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书法,狂放随意、字如其人,被评为“一级甲等”文物

墨有五体八法 2024-02-23 07:30:43

“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大家印象中的李白,是一种自由洒脱、嗜酒如命的剑客形象,他不畏权贵,敢于调侃杨贵妃、高力士,为人不拘小节、吸引了一大批“忠实粉丝”。唐文宗皇帝下诏御封“大唐三绝”,其中就包含李白的诗歌。

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过两句诗:“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盛唐之所以如此令人神往,李白、杜甫等风流人物为之增色不少。令人欣慰的是,这样一位传奇人物,竟然还有书法作品传世,此作便是《上阳台帖》。

《上阳台帖》是李白唯一传世的书法作品,写于天宝三年(744年),这一年李白与杜甫、高适等人同游王屋山阳台观,拜访自己的“恩师”司马承祯。但是,此时司马氏早已仙逝。感伤之余,李白挥毫泼墨,以草书写下这件作品。

《上阳台帖》正文纵28.5厘米、横38.1厘米,仅有5行、25个字,内容为:“山高水长,物象千万,非有老笔,清壮可穷。十八日,上阳台书,太白”。此作递藏有序,先后藏于被宋宣和内府、赵孟坚、危素、项元汴、清内府等处。

此卷卷首有乾隆亲题“青莲逸翰”四个行楷大字,卷尾则有宋徽宗、张晏、杜本、欧阳玄、王馀庆、危素、乾隆皇帝等人的题跋和观款,全卷长度超过了2.5米。李白性格中的狂放不羁和诗歌中那种浪漫主义,在《上阳台帖》中也有了淋漓尽致的体现,堪称“字如其人”的典范。

我们常说,“人书合一”是创作的最理想状态,如果笔画、结字与章法、墨法能与情感的起伏贴合,便达到了“神品”境界,而《上阳台帖》正是如此。

李白草书受张旭影响极大,笔法千变万化,起笔藏锋,行笔中侧并用、巧拙合一,结字奇宕多姿,墨色浓淡、字径大小、体势欹正、间架收放、连带牵丝等变化万千,做到了“随心所欲不逾矩”的程度,观之过目不忘。

宋徽宗赵佶称赞此帖:“太白人物两忘,身在世外一帖,字画飘逸,豪气雄健,乃知白不特以诗鸣也。”张晏更是认为这种自然洒脱的创作状态,比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更高一筹:“谪仙书传世绝少,尝云:欧、虞、褚、陆真奴书耳。自以流出于胸中,非若他人积习可到”。

清亡以后,此作流落民间,幸亏有张伯驹先生,他花费6万大洋将此作购回,防止其被卖到国外。建国以后,他将《上阳台帖》捐给了北京故宫。是一件禁止出境展览的“一级甲等文物”。

0 阅读:28

墨有五体八法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