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纽约时报》对北洋水师最后的落幕,有过这样的一段报道:三名中国海军将领,北洋舰队司令丁汝昌将军、右翼总兵兼“定远”舰舰长刘步蟾将军和张将军,在目前的战争中表现出了比他们的同胞更加坚贞的爱国精神和更高尚的民族气节,他们值得中国的人民引为骄傲。他们是通过一种令人哀伤的、悲剧性的方式“自杀”,来表现出这种可贵品质的。但是,看来他们也不能找到比这更好的方式来表达情操了。
甲午之战
这段文字提到三名自杀殉国的北洋舰队将领,分别是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北洋水师右翼总兵刘步蟾,而那位张将军名叫张文宣,是北洋大臣李鸿章的外甥。
张文宣(1850-1895),字德三,安徽合肥人(今肥东县),是李鸿章大妹婿张绍棠之侄、天津军械局总办张士珩之堂兄。1871年张文宣中武进士,以守备派往两江听用。时统领庆军总兵吴长庆屯驻江浦、江阴,张文宣被荐入营为哨官。
甲午战争
1880年冬,旅顺设防,李鸿章调张文宣管带亲军副营,驻防旅顺修筑黄金山炮台。张文宣到防后,先后修筑东泓、黄岛、旗顶山、迎门洞、南岛等五座炮台,又于麻井子修筑地阱炮一座。在修筑炮台之暇,张文宣督率士兵加练新式陆操,“且操且防”,使刘公岛居然成为海防重镇。
刘公岛
清光绪十四至十七年(1888—1891年)总理海军衙门大臣醇亲王及山东巡抚张曜等先后偕李鸿章来到威海卫,逐一视察了南北两岸与刘公岛新筑各炮台,观看火炮演练,新式炮台巨炮森列、气势恢弘,雷炮快利,海防建设成就斐然,均极口赞誉。醇亲王并亲自赏赐张文宣宝刀一把,赏技勇巴鲁图勇号。李鸿章对张文宣的治军有道极为满意,张文宣因公授副将。张文宣治军严明,待人宽厚,深得百姓民心,岛上至今存有1890年时绅商为其所立“治军爱民”功德碑,可见其治军声誉颇佳。
甲午战争
1894年7月25日,日本挑起甲午战争,将战火燃至中国境内。日本海军多次到刘公岛外扰袭,均被张文宣指挥各炮台击退。
甲午战争
1895年1月30日至2月2日,日军占领威海卫城及南北两帮炮台,刘公岛成为孤岛。张文宣致电登莱青道刘含芳谓:“刘公岛孤悬海中,文宣誓同队勇先用力,后用命”。此后,日本海陆两路猛轰刘公岛,先后发起八次进攻。张文宣率部配合北洋水师发炮抗击,使日军企图登陆刘公岛的计划归于破产。由于部分洋教员的鼓动,北洋水师内部主降派渐占上风,水师提督丁汝昌宁死不屈,于1985年2月12日吞鸦片自杀。张文宣知时局已不可挽回,决定以死殉国。临死前,遗书李鸿章:“此次战事有守一月而不支者,有守数月而不支者,有守半年不支而至死不屈者。相座当付泰西各国观战武员评其得失勇怯,不能以成败论”。遂后自杀殉国,时为光绪二十一年正月十八日,公历1895年2月12日。
黄海海战
张文宣殉国后,李鸿章上奏清廷,对张文宣从优议恤,按提督阵亡例赐恤,特谥武毅公,并赐白银800两,世袭骑都尉加一云骑尉世职。
初始,张文宣因张家与李家的姻亲关系而受到李鸿章的关照,但张文宣最后的英雄之举也未辜负李鸿章的栽培提携之恩,青史留名。
刘公岛
的确,他们被日本人打败了,但他们在战败时不苟且偷生,而是在给上司留下信件后自杀殉国。那些信件无疑非常引人注目,但我们很难指望它们能公之于众。不管这些军官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是否像他们离开时表现的那样,但至少他们在展现一个中国人的爱国精神方面做出了贡献,他们向世人展示:在四万万中国人中,至少有三个人认为世界上还有一些别的什么东西要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纽约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