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人生?(看到流泪)

白梅说情感 2024-06-21 20:34:42

有人说,人生的意义,是去经历。

在有限的生命里,去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见过了天地,就知道了人的渺小;见过了众生,就知道人的活法多种多样;见过了自己,就能晨昏定省,不断地完善自己。

如果你问,何为人生?

我想,人生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醒悟,在经历中成长,在成长中经历,面带着微笑去生活,才能不负此生。

01 人生是一场历练

余华的《活着》里描述了一个苦命的人:福贵。

他经历了许多苦难,从衣食无忧的公子哥,到被人抓壮丁,又到回家务农,靠自己的双手吃饭,一步一步活得异常艰难。

原本以为,一切都会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谁知命运给他一个又一个的重击。

儿子有庆因为献血而死;女儿凤霞生孩子大出血而死;女婿搬运石板被夹而死;外孙苦根因为吃豆子撑死。

一直不离不弃的媳妇家珍,因为积劳成疾撒手人寰。

最后,只有一头也叫福贵的牛陪着他度过人生中剩下的日子。

余华说:“没有什么比活着更快乐,也没有什么比活着更艰辛。成年人的世界,深夜疗伤,清晨赶路,已是常态。”

人生是一场历练,仅仅活着,就已经耗费了不少人的心力。

命运的齿轮怎么转动,无人知晓,它要给我们留下什么,我们也全然不知。

人生就是一条起起伏伏的路,怎么走全凭自己选择。

偶尔在夜深人静时,会想起社会的复杂,会想起生活的艰辛,会想起复杂的人际关系,会想起逃不开放不下的责任。

每天忙忙碌碌,亦步亦趋,无数个忙不完的今天,还有想不到的明天,最后却不知道自己会倒在哪一天。

虽然如此,我们依然要在生活中悲喜自渡,修炼自己。

活着,不必让人生有意义,只要心态好,只要不沉溺过往,只要健康地活着,已经赢了一大半了!

02 人生是一场修行

人生是一场修行,修的是一颗平常心。

生活中,有太多的人因为心中的执念,因为过多的欲望,跟自己较劲,跟生活较劲,终日因为求而不得感到万分痛苦。

一代大儒王阳明曾说:

“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年轻时的王阳明,经历两次科考失败,他却说:“世人以不第为耻,吾以不第动心为耻。”

面对失利,王阳明能泰然处之,回家后继续安心读书,内心平静如水,而不是惶惶忧虑。

正德十四年,王阳明在平定“宁王之乱”后,被小人构陷他与宁王勾结。

皇帝听信了谗言,派人围困王阳明,不明就里的人还在门前对王阳明大肆辱骂,骂他与宁王勾结,还贪污了宁王府的大部分家产。

面对如此境地,王阳明不仅没有懊恼,还安心地给学生讲学。

直到后来,两位与宁王交往过密的太监害怕王阳明检举他们,从中斡旋,这才让王阳明沉冤得雪。

还有“阳明洞”悟道,无一不在告诉我们,人这一生,从头到尾体验的不过是我们内心的感受而已,丢掉世俗的枷锁,才能真正走向宁静和自由。

世事变化无常,倘若心浮躁了,容易看不清这个世界,不仅损害身体,对问题的解决也毫无帮助。

若能怀揣一颗平常心,行平常事,坦坦荡荡、荣辱不惊,不执着,不着急,修心修行,自然能从容自洽,过好此生。

03 人生是一场醒悟

茨威格在《断头王后》中写道:

“她那时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

都说人是叫不醒的,只能痛醒。

想想人这一生,不曾经历过风雨,就难以迎来彩虹,不经历生活的苦,就很难知道读书的重要性。

曾看过一个采访。

富士康一位叫陈茉莉的00后女工,每天在流水线上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工作着。

工作机械呆板不说,还要常年忍受老员工的排挤,身体不舒服了不敢请假,辛苦工作,每月却只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

陈茉莉面对着镜头,潸然泪下,她告诉记者,真的很后悔没有最好的年纪好好读书,如果自己坚持读书,或许日子就不一样了。

人就是这样,上学的时候,老师、家长苦口婆心地劝我们好好读书,但绝大多数人不以为然,直到走向了社会,才发现自己曾经的放纵和懒惰,最后毁了自己。

人教人,教不会,事教人,一次就好。

能说服一个人的从来不是道理,而是南墙;能点醒一个人的从来不是说教,而是磨难。

人啊,要么活在盛开里,要么活在凋谢里,要么活在不安中,要么活在自在中。

每一个优秀的人,都曾经历过一段沉默的时光,那段时光,不抱怨不诉苦,不躺平不懒惰,日后说起时,连自己都会被感动。

那些及时醒悟的人,能用自律去撬动自由,能正视自己的不足,加以改正。

醒悟了,就会对自己负责,对人生负责,即使泪如雨下,汗水湿透了后背,也能问心无愧地说一声,这就是人生!

0 阅读:3

白梅说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