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杨叔。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在重庆中部有一座靠近长江水道的小城涪陵,当地人经常能听到,在江岸边的山区里面,有一座神秘工厂总是发出各种重机械加工的声音。而且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组装出一段段圆筒形的钢铁模块。当地的孩子听大人说,这江里面有龙王。
现在这座位于长江边的神秘工厂就是当地著名的川东造船厂。它建造的“龙王”就是人民海军历史上装备数量最多的033型常规潜艇。那按理说,造船厂不应该选在沿海港口地区嘛,为什么要在内陆沿江的涪陵造潜艇呢?难道因为榨菜和潜艇都是长条形的?
当然不是!看过我之前三线建设那期的观众应该都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到七十年代,新中国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了初步的工业体系后,又掀起了一场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工业转移,近400万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背井离乡,隐姓埋名,远遁西南大山。
他们的口号是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用现实版的愚公移山建立了第二套完整的国防工业和重工业体系,奠定了如今中国的工业布局,也拉动了中西部地区的发展。所以现在我们就能看到很多地方别具一格的“土特产”。比如内蒙古,不光有牛肉干、马奶酒,还有包头的坦克;成都特产战斗机,重庆特产轻武器、水陆两栖坦克、核燃料;景德镇不光有陶瓷,还有武装直升机;西安除了羊肉泡馍、肉夹馍、葫芦鸡、水盆羊肉,还有战略运输机和轰炸机。
我们都知道,新中国的工业布局,最早都是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的。首要考虑就是离苏联够近,所以坦克、航空这样的重工业都放在了东北、华北、内蒙这些靠近苏联又资源丰富的地区,最典型的就是包头的617,现在的内蒙古第一机械集团。从59到99,一机厂参与了中国所有坦克的研制与生产,凡是带履带的装甲车辆几乎都来自包头。
现在很多地方玩起了土特产直播带货,而包头早在80年代就已经在带货了:当地特产远销中东、非洲、东南亚,最新的爆单产品叫VT-4。为了凸显本市特色,包头在617厂所在的青山区路边,还做了一个4:1的99坦克钢结构模型。
如果说包头是坦克之城,那么中国的火炮之城你知道在哪吗?给你三个选择:太原、洛阳、齐齐哈尔。答案是齐齐哈尔。齐齐哈尔的北方机械有限公司,也就是原国营127厂。工厂大门一进来,你就能看到教员的雕像和他亲笔写给127厂的一封嘉奖信。信的内容就是为了纪念,在这里诞生的最具有历史意义的产品:新中国第一门国产大口径火炮——54式122mm榴弹炮。《大决战》里面,那个著名的万炮齐发轰锦州的镜头就是用54式122冒充美制105榴弹炮。
说起这门炮,我算是有发言权的:54式的原型是苏联1938年研制的M-30 122mm榴弹炮,射程不到15公里,但直到本世纪初还作为我军师属火炮大量装备。我90年代上军校,专业课上教的是它。军校上课是部队装备什么,院校就教什么,你一去部队马上就能上手。就像《三体》里面人类基础物理被锁死,丁仪冬眠200年后醒来,居然还能在大学里教课,古代物理学居然丝毫没有落后。当然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而说起我军二代122的研制还要感谢大自然的馈赠!这个有机会和大家说说,今天不是重点。127厂的其他著名的型号,比如“越军快乐炮”66式152mm榴弹炮、59式130mm加农炮,在很长的时间内都是炮兵的主力装备。
观众如果有干过炮兵的,应该对这些老家伙很熟悉。特别是59式130炮,你们很多人都亲手打过:坦克世界里面杠7的主炮,也是鞍山舰的主炮,舰炮搬上坦克,苏联老传统。
80年代陆军机械化改革要搞自行火炮,127厂就把66式152的身管、摇架、反后座装置一塞搬到底盘上,就成了83式152。83式152还有一个使用同一底盘的兄弟:89式120mm自行反坦克炮,东方费迪南。96年台海危机,海军对陆打击火力弱,只能土法上马把陆军火炮搬到民船上。但83式152火控简陋,根本无法在颠簸的海上准确射击。
自行火炮并不是塞上底盘这么简单,火炮、平台、火控是个系统设计,所以127厂最新的作品就是05式155mm自行火炮。从54式到现在05式,齐齐哈尔承担了我军几乎所有大口径火炮的生产工作,它的产品就是一部完整的中国火炮发展史。
以包头的坦克和齐齐哈尔的火炮为代表,到60年代我国52%的国防工业、60%民用机械工业,都集中在东部14个百万人口大城市,本来这样的布局都是为了离苏联近,但69年中苏掀了桌子,曾经的老大哥一夜之间变成了北方最危险的敌人,这下可麻烦了。钢铁洪流一冲进来,大部分的工业就被一锅端啦。
新疆和蒙古的戈壁草原基本放弃防御,《三体》里面说:叶文洁所在的内蒙古生产建设兵团有十多万人,“当苏修帝国主义的坦克集群越过中蒙边境时,他们将飞快地武装起来,用自己的血肉构成共和国第一道屏障”。大刘也是经历过那个年代的。
怎么办呢?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只有把东部的军工企业分散到更偏远的云贵川陕、湖南、 湖北、广西这些后方地区,轰轰烈烈的三线建设开始了。
《三体》里有一个细节:叶文洁在红岸基地截获了美国间谍卫星拍摄的,几个三线重点军工项目照片。事实上美国不光拍了,而且制定了针对中国所有经济工业中心,发动核打击的完整计划“他们曾计划杀手我们所有人”。所以三线建设选址的第一原则,就是安全保密,很多都是建在偏远的山区腹地,在内陆沿江的涪陵造潜艇,就是这么来的。
在西南腹地、四川西北部有一座不起眼的小城绵阳,全国唯一由国务院亲自命名的科技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也就是大名鼎鼎的九院,除了9所,其他全部在绵阳。我只要说几个在绵阳工作过的普通人,你就知道这是个什么地方了:两弹元勋邓稼先、提出激光打靶核聚变的第一人王淦昌;氢弹之父于敏;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郭永怀。
除了九院,亚洲最大的风洞群,为歼10、歼20气动设计提供吹风试验的中国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还有西南磁学研究院,15家国家级军工科研院所都在绵阳。在当地永远不要小看身边的每一个人,说不定刚刚与你擦肩而过的就是一位院士。
除了绵阳,整个三线建设时期,还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单位—沈飞,虽然它不是三线企业,但作为中国航空工业的老母鸡,如今中航工业集团旗下的其他七个飞:成都的成飞、贵阳的贵飞、西安的西飞、汉中的陕飞、哈尔滨的哈飞、南昌的洪飞以及景德镇的昌飞,都有三线建设时期沈飞转移出去的部分。
经过多年发展,形成了同一类型飞机有两家单位同时研制的传统,良性竞争。沈飞和成飞负责战斗机:歼10、歼20算是成都特产,歼-11、歼-15、歼-16是沈阳特产。哈飞和昌飞生产直升机:哈尔滨特产直-9、直-19、直20;昌飞生产的景德镇特产直-8、直18、直10。主攻教练机的洪飞有南昌特产:教8、教10,贵飞有贵阳特产:歼教9。陕飞和西飞生产大飞机:前者有运8、运9,后者生产了轰6、运20、歼轰7。
西飞所在地阎良也被称为中国航天城,集飞机设计、制造、鉴定、试飞、教学、研究于一体。这个人口仅30万的小城,不仅诞生了运20,将来还会有轰20。像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堵车是常态,但在阎良一般是堵飞机。飞机制造厂和试飞机场有一段距离,阎良街头经常会看到某型飞机从工厂里拖出来,在大街上晃悠,当地人已经见怪不怪了。
除了制造军机,航空工业旗下的这八大金刚同时也是波音、空客、中国商飞这些航空巨头的分系统供应商,成飞为波音、空客制造过多种大型民机的机头组件;沈飞生产过民航客机的垂尾和平尾;哈飞负责各种复合材料整流罩的研制生产,你平时坐的民航机上面就有他们制造的零件。
不过,以上这些企业也并不只生产飞机相关的产品,偶尔也会不务正业。庞大的三线工程贯穿整个六七十年代,建设投资长期占国家总投资的40%以上,给国民经济带来沉重负担。80年代后随着中美建交以及周边局势的缓和,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很多三线企业被裁撤,剩下的也要自谋生路。90年代初中国军工最困难的那几年,“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并不是笑话,甚至连歼10总师宋文骢下班后都要摆摊卖面条维持生计。
为了能活下去,成飞喊出了“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的口号,向民用市场进军:汽车、摩托、干洗机、千斤顶、铝门窗、模具、旱冰鞋、烟灰盒,几乎什么都干。成飞生产的千斤顶,质量过硬口碑很好,通过了德国GS认证,卖了30000多台;成飞的峨眉牌摩托车也曾是当地的畅销货。毕竟是航空企业,成飞牌干洗机被很多酒店、饭店、医院采购。成飞的例子不是个案,制造强5和K8的昌飞在80年代生产过经典的长江750摩托车,甚至现在还有一款半履带式智能代步车,平地用轮子,履带爬楼梯,不仅在国内卖,2015年还出口澳大利亚。
沈阳黎明发动机制造公司,现在负责生产涡扇15的单位,80年代造过“航空”牌50CC摩托车。而且他们在制造过程中保留了一部分涡轮叶片,他们觉得保留一部分才知道你用的是航空发动机。是故意的。
生产涡喷13的成都发动机公司,80年代的主打产品是“双燕”牌电冰箱;生产涡扇9的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当年的知名产品是体外震波肾结石碎石机。
长虹原来叫“国营四川无线电厂”,主业是机载火控雷达。中国第一台机载歼击雷达、第一台机载拦射火控雷达都出自这里。80年代,长虹生产了中国第一台风扇、第一台双开门冰箱,长虹彩电更是很多80后、90后的童年记忆。
其实,从以上内容不难看出,中国重工业的起源,一开始都带着浓重的军事色彩,八十年代往后,开始“不务正业”,搞起了多种经营,发展过程基本上是跟发达国家的企业反着来的。
这正是中国这样一个后发国家要迈入现代化,所要经历的特殊道路,我们家乡的工业特产,也正是那一段特殊历史的产物。以上列举的企业,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的单位,可能早已经改组改名甚至消失了,但作为中国工业的奠基,我们永远也不能忘记他们的贡献。
涉密了,你这个危险
我的家乡过年糍粑打的比较多,这算不算
请保持电话畅通…
鼓动网友泄密??居心叵测
造楼的最多
我们这造歼星舰
潜艇也是辽宁造的好不
特产甘蔗
板儿砖
核弹[笑着哭]
潜艇是葫芦岛造的
这事应该保密,不然
造电池车算不算[得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