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方城万民
文/林风
◐
都说农村娶媳妇难,怎么也想不到难成这样——500多口人的村庄,6年来仅娶进村2个新媳妇!
今年的春节返乡,过得有些憋闷,总想外出走走,换个心情。不想走得太远,近处又没什么可玩的地方,就决定回老家看看。
虽然老家父母已经不在了,姐弟们早已天各一方,没有了血缘关系上的亲人,但那里毕竟是祖辈父辈们生活过的地方。这个地方,在我这一辈,还是个念想,也许再过些年,就不会和我的后代们再有什么牵扯了。
和往常一样,在小河边、南山下到处走走看看,并不想进人村庄,给人家添麻烦。
在河边发了一会儿呆后,忽然想起原来的大队林场。于是,就去林场转转。在林场,详细地向妻子讲述曾在某个地方喝过酒,在某个地方吃过西瓜,在某个地方割过草,在某个地方放过羊。心里美滋滋的。
忽然接到一位老弟的电话,说知道我回来了,要我中午去家里吃饭。不大一会儿,老弟开车至林场。
这位老弟,和我家是世交,平日在深圳搞物流,春节回来过年。他们夫妻为人和善,乐于助人,口碑在乡亲中很不错。终于,我们一起离开林场,开车进村。
进村即见不远处站着一群人,他们齐刷刷地向我们看来。我知道“村口情报站”的说法,车停下后,立即同妻子一起走向人群。
好在平日里没有惹过家乡人,在大家的心中有一定的认可度。握手递烟,嘘寒问暖之后,索性坐在一张椅子上,随意攀谈起来。
大家扯东到西,说着过往和现在,慢慢说起今年春节的景象:同以往相比,年前返乡的人少了,走亲戚拜年的少了,喝酒叙旧的少了。不少人待在家里,一遍一遍地刷手机,不愿意再随便串门。
大年初一过后,就有人准备返城,或者做着外出打工的准备。与平日相比,村上的人多不了多少,要不是红红绿绿的对联或稀稀拉拉的鞭炮声,让人不相信在过春节。
不知道谁先说起年轻人婚嫁问题,大家越说越有劲儿。其中有人说到,500口人的庄子里,6年里娶了2个新媳妇,大家几乎忘了娶媳妇究竟还有啥礼仪!
看我吃惊,他们你一言我一句地说开了。有人扳着指头算起来:现在的村里,没有娶到媳妇的,四十多岁的有七八个、三十至四十岁的有十五六个、二十至三十岁的有二十三四个!
我清楚地记得,当年的村子在附近有一定的知名度,有一定的文化底蕴,除爱开展修路、打坝、封山育林等活动外,还办过剧团、杂技团、篮球队,很热闹,很有生气,也很有吸引力,几乎不长时间就有新媳妇嫁来。并因此产生了在周边比较出名的“大照”、厨倌儿、响器班、醋水(方言:待客用的碗碟)及桌凳出租户等。
没料到目前竟然沦落到这样。问起原因,大家七嘴八舌。说来说去,仿佛并不单单因为缺少技术、挣不着钱、家庭贫穷。
现在的政策好了,各家各户的衣食住行大都没有问题。即使彩礼高些多些,几十万乃至百十万,只要肯干努力挣钱,有些家庭东拼西凑的也能对付。
最关键的问题是根本找不到适龄姑娘。
现在的农村姑娘,极少一部分通过考大学去了城市或外地,几乎没人再回村发展。
大部分姑娘早早结束学业,十四五岁就出门打工。女孩子容易找工作,不但能进服装等加工厂,也可以当保姆、月嫂、服务员、卫生员等。她们往往工作在服务行业第一线,较容易融入城市。
同时,她们接触到的人和事较多,眼界慢慢变得开阔,时间长了,碰到心仪的人,就会很自然地成婚成家。
大多农村男青年则往往不太幸运,文化水平较低,不具备一定的技能,常常在建筑队、工地、养殖场等地方出笨力,管理严格,对外界了解少,接触面狭窄,干来干去难以有机会和实力解决自己的婚姻大事。
同时,封闭性环境下待得久了,也会变得不善交流沟通,木纳沉闷,很难获得女性的青睐。
当然,也有一些农村男青年,通过在外打拼,成家立业,但毕竟不是大多数。
网上经常有人哀叹农村人口越来越少,农村问题突出等等。
我则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城市化进程中,农村人口中一定会有一部分流入城市,接受或享受到更好的经济社会发展成果。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是年轻农民的一条出路,是对农民的一种解放。
留在农村发展的,分享了更多的资源,衣食住行等基本需要大都得到了保障或提高,这也是一种进步。不能拿记忆中的农村同现在的农村相比,社会在发展,农村也在不断变化,是大势所趋。
但是,这么多的农村青年找不到媳妇,确实应该更进一步引起重视!相信随着国家政策的普惠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良性发展,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的不断深化,这个问题终会得到解决!
*作者︱林风:河南人,泌阳县某单位工作。「青眼有加qyyjtcq」专栏作者。
图│方城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