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穷到吃土,到底是谁在偷偷吃肉?

房产小毛驴 2024-06-14 10:19:09

大概从2021年开始,不时有老铁来和我诉苦,有说工作不好找的,有说物价上涨的,有说生意不好做的,有说孩子难管教的……

原来只是零零星星,而这些「诉苦」在今年达到了高峰,我几乎每天都收到老铁们各种各样的私信。

当然,也不是只有广西的老铁在吐槽。

上个月,我刚从西藏回来,连着云贵走了一遍,6月初我又去广东走了一圈,加上今年春节那会,我回了一趟老家,顺带走了华北、东北的主要城市。2024年上半年,我的足迹走了小半个中国的主要城市。

一路上朋友、朋友的朋友、路人、游客,大家似乎都在讨论一个共同的话题:这年头,钱越来越难挣了。

为什么今年大家都开始普遍有这个感受?咱们得从头说起。

GDP一直在涨

为什么大家还是感觉经济环境差?

「大环境不行啊」

不管什么人,在谈到经济的时候,开头总是要来上这么一句。

前年这么说,去年也是,今年还再说。

明明一直以来国家GDP都在增长,2021年同比涨幅还是近10年来最大的一年。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

明明2024年,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5.3%,放在国际上能在这个体量还保持这个增速也是很难得了。

大致梳理,大部分人经济体感不好,主要来自于两大方面:

1、就业。网络上裁员降薪的新闻一抓一大把,很多行业熬过了三年疫情寒冬之后又进入了市场需求下降的寒冬。特别是往年最赚钱的金融、互联网、教培等行业一片哀嚎。

根据工信部信息,今年1-4月,以高增长和高利润著称的互联网企业利润同比下降近20%

2、房市。这两年全国房地产市场几乎是一片惨淡,房企暴雷这些就不用说了,作为吸收国民财富最多的载体,房地产「下行」也就是国民财富的「下行」。

大家都在讨论着工作难找,生意难做,生活成本越来越高……

为什么呢?

僧多粥少,很多人都在说。

归根结底,中国经济结构变了:传统的中低端制造正在向高端制造转变。

传统中低端制造业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高端制造业多是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企业。

早期我国借助人口红利,使中低端制造业狂野生长,大部分企业只关注「增量」而忽略「提质」。

在近年人口出生率快速下降、人口增长转负的情况下,其生存空间只会越来越小。

随着国内经济结构持续转型,高端制造在拉动出口、GDP增长的同时,也为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阵痛」。

举个例子,一条生产汽车的流水线仅需不到10名工人,而生产同等价值的服装却需要几百工人。其中的巨大工作岗位差,过剩的劳动力,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无法进入高端制造业,只能被迫流向其他行业,各业的「内卷」也就是这么来的。

想想看,这两年,干房地产的,是不是有不少人都跑去开滴滴……

很扎心地说,时代在进步,但也筛走了大部分能力不足的普通人。

不是钱不好赚,是跟不上时代的普通人难赚。

那么根据能量守恒定律,钱都被谁赚走了?

钱都被谁赚走了?

都说穷到吃土,到底是谁在偷偷吃肉?

从各个企业排名榜单里可以窥见一二。

图标根据2022年各企业发布营收成绩,以及胡润、财富等榜单统计

根据泽平宏观数据,我截取了民营企业百强中的前20强,如上图。

最赚钱的三家企业分别是:京东、阿里巴巴、华为。

再仔细梳理这些上榜的民营企业,三大类行业最赚钱:

1、互联网及相关服务行业

2、高端制造业(电子设备、化学制品、机械器材等)

3、冶金

这其中,互联网有多赚钱?网上流传这样一张图:

按照这个换算下来,字节跳动每天赚5.5亿,腾讯每天赚4.31亿,赚钱速度比印钞机还快。

以上这些赚钱行业大家都看得到,在大家都忽略的地方呢?钱被谁赚走了?

给大家再举两个例子——

1、流量为王的生意:短剧短视频

「7天写完剧本」「一周拍完100集」「24小时充值千万、8天流水破亿」,几个关键词足以概括短剧行业的财富神话。

根据中国新闻周刊报道,中信建投研报指出,在2023年,微短剧行业的月充值金额已从6月份的4000万元增长至10月份的6000万元,预计全年将达到200亿元至300亿元,相当于中国电影票房一半的体量。

前不久塌房的网红「王妈」,靠短视频短剧爆火,有人梳理王妈履历,2021年大三,就已经是千万粉丝网红,月收入达到70万,2023-2024年转型拍短剧,2个月广告收入达960万……

2、做中间商赚差价:二手回收

还记得吗,前段时间我和老铁们分享过,今年南宁二手餐具特别多,因为倒闭的餐饮店特别多。

不仅仅南宁,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累计新增注册量超300万家。另一方面,全国餐饮累计吊销量也超百万家。

这些餐饮店,一开一关之间,二手设备回收商们才是行业里躺赢的那批人。

他们以极低的价格从关门店铺手中收购设备,再卖给新一批满怀希望的入局者。

有知情人说,在圈内,9成新的设备大部分会以原价3折的价格收购,再以6折左右的价格卖出。但如果遇到不懂行的买家或卖家,价格可能完全由回收老板来定。

身边的普通人,到底谁在挣钱?

是的,先声明,咱们说的是普通人。

先定义一下普通人的标准,简单概括是「三般的」:学历背景一般(非985,非211,甚至非本科),资源背景一般(既不认识什么大领导,也不认识什么大老板),财务状况一般(没有现金,但同样也没什么大额负债)。

我观察了这几年身边的普通人,有人失业2年至今没有工作,有人创业失败负债累累,有人蝇营狗苟得过且过。但同样也有人踏踏实实,把日子经营得有声有色,至少在当下的环境里看起来,他们过得不错。

那么身边的普通人,到底谁在挣钱?和老铁们分享我身边几个例子。

案例一。

朋友的友仔阿强。80后,28岁的时候从东莞回南宁打工,在朋友的介绍下当起了护工,是的,你没有看错,男护工,24小时贴身照顾没有自理能力的病人吃喝拉撒那种。日薪300-350元不等,平时还有家属给的一些辛苦费,病人的感谢费等,月收入1.2万元左右。

在南宁当护工7年时间,阿强从医院照护到家庭照护都做过,细心细致积累了不少客源,目前,靠着做护工以及帮病人介绍护工工作,阿强目前月收入稳定在1.6万元左右。

这样的收入水平在南宁绝对称得上是高收入。

案例二。

某补漏店老板老黄。我来南宁15年,认识他也15年了,他在南宁开的补漏店(屋面、墙壁防漏水那种)已经超过20年,和他同一条路上的店铺的业态、老板都换了好几轮了,他的店依旧没有倒闭。

那老黄赚不赚钱呢?

前段时间,在尝试各种补漏方法不行之后,我请他去帮忙补漏,他用15分钟涂抹了自家秘制的防水涂料,帮我搞定了漏水,而我花了2000元钱。这样的业务,他每个月稳定在10单以上。

案例三。

友仔阿方,原来是广告公司设计助理。在公司没有什么存在感,因为觉得工作无趣辞职回家摆弄视频,凭借着良好的设计天赋和创意,他无意中成为南宁本土拥有百万+粉丝的网红,日常广子的收入是以前在广告公司坐班的十几倍。

好了,三个案例,我并不想说他们挣钱有多容易,或者是号召大家去做和他们相同的工作,而是在这几个案例中,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哪些赛道的可操作性强、可以尝试。

首先是人力资源型行业。

案例一就是典型,这类行业不要学历、技能,也不需要经验、颜值,就是单纯拼体力、拼服务意识,拼你能不能坚持做下去。这种类型的行业有月嫂、保姆、家政,前提你要能吃苦耐劳,不怕累,体力好,挣钱的欲望够强。

做月嫂,能熬夜,还要有耐心,考验体力

其次是专业技术赛道。

就是案例二老黄这种类型的,掌握一门实用、有庞大需求的技术或者核心技能。这样类型的工作还有水电维修、机械师、空调技术员、电工焊接等,这些工作,不管是公共设施维修还是住宅安装还是工业生产领域,都有需求。

再次是网红短视频行业。

就像案例三的阿方这样,平时比较有表演欲,思想又鬼马,更容易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我相信一句话:360行,行行出状元。

每个网红的细分类别都有其受众,比如瞄准中老年群体的一笑倾城、社畜打工人的嘴替papi酱、靠复古怀旧脱颖而出的郭有才等等,他们的成功都是在不停地发现细分赛道。如果有你有摄影或者剪辑特长,自己也能折腾出一些爆款。

当然了,还有很多新赛道,比如浪漫经济(为情侣、爱人定制仪式感)、单身经济(为个人定制旅游、饮食、休闲)、宠物经济(宠物洗澡、按摩、医疗)等等这些都是新兴的赛道,但是我并不是十分推荐大家去做,因为这些行业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会有生产资料的前期投入,比如物料、店面、仪器、设备等,简单来说,万一失败了,你还得亏这部分钱。

这段算送的

最近,我在辅导儿子作业,无意中翻看了他的作文本,开头第一句话就把我雷到了:「家人们,欢迎来到咱们的直播间。」

不知道是该高兴还是该难过。网红挣钱现在是连小学生都知道的事情。

高兴的是这孩子紧跟时事潮流,没啥信息差。遗憾的是,连小孩子都想着去做网红,实体还有谁会愿意去做?

写这篇的目的不是想给支什么赚大钱的招数,而是想给大家度过当下「寒冬」提供一些思考和启发。

最后我想说:跟对大势,不要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冒险,这年头不亏钱都算赚了,祝我们都能熬过这个寒冬。

0 阅读:5

房产小毛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