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一向是文人骚客喜欢的题材,诗、词、曲皆有佳作,它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亲人的离开、朋友分别的感情,或忧伤,或悲壮,或豁达。
然而,由于文体的不同,诗、词、曲所表现出来的情感、风格、语言特点等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也拥有着各自独特的魅力。
大诗人王维有一首《渭城曲》,堪称唐代送别诗的伟大作品,能排在前三的位置:
客舍青青柳色新,渭城朝雨浥轻尘。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这首诗又名《送元二使安西》,他把想念的名字刻在书卷里,纵使一经别年,记忆也能深刻不觉。
后有乐人为其谱曲,用了《阳关三叠》的调,因于渭城送别,故名《渭城曲》。
王维没有在诗句里殷勤叮嘱,前路风霜他不是没有思量过,只是这些细碎庞杂的细节怎能一一说尽呢?
分别在即,曾经的地久天长缩减成了此刻的争分夺秒,根本不肯轻易开口,怕说出口的都是词不达意。
劝君更尽一杯酒。这是他能想到的全部倾诉。
比折柳赠情更豪迈,比长亭送远更含蓄。一切情感都在杯酒之中,是浓烈的,也是平淡的,在踏入塞外风沙前,它像唯一的慰藉,让人情绪澎湃,又暗牵心肠。
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对后世的影响很大,启发也很大。
北宋政治家寇准将他的这首诗,改写为一首词,非常成功:
《阳关引》
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更尽一杯酒,歌一阕。叹人生,最难欢聚易离别。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
这首词借用王维诗的诗意,但词人结合自身体验,将情景打并在一起,宛同己出,曾被评为“送别词第一”。
前三句“塞草烟光阔,渭水波声咽。春朝雨霁轻尘歇”,脱化于“渭城朝雨浥轻尘”。
恰春日清晨,宿雨初霁,尘土不扬,征人跨鞍待发。远望塞上草原,烟光渺渺,近听渭水低吟,分别在即,双方平添几分惆怅与伤感。
“征鞍发。指青青杨柳,又是轻攀折”三句,脱化于“客舍青青柳色新”,见柳色青青,词人依依不舍,故折柳条以赠行者,以壮行色。
上阕的最后两句“动黯然,知有后会甚时节? ”, 则化用江淹《别赋》“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句,写分别中二人黯然销魂,不知后会何期。
特别是“知有后会甚时节”一句,直写入离人的心灵深处,是期盼,是感叹,更是无奈。
下片,融化了“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的意境。
词人虽别情满怀,然送君千里,终有一别,唯殷勤劝饮,对酒当歌。再以个人之别提升至天下苍生,叹息别时容易聚时难。
最后,词人劝友人“且莫辞沉醉,听取阳关彻”。从此以后,唯有明月千里寄相思了!
结尾两句“念故人,千里自此共明月”,既是无可奈何的深情感叹,也是“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式的安慰和劝勉,把离别的复杂感情抒发到高潮,构思较新颖,境界也较豪放开阔,并启发苏轼后来写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样的佳句。
寇准虽然主要是以政治家而不是词人著称,但是他的词还是具有自身独特的艺术特色,在北宋初期词坛占据一定的地位。
在这首《阳关引》中,他以新颖独到的见解,把满腔的真情投注到真挚的友情中,读来意浅而情深,似淡而实浓,若不是真情的流露,是绝对不会有如此动情之作的。
再者,这首词虽情调凄悲但不哀艳,《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九称此词“语豪壮,送别之曲,当为第一。”
经过寇准的改写,王维的诗歌以长短句的形式出现,更易于合拍歌唱,也让我们见识到了“词”不同于“诗”的独特的艺术魅力。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诗词漫游记“梨花一枝春带雨”,写梨花的八首诗词,句句唯美又经典他是一代名相,凭借一首七言绝句,名垂千古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论改诗,最服刘禹锡的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原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您把第一句的顺序颠倒了。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幽草涧边生,黄鹂深树鸣。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看来有明白人,我进来就是想说的,头两句颠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