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决定婚姻好坏的关键,大多数人都错得离谱!

陈曼心理 2024-03-08 16:27:50

女性选择婚姻时,什么最重要?

有人说“找到一个好的对象最重要”。那么,什么样的对象才算是“好对象”呢?

“最好找一个只对我好的人。”

“不对。应该找一个本身就好的人。人品好的人才懂体面,不会过分伤害我。”

“本身好,但不对我好,不也是白搭吗?”

“所以,我们应该找一个本身就很好,又对我很好的人结婚,这样婚姻才能幸福。”

其实不然。只对你好的人,未必人品好;人品好的人,未必对你好;人品好对你又好的人,这种“好”又未必能长久。

难道婚姻天生就与我们追求幸福的背道而驰吗?难道婚姻必然就是爱的坟墓吗?是不是不管我们怎么选,婚姻都必将走向同床异梦一地鸡毛?

出问题的,不是婚姻本身,而是你对婚姻的认知和观念。

不知道你发现了没有,在“应该嫁一个本身就好的人,而不是只对你好的人”,这一表述中,似乎婚姻幸福的关键在于,找到一个特定的人,这个人只要具备了“人品好,或只对你好,或人品好对你也好”某个特质,你就能拥有一段高质量婚姻,收获幸福。

在这种观念下,本应是两个人心心相印共同运营的婚姻,变成了“对方”的独角戏,只要他足够“好”,就能为你的婚姻上一份一辈子的巨额保险。

你呢?你的价值呢?你的存在呢?你似乎在你的婚姻中隐身了,你好像不再需要付出任何努力,只因为选择了一个“好对象”,只因为伴侣“足够好”,你就能坐享从天而降的幸福。

抱着的这样的认知,你实质选择的并不是“好对象/好婚姻”,你其实真正选择的是玄之又玄的“好运气”。

只要运气足够好,你就可以遇上好对象,而运气不好时,你又可以轻易卸责,将婚姻不顺怪责到命运之类的玄学上。

01没有“非好即坏”的绝对标准,硬卡着“标准”的婚姻只会走入死胡同

这个世界上,怎么没有“好对象”呢?

不说电影小说了,就说日常生活中,常听见同事们朋友们的老公又上进、又交游广阔,还懂得照顾家庭,不只对老婆好,对老婆的家人也非常好。这怎么不算是“好对象”,于是你也想着照着这个模板择偶。

你发现了吗?

这些“好老公”,存在于别人口中,存在于朋友圈炫图里,存在于聊天中。但再好的老公,也总有被吐槽的点,夫妻间总有吵架的时候。

这是因为人非完人,世界不存在真正的“完美对象”。

很多所谓的“好对象”,只是暂时的、当下的表象而已。

当你企图用别人口中世俗眼中的“好对象标准”成就自己的好婚姻,在漫长的人生中,在复杂的人性里,你的期望反而会一一覆灭。

首先,“好”意味着一种标准,这个标准将婚姻对象绝对的、粗暴的划分成了两个部分,一种是“好对象”,其他都是“不好的对象”。

实际情况却是,你希望找一个“对你好的”或是“人品好”的人,除此之外你同时还期待这个“好人”帅气、温柔、多金、幽默……

甚至一个大众认为“好对象”,并不止具有诚实等品质,应该有个性魅力,还要成熟稳重,甚至情绪稳定,在这样的标准上这个“好对象”还需要和你有感情基础,和你价值观一致,有能力与意愿在漫漫人生中与你相互扶持。

发现了吗?所谓“好对象”,其实并不只有你表述的“对你好/人品好”,我们对于好对象的潜意识中包含了太多定义。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大概99%的人都要被划在“不好的对象”那一部分。

你也许会说:“我很现实,我没有那么多标准,我就只希望找到一个人品好的人,诚实善良,有担当,负责任而已。”

那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好”。

当“好”作为一个修饰词去形容一个人时,你更容易找到那种表演出来的“好”,俗称“好的人设”。

请注意,在这里并非是指表演不对。毕竟人设是每个人都有的东西,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展现自己想要展现出的一面,快速拉近人和人之间的距离。

“好”正是普通人最容易塑造的一个人设。

你大概率听说过在办公室里任劳任怨永远冲在第一线的“老好人”,在家庭中无怨无悔永远为家庭成员买单擦屁股的“老好人”,在社会上为兄弟两肋插刀的“老好人”等等。

“好人”这一人设,不排除这个人本身品行端正懂得是非爱憎分明,但“好人”也许只是某些人为了迎合社会规则和社交需求为自己套上的一层伪装保护色。

这些硬凹“好人人设”的人,特意地在人际交往表演“好人”,同时刻意地掩饰真实本性,在没有足够时间去了解对方的情况下,大多数人很容易被迷惑。

即使是在恋爱时期,也很难分辨他的真心和假意,一旦与其结婚,他的真实面目暴露后,人设崩塌,你本为自己挑选的好婚姻就成了亲手为自己挖的大坑。

除非他能成为“人设本设”,不然他就因为无法做自己,使得你们的亲密关系走向扭曲。毕竟面对自己原本就没有的东西,很难能有人将人设完美忠实地持续扮演一生。

当然这样人设扮演只是一种极端,我想与你讨论的是另一种更为普遍更为隐秘的“好人人设”。

其实更普遍的人如同我们,认可尊重、诚实、体面等好品质,同时也希望在不负自己的情况下,尽可能做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好人”。

但实际情况是,在这个社会上我们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伪装自己,不得不在一定程度上对某些明显不公平的行为保持缄默。

这就让人在某些时候看起来是个“好人”,又在某些时刻显得不那么“好”。

而且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我们对于“好人”的看法和感受也在变化。

有的人处于相对公平顺遂的环境中,因此他能较好地保持自我;有的人却会因为环境经历的打击和磨难,可能想要卸下“好人人设”,去谋求新的人设。

一个拥有“好”人设的对象不等于好婚姻。复杂且时刻在变化的人性,让你所谓的“好对象”不可能永远保持百分百的风度、百分百的忠诚、百分百的体面、百分百的爱与尊重。

即使这个人能一直将好人人设坚持到底,但“好人”在当下的社会语境中已经变质。我们常常听说的“老好人”更多是个贬义词,而在其他文化中,也有“nice guys finish last”的说法。

为什么一个“好人”,反而会是不好的呢?

很多研究发现,好人往往不是幸福的那个人,容易“讨喜”的人,生活满意度很低,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可能更加压抑憋屈。

“好人”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自证情结者。

他们一如既往地将别人的需求放在自己的需求之前,认为要让别人喜欢接受自己,就必须按照别人认可的方式为人出事,他们往往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心甘情愿地陷入他人期望的牢笼,却让自己崩溃。

通过这些表现,我们不难发现,有些“好人”或多或少都有表达障碍。

他们认为说出自己的需求就意味着会受到排斥,会给他人造成不便的,并失去已得到的认可和支持,因此他们会选择压抑自己,不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需求,尤其是愤怒、怨恨、忧伤等负面情绪。

以圈外人或朋友的角度去看待一个人,与以婚恋的角度去看待这样的“好人”,一定是完全不同的结论。

往往传说中的“老好人”,才是在婚姻之中把另一半直接逼得近乎疯狂的人。

因为一直享受着“老好人”的称号,他们往往对自己的“好”毫无怀疑。以至于在亲密关系中,不允许你提出任何意见和建议,他们往往固执已见,可能他不会与你发生正面冲突,但他一定不会采纳和真正接受你的想法。

同时,他们习惯了别人的好评,无法接受你的反驳,他们经常说的话便是:“从来没有谁说我人品不好,如果我们处不好,那只会是你的问题。”

同时你又似乎不能找到一个发泄口,因为没人相信“老好人”会做出不符合情理的事情来,甚至有人会认为是这个好人受到了欺负。他们只会说:“你太强势了,他那么好个人,你是怎么跟他吵起来的?”

婚姻以外,任何人看到的表层现象都可能是假的,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人才会深有体会。“好人”从来不等于好婚姻,你以为找到了一个“好对象”,却没想到进入了一个痛苦绝望的围城。

对于大多数的普通人来说,我们只能拥有不完美的对象和婚姻。

用万分之一甚至千万分之一的侥幸,为自己的一生幸福下赌注,风险极大且很容易人财两空。

当你发现你想要的“好”无法满足,你又会用什么条件和标准来定义所谓的“好对象”呢?

为了实现自证目标,你若选择符合大众却不适合自己的标准,光有“好婚姻”空壳的你,甚至都无法言说你的婚姻痛苦。你若选择适合自己却与社会有差距的标准,婚姻又无法满足自证价值的需求,在婚姻中的你同样会觉得苦不堪言。

是的,对“好”明确的择偶标准会帮助你更容易地筛选合适对象,也可能会反而会成为你婚姻的束缚。它会限制你的潜在选择可能,会让你对自己和伴侣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从而迷失在选择中。

更可怕的是,在一生中你会遇见很多人。如果卡着标准去寻找幸福,你会越来越故步自封,用别人的长处对比伴侣的短处,从而越来越发现伴侣的不堪。

永远有比现在伴侣更诚实的人,下一个永远会比这一个好,甚至在不同年龄段的你对于“好”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时时变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比较到最后,无论是怎样,受伤的永远是自己。

当我们企图凭借伴侣的自觉,来稳固自己的婚姻和收获幸福时,将婚姻的质量高低完全寄托在对方的人品或当下对你的情感上,试图用“一时好”成就“一生好”,那么你的婚姻未来大概率会让你伤心失望,甚至伤痕累累。

这种看似从心的选择,却将自己幸福的权利交付给对方;看似自主的选择,却不信自己的能力而将幸福的可能寄托于自己的命运,这大概率就是“自证式婚姻观念”。

对你来说,结婚并不是双方情之所至的水到渠成,而只是为了证明自己值得幸福值得被善待的方式。

婚姻对你来说,是一种证明社会价值和满足心理认证的“成果”。

02只追寻“好”的标准,更容易掉进“自证陷阱”过得不幸福

毫无疑问,我们都一些内心的缺憾。

在长大后,我们试图用努力和选择,治愈曾经的缺憾,从而拥有更好的人生和幸福。

但对缺憾过于执着,又对质疑过于看重时,你往往会花费很大的努力去证明自己不是他说的那样,要证明自己有价值、是对的,这就是自证情结。

人生的大多数烦恼和不幸的起源,就来自于总想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自证情结。

认为只要找到“好”的人,就能拥有好婚姻,这样的观念逻辑意味着需要借助“好的人”来证明自己值得。

你要的不是爱情或幸福,你真正要的是别人眼中的自己,是喜欢被“好人”喜欢的感觉。

因为和大家认证的“好人”结为夫妇,那会让你觉得,你也是个“好人”,你值得被爱,被善待,以及被幸福。和这样的“好人”共度人生,会让你觉得未来不再是高风险的。

换句话说,你对未来有担忧有恐惧,你甚至认为仅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和驾驭风险。你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和价值,既希望靠选择“好人”来规避风险,又希望当风险真正到来时,伴侣会因为“人品好/对你好”,而做出有利于你的选择,因此尽量降低你被伤害的可能。

这也许是保护自己的一种方式,但绝对算不上的是真正的幸福。双眼只看着“好对象标准”,一心想着追求幸福,反而容易掉进自证的婚姻陷阱,破坏的不止是你的婚姻,还有你的人生。

01自证=自我消耗,主动伪装下的被动思维,看似主动实则被动

在自证式婚姻观念中,为了实现自我价值确认,为了凸显自我的社会价值,你看似可以在“对你好”或“人品好”中进行选择,但你实质上毫无选择。

不管最终你决定和什么样的人结婚,你都更深层次地走入了社会舆论标准的圈套中,你也许会有一个人人称羡的“好对象”,但也只有你才知道“好婚姻”背后那些无法言说的伤痛。

看不见真实的自己,也不清楚自己对于爱情婚姻的实际需求,一股脑儿地照搬别人认为的“好”,实质是你不敢面对自己的真实欲望。

为什么我们无法面对真实的自己呢?

并不是因为我们的欲望又有多丑陋或不堪,真正让我们无法接受的是,我们的能力无法匹配上我们的欲望,但同时又无法处理欲望和现实的不平衡,与其痛苦,不如回避的这样一种情绪和状态。

“既然无法实现自己的欲望,那么就按照别人那样活好了。”于是你放弃了自己,按照社会标准随波逐流。但在某些午夜梦回时,你又会为了被深埋在心底的自我顾影自怜。

人的真实需求,是无法回避。你一边觉得委屈,又一边害怕做自己要付出的代价。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爱与不爱、有没有感情基础的婚姻是完全不同的两种体验。

你盼望着小说电影里那样的轰轰烈烈的爱,但又劝说着自己“现实中哪有那样的,找个好人,起码不会受伤”。即使你幸运地遇见了命中注定的那个他,也许也会因为“他”这样那样不如社会标准里的“好”而放弃。

于是你将自己的命运和幸福交给了他人或看不见的命运,如同将刀交给了想象中的幸运,在渴望好命的焦虑中,又忧虑着不知何时刺向自己的利刃。

因为你自己也清楚地知道,靠对方道德和人品而维持的婚姻,是多么脆弱。

02自证=自我毁灭,慕强外衣下的恐弱心理,看似上进实则自伤

人们总是将目光放在强者身上,对他们赞不绝口,而对待弱者时,总是贬低、批评。强

者并非完美,弱者也有可取之处。非理性的盲目慕强,最终都会走向毁灭。

慕强,指敬佩、崇拜、喜欢比自己优秀的人的心理,从而会让自己的目标也变得苛刻而远大。尤其是本身就有自证情结的人,特别喜欢用自己的短板和弱点去进行对比。

自证情结的人,对于所谓的强者,大部分的光环,都是自己赋予上去的,一味地去追求那些本身不具备的品质。对于有自证情结的人来说,可怕的是慕强的另一面——恐弱。

当你越是慕强,就越是恐弱,越是对自身弱点极度担忧和害怕,对失败和挫折产生强烈的恐惧。为了消除恐惧,你不自觉地开始以自我磨损的方式,改变自己,期望变成想象中的强者。

于是,你期望找一个“好对象”来证明自己不是想象中的那般不堪,这也同时意味着你必须也变成社会标准中,那些所谓“好对象”眼中的“好姑娘”,才能获得他们的青睐。

你开始自我改造,主动地磨灭那些原本闪光的、独属于你的品质,变成了一个毫无特质泯然众人的人。也许在初期,你的“好”能吸引到一些追求者,但长期相处下来,没有个人魅力是无法长久地吸引别人的。

执迷于自证的人,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习惯性地以社会标准来为人处事,为了符合大众标准,而主动放弃了个性,没有任何魅力可言。

通过自我磨损和自我毁灭,你妄图塑造出一个新的你,一个别人眼中的“好姑娘”,一个婚恋市场中抢手的“好妻子”,以此来维护你的恐弱心理。你可以成为任何人,唯独不是你自己。

无论是自我消耗,还是自我毁灭,自证情结不仅会让你的婚姻选择陷入绝境,也同样会让你的人生走向无助与迷茫。

现在我可以回答你的问题了,面对“应该嫁一个本身就好的人,而不是只对你好的人”的说法,我认为,与其嫁一个好的人,不如先成为那个“好的自己”,再找一个“足够尊重自己的人”。

03婚姻幸福的核心,不是“自证”好或差,是尊重

正如巴尔扎克所说:

“婚姻的幸福不完全建筑在显赫的身份和财产上”。

一个人即便找到一个有身份和财富、有才华与品质的人,也并不代表婚姻就能够幸福。

婚姻,从来不是找“好对象”来证明自己价值的手段。幸福,也从来不是靠“证明自己值得”就能轻易得到的奖赏。

01幸福的第一步: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感受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自我形象,对自己的看法如何以及能够全然的接受自己,将会影响到一个人的全部,包括学习,工作,人际交往和家庭生活。

大部分我们,并不是生来就拥有各种优势资源,但普通的我们也希望通过逆袭,过上幸福的生活。这点无可厚非,但将自己幸福的全部寄托在命运或婚姻上,注定会失望。

陷入“自证陷阱”,被“自证式婚姻观念”控制的人,总是不能正确的看待自己,在做任何事情时都会怀疑自己的想法和能力,甚至完全否定自己,无法发挥自己的智慧和潜能,无法利用已有的优势,走不出适合自己的道路,当然更不可能脱颖而出。

而拥有自我尊重的人则相反,高自尊的人高度喜欢和热爱自己,对自己有明确的认知和评价,接受自己的缺点与局限,勇敢面对自己的错误。他的自我价值感来自自我本身,而绝非外界或者世俗评价。

这个世界对女性从来严苛,“白幼瘦”的相貌身体、“贤妻良母”的婚姻、“任劳任怨”的家庭角色、“温柔仔细”的职场形象,你是否在无意识中接受了这些不成文的观念,并不自觉地按照这些标准塑造着自己?

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的身体和外貌,尊重自己的个性和感觉,不要和它较劲,接受自己的平庸和瑕疵。

让我们先抛弃那么对于“女性”的标签,坐下来好好看看自己,用心去挖掘自己的优点。

无论过往如何,生活经历如何,教育程度如何,你总会有自己的优点。只有不断的探索自己,不断发现多层面的自己,才能更完整地的表达和展现自己。

一个人总是要有所成就的,我所说的成就不只是大事业,也不一定是丰功伟绩,只要是对他人、对社会做出的有意义的事情,同时对自己也有益处,都可以被称为成就。

成就是尊重自己的真正源泉,强大的自我尊重是通过取得一次又一次实际的胜利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因此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不断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解决困难,才能学会真正地尊重自己。

当你学会尊重自己,学会与自己对话,那些曾经的自证情结就会逐渐消失,因为你会发现太在乎别人的感受,太迎合别人的期待,只会让自己受尽委屈,只会让自己变得不是自己。

是啊,面对社会的冷漠、人性的复杂,我们的都身不由己无力摆脱,这个世界有太多我们无能为力的事情,但对自己的打磨和塑造,却是我们唯一可以把握和掌控的事情。

不必讨好任何人,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就是世界对待你的方式。

找到自己认定可贵的、值得坚持的事,然后抛弃形式和思想上的束缚,按照自己的心意选择生活的方式。

02幸福的第二步:抛弃非好即坏的标准,找一个像你尊重自己那样尊重你的人

一个“好对象”,指向了条件和标准,而我们前文已经谈到了条件和标准对于婚姻来说并不是核心关键的元素。

而“足够尊重你的人”,则指向了你。

这个“足够尊重你的人”,了解你、懂得你,愿意用朴素真挚的方式来对待你。不是撩,不是套路,就是那种单纯的,且以你能感受到、能让你舒适的方式对你好。

他与你对家庭、责任、人品和婚姻等方面的看法一致,他了解你的期待和底线,他愿意尝试理解你的处境和立场,总是尊重你的想法和感受,支持你的选择和决定。

即使面对矛盾和分歧,他会在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正确地向你表达他的感受和需要,聆听你的思考和想法,从而和你一起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这个“足够尊重你的人”,会像你尊重自己那样尊重你,会像你爱自己那样爱你,爱你的优势和长处,也同样爱你的缺点与短板。

他会尊重你的生活方式和喜好,不会轻易按照自己的习惯和喜好去改变你。他懂得你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随他摆弄的附属品。

和这样的人在一起生活,没有任何包袱,根本不用伪装自己。你可以尽情地做自己,因为使得你们结合的从来不是那些世俗的标准,而是两个人灵魂的共振。

他也必然是一个尊重自我的人,这样才能与同样尊重自己的你。

相互支持同心协力,用丰富的物质、独立的人格和的双方的默契,战胜现实的挑战和琐碎的日常,朝着一生的幸福携手前进。

很多时候,拉开人与人之间差距的,正是一个人是否能认识自己,是否能发挥自己的优势和长项,能否战胜自己的短板和局限。

在面对人生的重大选择时,我们才能不被动的接受,不为了证明自己而自我消耗盲目自证,而是主动追求自己的幸福,主动选择自己人生的方向。

在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里,愿每一个你都能保持清醒的头脑,活出自己喜欢的样子,收获属于自己的真实的幸福。

-END-

本文首发知乎平台:陈曼、王筱、张妍

侵权必究!

0 阅读:35

陈曼心理

简介:专业解答情感问题,教你如何理性去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