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经过近一年的意见征求和公示,《白酒酒庄》标准(T/CBJ 2306-2024)在中国酒业协会网站和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将于8月19日实施。
《白酒酒庄》标准的发布实施,在业内并没有引起太多的关注。也有媒体跟进,组织一批专家围绕白酒酒庄进行研讨。但是,仅止于此。
从中国酒业协会发布的《白酒酒庄》团体标准来看,白酒酒庄需要满足多项要求,涵盖了酒庄地理位置、生态环境、生产条件、管理体系、产品、经营、文化旅游等具体条件。
其中,在地理位置方面,特级白酒酒庄要求距离酿酒主粮基地100公里以内。
在酿造方面,一级、优级和特级均要求采用传统工艺,各环节有明确控制参数;酿造方式要求以人工为主,以机器为辅。
在贮存方面提到,原酒贮存不少于5年。不同等级酒庄的老酒贮存能力也有要求,一级、优级和特级酒庄分别要求5年以上酒龄的原酒不少于50千升,20年以上酒龄的原酒不少于50千升,30年以上酒龄的原酒不少于50千升。
在管理方面,一级、优级和特级均要求做到产品追溯,相关工艺记录文件保存10年及以上。
此外,在文化方面,特级酒庄要求不少于70年不间断酿酒历史等。
看到以上说法,我估计酱香酒行业99%的投资者和老板,已经丧失了继续看下去的勇气。
今天,斗胆谈谈《白酒酒庄》标准,以及这个标准出台,究竟是带名酒,还是带着中小酒厂一起玩?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十年来中国白酒酒庄的发展,一直是由名酒引领的。
茅台、泸州老窖等等,都曾有过酒庄的念头或者实施了酒庄的项目。
2014年至今,尽管也有一些非名酒的投资者入局,但是,终归有名酒的影子,或者说,白酒酒庄至今仍存在于名酒的阴影下。
换句话说,尽管2024年发布实施的《白酒酒庄》标准已经做出了努力,但是,仍然没有改变其为名酒张目的底色。
事实上,高度工业化的名酒们,酒庄只是它的一种营销方式甚至是文化噱头而已:
从众多白酒酒庄现状来看,可谓鱼龙混杂。酿酒场地建设滞后,潜心酿酒迹象难觅。体验店、加盟店、会所等却积极投入,无所不用其极。花在广告宣传和市场营销上的功夫,远远大于产品本身的品质提升和文化内涵的挖掘。
中国酒业协会和名酒们,屁股决策脑袋;产区及其协会,也唯名酒和资本马首是瞻。
且不论《白酒酒庄》标准的制定,是否吸纳中小酒厂参与,也不论各香型、各产区间政府、协会和名酒企业间的博弈与平衡,仅以《白酒酒庄》标准的文本而论,拎不清中西有别、大小不同,未能对白酒酒庄的底层逻辑作出回答。
中小酒厂也被名酒被带偏了,跟着名酒们跑。想成为茅台,却忘了成不了第二个茅台,当然,也不可能成为中国白酒的里鹏酒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