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历史的篇章,有隐居的高士、有弄权的能臣、有沙场的悍将、有运筹帷幄的谋臣。
中国有句古话说得好,俗话说:一朝天子一朝臣!
纵观历史,新帝的诞生大都伴随着血雨腥风,每一次都是人臣的一次大洗牌!但是历史上就有这样一个人,一生多次官拜丞相,官场沉浮近五十年,在军阀武夫之间角逐,在豪门权贵之中辗转盘桓,在职业生涯中,经历了11个皇帝,横跨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个朝代,并且长期担任宰相三公,如此之人,历史上只有一位。
冯道在尔虞我诈之中,不仅仅安然无恙,还一步步稳步高升。今天我们就来看看这位五代十帝,官场不倒翁——冯道
冯道,字可道,号长乐老,公元882年出生于瀛州景城县,位于今河北省沧州市沧县,五代十国时期著名宰相,历经四朝十代君王,世称“十朝元老”。
冯道小的时候家世普通,家里也只靠耕种为生;冯道年轻的时候品行淳厚,且非常的勤奋好学,还善于写文章。
读书使人明史。聪慧善学的冯道没有因为有了学问就沾沾自喜,始终能够保持着一颗平常心态,不善妒;冯道除了以侍奉双亲为重外,只对读书这一件事情感兴趣。
经过“安史之乱”,地方藩镇拥兵自重,唐朝政局开始变得风雨飘摇。公元906年,25岁的冯道成为幽州节度使刘仁恭次子刘守光的官吏。
幽州是唐代时期“安史之乱”的根据地。身为节度使得刘守光十分的残暴不仁,“囚夫杀兄”,且对待部下动辄也是打打杀杀。在刘守光的部下,无门第、科举、军功的冯道养成了谨小慎微、明泽保身的性格。
公元前911年,幽州节度使刘守光率军征讨定州,在出征之前询问冯道有何建议,冯道劝谏刘守光却将其惹怒,被关入牢狱,幸遇营救,得以出狱。
刘守光征讨兵败,冯道逃往太原,投奔晋王李存勖,被监军使张承业辟为本院巡官,负责撰写军中公文。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在邺都称帝,冯道被授为省郎,充任翰林学士,获赐紫衣。后唐灭梁之后,提拔冯道为中书舍人、户部侍郎。后来,冯道因父丧离职,返回京城守孝。当时年成不好,他便将剩余的俸禄全部赈济乡民,自己却居住在茅草棚中,而对官吏所赠财物,分毫不收。
后唐明宗李嗣源登基后,欣赏冯道的老实本分,在公元927年,提拔46岁的冯道为宰相,君臣相得,国事安稳,号称“长兴之治”。
之后,冯道又经历了后唐剩下的两位君主:李从厚和李从珂。
公元前936年,河东节度使石敬瑭勾结契丹,灭唐称帝,建立后晋,是为后晋高祖。冯道再次被拜为宰相。
取代唐明宗李嗣源的石敬瑭是李嗣源的女婿,这可以说是皇家自己内部的权力更迭,所以冯道得以继续担当重任。
公元前942年,晋高祖病重。逝后,冯道与景延广商议,以“国家多难,宜立长君”为由,拥立石重贵为帝,是为后晋出帝。冯道担任太尉,进封燕国公。
947年,耶律德光攻入晋都汴梁,灭亡后晋。面对辽国的铁骑,冯道用他的三寸不烂之舌力保汴梁城百姓安危。之后辽太宗耶律德光突发疾病去世,辽国兵马北归,刘知远的后汉趁势收复汴梁。
作为滞留在中原的前朝宰相,冯道也是顺势搭上了后汉的船只。
最后的一次王朝更迭,后周郭威以禁军统领的身份,以下克上,灭掉刘承佑的后汉,郭威在澶州军变中被士卒拥立为帝。周太祖对冯道非常敬重,拜冯道为太师、中书令。每逢冯道觐见,从不直呼其名。
公元954年,周太祖病逝,养子柴荣继位,是为后周世宗。
适时,刘崇趁机入寇,攻打上党。周世宗欲御驾亲征,冯道极力进谏。同年,周世宗御驾亲征,不让冯道随行,不久便在高平之战中大败北汉。
四月,周太祖入葬嵩陵。而已然高龄的冯道也在这时逝世。
在冯道一生中,经历了11个皇帝:刘守光、李存勖、李嗣源、李从厚、李从珂、石敬瑭、石重贵、刘知远、刘承祐、郭威、柴进。横跨四个朝代!
在历史上对冯道的评价也是两极分化,后世欧阳修说冯道不知廉耻;司马光说他无耻之尤;至今仍有许多人视冯道为骑墙派的代表人物。
然而就是这样被后世看低了上千年的人物,在当时的评价却是高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
冯道不贪财、不好色、不树敌、不欺民,才高八斗、大肚能容,关心民间疾苦的同时还在五代十国这个混乱的年月中历时22年将儒家经典著作进行了校正和雕版,印成册,史称《五代监本九经》,在当时混乱的年代为文化的断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在汴梁城被辽国占据的时候,是冯道据理力争,拯救了一城百姓;在冯道去世后,百姓甚至将冯道与孔子相提并论,声望之高,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