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有封波斯国书,盖着10字汉文印章,原来波斯曾是我国的一个省

青易谈历史 2023-02-10 16:14:03

众所周知,波斯与我国的距离非常的遥远,大致位于今天的伊朗高原一带。即使乘坐现代先进的交通工具,也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能到达,若是在古代想要到达那里更是难上加难。

古时候从中原王朝到波斯需要穿过喜马拉雅山脉一带,而后再穿越中亚的诸多国家,可以说波斯相对于中原王朝是一块“飞地”,距离遥远又是一块飞地,那么又为何会说波斯曾是中原王朝的一个省呢?

其实这件事情还要追溯到元朝时期,因为种种历史因素造成了这一现象,今天咱们就来聊一聊这其中的故事。

蒙古帝国的建立

在很多人眼中元帝国就是蒙古帝国,严格来说,这样的认为有些许的错误,元帝国仅仅是蒙古帝国的一部分,蒙古帝国分裂后才有了元帝国,因元帝国被其它分裂后的王国统称为“宗主国”,所以才会有这个误解。

蒙古帝国的建立经历了一场又一场的战争,波斯之所以会成为我国的一个省,就是因为如此。大约在公元1206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畔召开大会,会议中建立了“大蒙古国”。

蒙古国是由诸多草原部落组成的联盟,分散的游牧民族或许不厉害,但团结起来的游牧民族战斗力不可估量。蒙古国成立后,铁木真不断率领大军四处征战,入侵中原王朝之余还不断向西扩张。

公元1219年,铁木真就曾率领20万大军分四路进攻花剌子模,短短4年之内就击败了这个中亚强国,后来铁木真虽然回到了草原,但哲别和速不台依旧率领的蒙古军征讨西波斯等地,这是第一次蒙古国西征。

铁木真去世、窝阔台即位,公元1229年他派遣绰儿马罕再度征讨波斯,不仅花剌子模帝国完全被消灭,而且蒙古帝国的版图一直扩张到了如今的土耳其东部,与东罗马帝国毗邻,这便是蒙古国第二次西征。

蒙古国第三次西征则是在蒙哥时代,他一边让忽必烈南征中原王朝,一边又让其弟旭烈兀发动第三次西征,也就是在这时阿拔斯王朝被消灭,整个波斯地区成为了蒙古帝国的领土。

13世纪的蒙古骑兵强大无比,中原王朝、欧洲联邦无人是他的敌手,可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却败给了自己。蒙哥去世后,蒙古帝国陷入了权力争夺的漩涡中,忽必烈和阿里不哥发动内战。

远在各方征战的将领都回到了自己的驻地静观其变,旭烈兀也停止了对埃及的进攻回师波斯,蒙古帝国的内战最后以忽必烈取得胜利而告终。

忽必烈赐予的玉玺

也就是在此时蒙古帝国名存实亡,取而代之的是元朝和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利汗国(也叫伊尔汗国)等四大汗国,只不过四大汗国尊奉黄金家族为宗主国,也就是元帝国。

伊利汗国的创始人旭烈兀是忽必烈的弟弟,相对于钦察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三个王国,他对自己的哥哥更加尊崇,所以在皇位的继承人一直遵循“元皇帝任命”。

公元1265年,旭烈兀因病去世其子阿八哈成为了下一任大汗,然而他却不着急即位,而是派遣使者前去元大都征求忽必烈的意见,亦或者说是上报宗主国。

他还对诸多的大臣进行解释:“元朝是我们的宗主国,忽必烈是黄金家族的族长,所以此次我登基称帝需要忽必烈的册封,否的话就是名不正言不顺。”

几年之后,阿八哈的使者才到达元大都,忽必烈听到弟弟去世很伤心,伤心至于也很欣慰侄子能够发自内心地尊重自己,很快就写下任命诏书,并且还让随行的使者带给他一个玉玺。

古代的玉玺代表着皇帝的圣旨,唯有元朝的藩属国才能够拥有此物,忽必烈赐给侄子玉玺也代表着他承认了伊利汗国是自己的属国,阿八哈接受玉玺也就代表着他认可伊利汗国藩国的地位。

自此之后,伊利汗国对内、对外的诸多政策都需要盖上这一枚玉玺,意思就是代表忽必烈管理这块土地,当然还有对外进行的各种扩张战争。

伊利汗国建立后确立了蒙古人在西亚的统治,不过蒙古骑兵虽然很厉害,但在西亚和欧洲一带也不是无敌的存在,伊利汗国在对外扩张的战争中就曾吃过大亏。

伊利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

时间来到公元1260年,当时忽必烈与阿里不哥的冲突刚刚爆发,旭烈兀回到了自己的大本营波斯,但在回去之前他还留下了一部分军队在叙利亚一带。

可惜的是,这一支军队被埃及马穆鲁克王朝在阿音札鲁特战场上所击败,大约有1.2万名蒙古铁骑遭到被歼灭,此战不仅结束了蒙古骑兵无法战争的神话,还打出了马穆鲁克王朝王朝的威名。

作为草原上最骄傲的黄金家族,伊利汗国自然难以忍受这样的屈辱,于是在公元1299年伊利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再度爆发了旷日持久的战争。

伊利汗国派出8万骑兵出征,而马穆鲁克王朝则聚集了5万大军进行防御,蒙古骑兵依靠自己“擅射”的优势用弓箭重创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军队。

当然,同时期的马穆鲁克王朝也不是弱旅,他们的骑兵部队虽然不如蒙古军队擅射,但铁甲的坚固让他们在近战上占据优势,双方在战场上进行着血腥的搏杀。

第一场伊利汗国与马穆鲁克王朝的战争双方各有胜负,最后因为天气的寒冷与大雨结束,但这也仅仅是短暂的休战而已,公元1303双方的战争再度爆发。

伊利汗国率军5万与埃及的5万军队交战,双方在苏法尔草原上对战,而草原对蒙古骑兵有着天然的优势,以至于马穆鲁克王朝的大军被打得惨败。

携带着大胜之威伊利汗国挥师进攻,俗话说得好“月满则亏,水满则溢”,伊尔汗国虽然强大无比,但最后还是因为自大败给了马穆鲁克王朝。

伊尔汗国的军队因轻兵冒进导致后勤无法得到保障,而当地又多是沙漠与丘陵,缺水断粮再加上中了马穆鲁克王朝的埋伏,最终伊尔汗国的军队血染苏法尔草原,士兵死伤不计其数不得不返回波斯高原再做图谋。

伊利汗国在合赞统治时期是最强盛阶段,然而因对外战争的种种失利,使得他们在当地的影响力持续下降,甚至不得不寻找盟友进行巩固地位。

话说敌人的敌人就是自己的朋友,法国国王腓力四世与马穆鲁克王朝也有矛盾,于是乎伊利汗国便派遣使者到法国进行联盟,并且奉上了一封伊利汗的国书。

这一封国书是用波斯语写成的,大致内容就是希望法国国王出动强大的十字军,与伊利汗国一同进攻马穆鲁克王朝(埃及)。

事成之后,伊利汗国也将帮助法国收复耶路撒冷,而且自己也允许国内信奉基督教。

这一个条件看上去相当的诱惑,毕竟法国若是与蒙古人结盟,那么在欧洲将会睥睨天下。可惜的是,腓力四世当时正忙于内战,虽然合约已经签订,但在一直到最后都没有履行。

值得一的是,这一封合约历经千年之余流传到了现在,还被保存在法国的巴黎博物馆内部。20世纪左右,各国的学者都曾对这一封国书进行了研究,而且还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

国书上由玉玺所盖的印章是由篆体文字写成,有人翻译为“真命皇帝天顺万事之宝”,也有人认为它是“真命皇帝至顺万夷之宝”,亦或者是“真命皇帝和顺万夷之宝”。

不管意思是哪一个,从“真命皇帝”这四个字来看,很多人认为当时的元朝对伊利汗国有着极大的管辖权,亦或者说伊利汗国以元朝宗主国马首是瞻。

关于这一点上,有一些资料记载伊利汗国对外从来不称呼自己的“大汗”,而是称“波斯总督”,以表示自己与元朝宗主国的上下级关系。

法国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雷慕莎,他还曾在自己的书中这样写道:“十三世纪,波斯就是中国的一个行省,伊利汗国的可汗一直都在效忠着元朝的皇帝”。

元朝时期的波斯正是如今的伊朗高原一带,所以说元朝时期的伊朗曾是我国的一个行省丝毫不为过,可见元帝国时期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之大。

言归正传,外部的失利导致伊尔汗国的内部矛盾开始变得尖锐,阿布·赛义德执政时期他曾上书元朝“请封”,泰定帝授出班“开府仪同三司、翊国公”。

结果出班与阿布·赛义德在权力的争夺上产生矛盾,前者被后者所杀导致伊尔汗国陷入长期的内战中,最后偌大的王国分裂为多个政权,于14世纪末彻底泯灭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时间上来看,伊尔汗国虽然存在的时间较短,但它的存在却见证了元帝国的辉煌,整个波斯高原都只是元朝的一个行省,在世界历史上都很少见。

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呢?

0 阅读:5

青易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