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挺进大别山,是解放战争之中的奇迹壮举,在共和国军史上留下了辉煌璀璨的一笔。然而,这一壮举也是付出了惨痛代价所换来的。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画像在挺进大别山之前,刘邓大军共有42万人马之众,数量位居当时解放区的兵力之首。挺进大别山之后,这42万人马竟然只剩7万了。那么,其余35万人马去了哪呢?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真的损失这么惨重吗?
事实上并非如此,这35万人马的去向,远比我们想象之中要复杂。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画像42万大军从何而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之前的42万人从何而来。要知道,刘邓大军的基础是129师,129师组建于抗战全面爆发的那一年,兵力最初仅有一万多人。但同时,这批129师也是将星云集的一个师,诞生出一大批杰出将领,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热血青年参军入伍。
刘伯承与邓小平雕像正因如此,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这支军队就扩充了九个团的规模,总人数高达4万人。刘伯承治军求精不求多,其它根据地大多都是基干武装比正规军多,129师却是真坚持正规军大于基干武装,所以即便是抗战结束之后编制解放军时,刘邓大军手底下的42万军队里,主力纵队都占了28万人,基干武装仅有14万人。
刘伯承如此治军用意,显然也是为了在江山版图上大干一场。正因如此,解放战争之初,刘邓部队的质量当时解放军部队之中质量最高的存在,而刘伯承与邓小平也善于用兵,带着手底下42万大军在中原四省之间腾跳挪转,将国民党打得晕头转向。
刘邓大军雕像千里挺进大别山按照原计划,刘邓大军将东连罗荣桓、西接贺龙、北承聂荣臻,将整个北方的江山版图连成一片,收入共产党的囊中。但现实局面往往不尽人意,给予了所有人当头一击。在蒋介石的钢铁洪流下,先是中原解放区的大片沦陷,紧接着华东地区也岌岌可危,唯有粟裕的部队还在华东地区苦苦支撑。
解放战争画像由于国共双方武器兵力水平的悬殊,粟裕可供回旋的战略空间也越来越小,局面急转直下。就连陕北革命圣地延安都惨遭围攻,中央小组不得不紧急转移。至于各个残存的根据地,也因长期被敌人久久围攻持续消耗而面临后勤供应不足的窘境,其惨烈状况可想而知。
无奈之下,经过中央小组的讨论,最终艰难做出了挺进大别山的决定。之所以要挺进大别山,是为了将我军主力从内线打到外线,替华东野战军分担外线作战的压力,并且南下突破扭转战局,将了蒋介石的军,好剑走偏锋、出奇制胜。而精锐部队占比较多、长期后方作战的刘邓大军显然最适合挺进大别山的这个任务。
挺进大别山战略示意图在得知挺进大别山的战略指示之后,除了邓小平与刘伯承,大多数人都并不理解。毕竟刘邓大军是目前军队里经营得最好的那一个,干嘛放着好好的根据地不管,一路凶险南下呢?好在政委邓小平召开了石林会议,这才把所有人的思想工作做好。
毕竟如果刘邓大军再不寻求突破,在国民党的逐步围剿之下,粮草不足也是迟早的事情,这样反而会给当地老百姓增加负担。就这样,刘邓大军便抛弃了苦心经营的根据地,踏上了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壮举。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35万人去了哪?临行前,刘伯承和邓小平也根据粮草补给等实际情况进行了计算,最终只带了12万多人轻装上阵南下挺进大别山,其余人则驻守晋冀鲁豫地区的根据地,顺便充当后备力量牵制胡宗南、协助陕甘宁军区,以备不时之需。也就是说,消失的35万刘邓大军里,有将近30万人都留在晋冀鲁豫地区,并没有在挺进大别山的过程中全军覆没。
了刘邓大军强渡黄河但是,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壮举依旧十分惨烈。出发时正值雨季黄泛区,道路泥泞不堪,而十二万战士们却要在此时强行渡过黄河这道凶险天堑,实在是凶险万分。但是解放军们并不畏惧大自然的阻碍,坚信人定胜天,搭着玉米秸秆、原木扎的浮桥,硬生生地度过了汹涌澎湃的黄河,并甩开了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
在羊山集一战之中,刘伯承更是指挥大军将国民党军宋瑞珂与他所率领的66师包了饺子,将66师给全军覆没,并且活捉了宋瑞珂。不过,这场战役也让我军伤亡惨重,直接打没了半个纵队。以至于押送宋瑞珂的路上,一名干部因悲痛将宋瑞珂给暴揍了一顿。
强渡黄河画像为了加快速度、尽快到达目的地,刘邓大军还不得不忍痛将不易携带的重炮大炮丢在沿途,为了赶时间,一路走来许多倒下的战士都来不及被掩埋。可这一举动也造就了后来中野攻坚能力的不足。不过,事实也证明刘邓大军一路南下对国民党的威慑之深,凡刘邓大军所到之处,皆一片赤化之势,势不可挡。匆忙之下,蒋介石只能手忙脚乱地从别的战区抽调兵力拆东墙补西墙,极大缓解了其它战区的应对压力。
强渡黄河真实照片但刘邓大军还是成功挺进了大别山,就此实现了我军在革命战争史上的由守转攻,甚至直逼蒋介石的南京政府。出乎意料的是,大别山上并没有建立稳固根据地的条件,还是给一路奔波劳累的刘邓大军造成了后勤补给的巨大困扰,将士们一时之间面临着缺衣少食的境地,开始迅速减员。
在此期间,中野与东野为了支援刘邓大军,也曾陆陆续续派去了两万兵力,所以挺进大别山的总兵力其实是达到了十四万人的。可是一路走来,有将近七万人的战士们都“消失”了,可见一路走来的凶险不易。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据统计,这七万消失的战士们只有1.5万人是真正因牺牲和受伤失去战斗能力而消失的,剩下还有四万人在沿途留下工作,负责开辟新的根据地或组建地方武装去了。还有1.5万人,则是晋冀鲁豫时期从俘虏之中补充的“解放战士”,由于时间紧迫,没有给他们做好充分的思想教育工作,所以一遇到困难,他们便开溜逃跑了。
而这一大量逃亡的现象,也昭示着挺进大别山这一壮举的艰难和残酷。甚至于在一路逃亡的过程中,许多干部都认为这一举动是个严重的错误,可谓是九死一生。不过,后来的事实还是证明,千里挺进大别山的吸引火力和直插敌人心脏还是为全局战略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至于没有跟着刘邓大军一起挺进大别山的将近三十万的军队,则合并为华北军区,在后面去攻打山西了。而那支挺进大别山的刘邓大军,则为后来大决战淮海战役的胜利打下了重要基础。如果当初没有刘邓大军在西线吸引火力,也很难完成对徐州将军的包抄围剿,实现与华东野战军的东西夹击。
解放军战士因此,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无疑于是一次历史转折性质的壮举,再一次彰显出我军以弱胜强的能力,拉开了解放军全国范围内战略反攻的序幕。对于挺进大别山的壮举,刘伯承表示:
“我们一路走来所依靠的是人民,但蒋介石依靠的是碉堡。而这就是二野在大别山取得胜利,以及全国人民取得解放战争胜利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