且是仰攻,这对于匈奴军队来说,是十分不利的。

而刘邦手底下的汉军,是刚刚经历过楚汉战争,跟项羽血战过的老兵,战斗力很强,而且最擅长这种阵地防御战。

所以,匈奴人向白登山上进攻了七天七夜,愣是啃不动,都被刘邦手底下的五万汉军给打退了。

毕竟汉军使用的强弩、长兵器都很克制匈奴军队。

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在多次进攻白登山的过程中,匈奴人损失很大,汉军强悍的战斗力给了他们极大的心理震撼。

而刘邦这边,此时实际上有两支汉军正在向平城靠拢,试图救援刘邦。

一支是当时跟在刘邦后面的大部队,大约十余万人,当时刘邦就是为了更快速突袭代谷,才带着机动部队先行一步的,后续的大部队得到刘邦被围的消息,自然加速向平城进发。

另一支是周勃带出去收复失地的部队,大约七八万人。

关于周勃的行军路线,史书上是这么记载的:

后击韩信军於硰石,破之,追北八十里。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所将卒当驰道为多。勃迁为太尉。——《史记》

周勃带着军队追击韩王信的残兵,并收复失地,在硰石、楼烦等地大破敌军,而且收复了这些地方。

里面这句“还攻楼烦三城,因击胡骑平城下”,就是说,楼烦三城本来已经平定,结果又发生叛乱,周勃不得不再回去平叛。

谁知,刚一开打,发现刘邦让匈奴人给围了,周勃不得不带着军队又迅速向平城开进,并且在平城外与匈奴人打了起来。

所以说,刘邦虽然局势非常危急,但汉军大股部队都在驰援的路上,并且已经靠近平城,匈奴人如果继续围攻,白登山啃又啃不动,万一汉军主力赶到,匈奴军队就有被反包围的危险。

当时匈奴的冒顿单于还担心一件事,他和韩王信的部将曼丘臣和王黄约定在平城会师,一起进攻刘邦,结果这俩人一直没来。

冒顿由此怀疑曼丘臣和王黄跟汉军有所串通,万一在自己背后捅一刀,也是很严重的。

实际上,这俩人之所以没能及时赶来,是因为遭到了汉军回援部队的阻击而无法抵达。

冒顿与韩王信之将王黄、赵利期,而黄、利兵又不来,疑其与汉有谋,亦取阏氏之言,乃解围之一角。——《史记》

最严重的是,冒顿此次带出的军队号称40万,其实是有夸大成分的,当时匈奴不过200万人口,这相当于把人口的五分之一调出来打仗了。

反正不管怎么说,这算是倾巢而出的,一旦汉军回援部队赶到,匈奴这几十万人很可能直接被反包围,到时候一旦战败,那整个匈奴就得完蛋。

冒顿不敢去冒这个险,他更冒不起这个险。

后来事情的发展也证实了这一点,刘邦刚从山上下来,进入平城,汉军的救援部队就赶到了,匈奴真要是继续围困刘邦,很可能直接就和汉军回援部队开战了。

入平城,汉救兵亦到,胡骑遂解去。——《史记》

所以,这件事的真相应该是这样的:

冒顿在七天七夜里多次进攻白登山,却啃不动,而且汉军的战斗力让匈奴人很是震撼,加上汉军的回援主力部队赶来,匈奴有被反包围的危险,冒顿也没有信心能战胜汉军,所以有了撤军的打算。

正好此时的刘邦也在白登山上弹尽粮绝,快坚持不住了,于是派陈平出面与单于议和。

单于正好借坡下驴,跟刘邦谈撤兵的条件。

而这次谈判,匈奴人撤兵的条件应该是让汉朝丢脸的事情,所以史书上语焉不详。

还说是陈平找单于的阏氏,利用女人的妒忌心使得单于退了兵。

从事后的发展看,刘邦回到长安后,决定采用娄敬的策略,采取和亲之策,派公主与匈奴和亲,并送上大笔的嫁妆,以换取和平。

但这事儿也让人怀疑,和亲之策很可能不是娄敬提出来的,而是白登之围时,陈平奉命和冒顿议和的时候就已经谈妥的事情。

所谓陈平告诉阏氏说汉朝要献美女给单于,实际上不是跟阏氏说的,而是在谈判中,冒顿单于主动提出要娶汉朝公主的。

而刘邦为了及早脱险,也顾不得这些脸面,干脆就答应了。

毕竟当年楚汉相争时,刘邦在危急时刻,不顾老父亲,丢弃妻儿的事情没少干。

而且这也符合匈奴人的行事作风,他们习惯于用这种和亲的方式宣示自己作为强者的征服姿态。

最后说到和亲这个事情,它不能是刘邦被迫签订城下之盟时答应的,因为这太丢脸了,要是传出去,那刘邦这个皇帝在天下人面前必定颜面无存。

要知道,在汉朝以前,可从没听说过和亲这种事情,把皇帝的女儿嫁到敌国,以换取和平,这在当时来说,是多么屈辱的事情?

而且还是刘邦被匈奴人打得满地找牙时,被逼着签订的,这就更丢人了。

当时的史书上肯定不敢这么记载,刘邦也不可能让这事儿被史书记载下来。

所以,我认为,当时在白登山下,与冒顿议和时,陈平并没有找过阏氏。而是直接跟冒顿议和的,虽然冒顿也有撤兵的想法,但作为撤兵的条件,就是汉朝嫁一个公主给他。

所谓的献美女给单于,其实就是献公主给冒顿,刘邦为了脱险,只能硬着头皮答应。

而关于和亲之策,史书上说的是娄敬给提的建议,刘邦迫于汉朝的国力,只能选择修生养息,同意了这个建议。

毕竟,当初刘邦在白登山上望见四面八方的匈奴骑兵,人家军容仪整。

最重要的是,匈奴骑兵的战马,西面的是清一色白马,东面是一色青马,北面是一色黑马,南面是一色红马,无处不透露出匈奴的强大。

反观汉朝,经过八年的楚汉战争,中原凋敝,皇帝的马车是四匹马拉的,竟然连四匹一样颜色的马都找不齐,大臣们更是坐着牛车上班。

所以,刘邦选择和亲是很无奈的明智之举。

换一个角度简单点说是这样的。

如果说刘邦采取和亲的政策是在白登山上被冒顿毒打一顿后被迫签订城下之盟而许下的条件,那就是耻辱,刘邦在天下人面前再无颜面,也会留下历史污点。

如果他是事后回到长安,重新评估了汉朝的国力,根据大臣的建议,采纳了和亲之策,那就有台阶下,就是明智的选择,不会有污点。

因此,我认为陈平并没有在白登之围时,找单于的阏氏谈什么献美女的事情,而是直接跟冒顿议和。

而冒顿撤兵的条件就是汉朝要嫁一个公主过去,并且给出丰厚的嫁妆。

这在当时是一件很耻辱的事情,是不可能被记载的,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些充满疑点的记载,有可能是被篡改过或者是当时编造出来的。

最后,汉朝并不是打不过匈奴,而是没法打。

匈奴骑兵前来进犯某个地方时,汉朝方面集结大军前去反击时,往往匈奴人凭借骑兵的机动性,早就跑没影了,接着又换个地方进犯。

如此,汉朝军队以步兵为主,追又追不上,救援也很难及时赶到,是个没法打的仗。

但如果是两军对峙,正面对决的话,胜负难料,如果汉军方面有名将用兵,匈奴也是很难打赢的。

一直到汉武帝时代,汉朝才大规模组建骑兵,在对付匈奴的战术上采取骑兵对骑兵、机动对机动的办法,才打垮了匈奴。

自此以后,中原王朝的军队才拥有了千里奔袭、万里远征的能力。

参考文献:《史记》、《资治通鉴》、《汉书》

注: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搜索,侵删。

2 阅读:181
评论列表
  • 2023-11-21 12:03

    这个分析比较接近真相

雁芙说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