胸怀抱负,意乱天下——道衍

排孜丽耶聊历史 2023-06-24 14:39:16

说到朱棣的起义,也就是所谓的“靖难之役”,都与一个“文臣”和一个“武将”有关。朱元璋的强势,让所有的仇家、大臣、皇子都闻风丧胆,当然,在朱元璋的高压统治下,朱棣的雄心壮志也被压制得死死的,就在这个时候,他碰到了一个僧人,一日,小僧人来找朱棣,说:“送你一顶白色的大帽戴戴?”朱棣心中一惊,王上加白,那岂不就是皇上?他看着那个少年,觉得很有才华,后来马皇后去世,诸位皇子都要请和尚念经,便将道衍接来北平,日后成就一番大事业,正是这少年。

道衍,又叫姚广孝,后世人称“黑衣宰相”,此人面容古怪,一双眼睛呈三棱状,被算命先生袁拱评价为“一只病虎”,睁眼就能杀死一条人命,将来必定会引起一场腥风血雨,与那刘秉忠如出一辙,姚广孝心中欢喜,心想此生定然不会默默无闻了。年轻的时候,他便开始研究阴阳术和兵法,准确的说,是屠龙之法。朱棣的野心很大,两个人很快就达成了协议,不过因为朱元璋的缘故,两个人都选择了忍让,虽然这件事可能也是他们一手策划的,但不管怎么说,朱元璋离开之后,大明的将领们也都离开了,只剩下耿炳文长兴侯,郭英武定侯,以及李景隆。一三九八年,建文二年,初登皇位的建文帝急于削藩,根本不在乎叔父以及世人的目光,这也算是给了病虎一个鼓动,让他出山的时机,没有任何理由,就这么做,实在是不好。这个道衍,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想要达到自己的目标,所以他向朱棣举荐了一个叫袁珙的相士,一个叫金忠的卜卦者,以此来增强朱棣的信心,那个时代,大家都相信鬼神之说,所以道衍才会在燕王府的院子里训练士兵,甚至还豢养了一批野鸭,用来掩人耳目,积累实力,因为整个北平,并不是完全属于燕王。

1399年,靖难之役爆发,因为张信的背叛,朱棣很快就控制了整个北平,并且掌握了大量的军队,按照姚广孝的提议,现在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扩张自己的地盘,不能再被牵制在北平,所以姚广孝留在了北平,辅佐世子朱高炽,朱棣率军出战,北平作为朱棣的根据地,地位崇高,所以朝廷派出了李景隆、平安、盛庸等人,想要攻打北平,却被姚广孝以一己之力击溃,并且与朱棣联手,将朝廷的军队打的节节败退,逼得朝廷不得不改弦更张。一四○○年,朱棣围攻济南三个多月,未能攻克,姚广孝觉得长时间无法攻克,军心涣散,应当退兵,朱棣也同意,于是退兵,但仍然遭到了官军的埋伏,最终在东昌城一役,张玉战亡,大燕也是元气大伤,只得退兵,退回北平。

可是姚广孝却反其道而行,在他看来,此时的朝廷应该正得意洋洋,戒备松懈,齐泰、黄子橙等人一定会再次误判,建议朱棣率军快速击溃盛庸,向南方进发,毕竟由北入南,直捣南京根本不可能,唯有迂回南下,直捣南京,这样才有一线生机,经过姚广孝的一番苦口婆心,朱棣知道朱允炆毕竟占着名义,而且云南数十万精兵,其他地方的军队并未抽调,即使这样,若不是一声“不许杀死王叔”,他也早已失败了”,朱棣并非犹豫不决之人,所以很快率军南下,留下姚广孝坐镇北平。最后,朱棣一路高歌猛进,在灵壁、淝水战中大获全胜,兵不血刃就拿下了南京,又因为朱允炆无人坐镇,终于在一四零二年,朱棣于南京登基为皇。后来,册封了许多有功之人,其中姚广孝居首,朱棣便为姚广孝建造了一座寺院,供他修行。甚至可以说,他虽然不在朝堂上,但也有一些政治上的建树,可以说是一个布衣宰相。

后来朱棣去打仗,姚广孝不再随其出行,而是在南京协助朱高炽,镇守南京,虽然不能说明他对朱瞻基的重视,但姚广孝却可以指点他,这也是无可厚非的,毕竟皇帝的亲信,都是用来指点江山的,换句话说,只要有一个好的孙子,那么大明就可以延续三世。后来朱棣决定将国都迁往北平,姚广孝也在后面出谋划策,做出了很多决定,可以说,朱棣几乎所有的大事,都离不开姚广孝的参与,无论是接班人的选拔,还是五次对大漠的征服。如果姚广孝留在北平辅佐朱高炽,那么朱高煦将再无翻身的可能,甚至在某些情况下,朱棣也将会受到姚广孝的影响,这一点就像是诸葛亮对刘备的信心。也正因为如此,朱瞻基、朱高炽才能建立起“仁宣之政”,姚广孝这个“帝师”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最后,这个“病虎”真的病入膏肓,住进了庆寿寺中,朱棣便询问他是否还有什么想做之事。他向朱棣请求,将当初他被封为高僧的那个负责主持高僧释放出来,以示恩怨一笔勾销,朱棣答应了,没过多久,姚广孝以八十四岁的高龄去世,朱棣追封他为荣国公,谥号恭靖,以示对国家的贡献。

0 阅读:1

排孜丽耶聊历史

简介:分享我的原创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