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以色列,惹怒锡克教,莫迪能控制住他亲手掀起的仇恨之火吗?

文史档世界 2024-04-26 21:16:41

今年3月初,一个西班牙女网红去印度骑摩托车旅游时,遭多人强暴的新闻冲上了热搜。而事发时她并非是孤身一人,她的丈夫被捆绑殴打,还被迫目睹了全过程。

而这种令人难以置信的恶性事件,在印度似乎并不意外。作为南亚次大陆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仿佛天生自带“热搜”体质,隔三差五就能传出令人大跌眼镜的新闻。

除了并不太平的民间,印度政府也并不是省油的灯,印度“老仙”莫迪最近可谓是昏招频出。

从派人暗杀远在加拿大的锡克教领袖,到巴以冲突中公开站队以色列,莫迪那双手合十,面含微笑的“和善”面孔下,究竟隐藏着怎样的企图?

莫迪又真能控制住这股,他亲手掀起的“仇恨之火”吗?

自封“大国”,站队以色列

作为目前世界上成长最快的新兴经济体之一,也作为南亚地区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印度的经济发展潜力近年来一路水涨船高,一度赶超英国,成为全球第五大经济体。然而,与“世界第五”的经济体量并不符合的,是印度长期以来在国际社会上并不突出的政治话语权。

自上世纪印度终结殖民地历史之后,他们便致力于为印度争取“大国”地位,扭转历史中那寄人篱下的殖民地形象。正因如此,印度长期以来都有着十分强烈的“入常”愿望。

自2005年至今,印度已向联合国方面提交了六次入常申请,但每次均以失败告终。

数次的失败进一步刺激了印度的“大国野心”。

印度开始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怒刷存在感”,努力地想让世界注意到“印度声音”,扩大印度的影响力。在这种诉求之下,莫迪也终于等到了一个自认为“绝佳”的机会——巴以冲突。

2023年10月巴以冲突爆发伊始,印度便公开站队以色列,莫迪更是在演讲中表示印度将与以色列“坚定地站在一起”,而以色列也在随后对莫迪的发言表达了“感谢”。

两国俨然一副风雨同舟的“兄弟”模样。

然而尴尬的是,印度接下来似乎并没有在这场冲突中,找到更多的存在感。

要论物资支援,以色列背后可是土财主美利坚,根本瞧不上印度给的仨瓜俩枣;要论军事援助,印度反而还要大量依靠以色列的装备;甚至连之后的谈判斡旋,调停者也找的是中国。

闹到最后,最早表示支持以色列的印度,却落了个备受冷落的尴尬境地。

这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即使印度重申自己站队以色列的坚定立场,即使印度用再大的话筒表达对以色列的支持,但其本质依然是一个国际影响力有限、地缘政治影响力也有限的南亚国家,发生在遥远地中海的军事冲突本就与它鲜有瓜葛,如此大张旗鼓的表示支持,反而是“自作多情”了。

可热脸贴了个冷屁股的莫迪似乎并不服气。哪怕眼看着以色列在国际舆论场上逐渐陷入窘境,他依旧继续重申印度在巴以冲突中的重要身份,以及印度身为“大国”所要承担的责任。

自2014年莫迪上台后,印度人民党便以碾压之势成为印度第一大党。而上任之初的莫迪,迫切需要强大的外部支持,来消弭印度内部反对力量的约束。

而这一次,莫迪一反印度前任总理优先交好东亚与东南亚的常态,将外交的重心放在了中东地区,也正因此,以色列成为了印度好友名单上的榜首。

身为总理的莫迪,岂会不明白印度究竟有几斤几两?

又怎么会不清楚支持以色列会为他带来怎样的舆论压力?

莫迪当然都知道,他认为,这背后有值得他去铤而走险的利益。

站队以色列,不仅向美国表了“忠心”,保证住了本国的军事装备供应,更能借以色列之手,翦除那些被印度教民族主义排挤在外的伊斯兰势力。

可以说,取得以色列以及美国的支持,是印度日后再次申请“入常”时的筹码,更是莫迪得以在印度国内推行其政策不可或缺的屏障。

莫迪正如同印度神话中的梵天,用双手将整个印度包裹在内,而他的“仇恨政策”,也正在一步步蚕食这个古老国度的未来。

仇恨政策,反噬国运

莫迪还是一位忠诚的印度教信徒,新闻照片上时常能够看到他双手合十,微笑示意的模样。但在他那看似虔诚、和善的面容下,隐匿的却是他鼓吹宗教对立、清除异己的狂热情绪。

印度国内的宗教隔阂由来已久。

自印度建国以来,穆斯林、印度教徒、锡克教徒之间的冲突,便成为这片土地上挥之不去的阴霾。历代知名的印度领导者,如尼赫鲁、甘地,都曾致力于缓和印度国内的宗教冲突。

但结果都是徒劳。

不仅印度教信徒们,将穆斯林等少数族群视为外来威胁和挑战,煽动二者的对立冲突和仇恨情绪,试图将少数族群推向边缘化,莫迪也是隔三差五的就要折腾一下穆斯林。

作为印度目前最大党印度人民党的领袖,莫迪所代表的,是占据印度国内人口绝大部分的印度教信徒。他在用人安排上有意偏袒印度教信徒,让印度教的影子掩盖整个印度政治高层。

印度教民族主义从政治层面,迅速蔓延至社会、文化和教育等公共领域,发展速度、规模和渗透范围前所未有,甚至影响了当代印度政治社会发展走向,进而影响到印度对外政策。

而这正是莫迪想看到的。

对于莫迪而言,这份仇恨,就是他操纵整个印度的有力武器。

锡克教诞生于16世纪初期,主要活动在印度北部的旁遮普地区,发端于莫卧儿王朝、武德充沛、恪守清规戒律。而其实在印度开始建国之处,锡克教是想独立的。

但在印度政府“尊重锡克教宗教传统”的许诺下,最终选择并入印度。

几个世纪以来,印度土地上此起彼伏的宗教冲突让锡克教徒们深感失望,印度政府甚至一度试图在旁遮普地区推行种姓制度,这更激起了锡克教徒们的强烈不满,分离主义情绪日益高涨,最终演化为“卡利斯坦运动”,要求旁遮普邦自治,由锡克人统一管理所有锡克教圣地。

对此,印度当局选择了迫害。

自上世纪开始,印度政府多次对旁遮普地区发动军事袭击,使锡克教遭受了沉重打击。

饱受排挤的锡克教徒们,很多都只能流亡海外,他们之中相当一部分人流落到欧洲、北美,并在当地成立了锡克教会,团结如同他们一样流落海外的锡克教徒们。

然而,大肆鼓吹印度教至上的莫迪政府,却并不打算轻易放过这些流亡在外的“不稳定因素”,许多锡克教徒在异国他乡遭受不明暗杀。

莫迪老仙葫芦里卖的什么药,相信了解背景的人都不难猜到。

2023年6月18日,锡克教分离主义领袖哈迪普·辛格·尼贾尔,于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省遭到枪杀。此事一出,国际舆论一片哗然,许多猜测将暗杀的矛头指向了印度政府。

9月25日,加拿大多伦多的印度领事馆门外,一群戴着锡克教头巾的男子,一边群情激奋地高喊着反印口号,一边焚烧着手中的印度国旗,甚至对莫迪的人形立板拳打脚踢。

随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在国会发表讲话,表示收到了针对印度政府的可信指控,该指控声称,印政府与此前的枪击案“存在关联”,加拿大政府驱逐了一名印度外交官。

作为回应,印度也在之后同样驱逐了加拿大外交官,甚至停发加拿大赴印签证。

两国关系急转直下,大有拔刀相向之势。

笔者说

莫迪老仙正用一系列操作,彰显着他对于“攘外”与“安内”的独特理解。

莫迪是政客,而政客的目的正是稳固自己的地位。新冠期间,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为了拉拢选民,甚至说出“没有人比我更懂新冠”的言论,落下了“懂王”的“大名”。

而这位新冠期间宣扬“牛尿可以治病”的印度领导者,正在试图挑拨仇恨的火焰,烧尽在他认知中,影响他连任总理的一切不安定因素。

挑拨仇恨,清除异己,消除国内外的激进反动势力,尽管落了个声名狼藉,这三板斧却抡出了莫迪居高不下的民调支持率,国内的印度教徒们对莫迪“顶礼膜拜”,视其为拯救印度的“救世主”。

从短期来看,莫迪的政策,确实能让印度在风云变幻的国际局势中取得一席之地,也能让被宗教对立折腾了数个世纪的印度,稍稍喘口气,但仇恨的火苗一旦重新复燃,反噬的可不是一两棵树丛,而是整片辽阔无垠的森林。

毁誉参半的莫迪老仙,对于当下位于历史十字路口的印度而言,究竟是印度神话中开辟了天地的梵天神,还是带来无休纷争与不幸的阿修罗?

印度的未来,又会在他合十的双手中走向何方?

且让我们拭目以待。

1.锡克教争议让印加关系持续恶化_本报驻巴基斯坦、加拿大特派...

2.莫迪执政以来的印度与以色列安全合作:现状、原因及对华影响

3.莫迪执政以来印以关系新发展及其动因——基于印度“巴以脱钩”外交视角的解读

0 阅读:2

文史档世界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