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逛社交平台的一大经验,就是浪漫的话打成文字看大多很蠢。
刚才看到一句,什么『所谓艺术,不就是让人感到神奇吗……』
还有之前一段时间比较泛滥的,『摄影,是把瞬间定格成永恒。』——一帮人想不出文案,就写这么一句。
其实无非是要塑造一个『我很纯净,我很单纯,我很浪漫』的形象,不过,关于那句摄影蠢话,我专门写过两篇,得出一个结论,信以为真这句话的女人,一定是贪得无厌。
不要找把这句话挂在嘴边的女人。——我的潜台词是这个。
看到人们用烂大街的蠢话为摄影下什么定义,看烦了,我啊,倒想问问她们,『那么,照片是什么?』
这可不是个简单的问题。
我啊,只能靠着上街拍照找出我的答案。
好像很多人都能对『什么是好照片』叭叭上几句,什么构图光影色彩故事性……现在,又出来个什么氛围感。
如果前者的标准只能说是死板,脑子发僵,那所谓氛围感,就是给你的大脑糊上一层脏不拉几的塑料膜之后,给了你后脑勺来了一闷棍。
我眼珠子都要瞪出来了,也看不清这是个什么玩意儿。
但估计,又是个不知打哪搬过来的浪漫蠢词汇。
可千万别把这玩意儿当成一个评判照片好不好的标准,发明这词的人她自己估计都不知道这词是什么意思。
我估计使用这个词的人,也根本不关心这词是个什么意思。
一帮不拍照片,只想别人给自己拍照片的人,也别奢望她能懂什么摄影了。
要说什么是好照片,作为实际去拍的人,还是从自己的体验着手更好些。
昨天从商业街回来之后到现在,我有了这么一个结论——
『没有好照片,只有你所需要的,或使你满意的被摄体的状态。』
但我知道自己这话里藏着谎。
为什么呢?
当时,一个穿着包臀裙的女人从我身旁经过,马上要从阳光下走进阴凉中,我瞅准这一来之不易的时机,守住最后的机会,把相机竖放在胸口位置,斜向下,朝着她的后背按了两下快门。
在跟随女人走入阴影后,我偷偷地回看刚才的照片。
在小小的屏幕上,我看到我所希望得到的被摄体身上让我兴奋的状态,那半明半暗的后背……
我精神抖擞,感受到了毁灭自己的快乐。
『我活到现在,有这一张照片就够了。』
其实也有拿着照片居功自傲的心理,心想,真牛逼,拍了这么一张,可以吹牛了。
可是,当我到家,在大屏幕上打开照片,发现对焦虚了的时候,不由感到了更大的落魄。
即便又发现了她迈出一步时,臀部的轮廓,即使还有衣服褶皱中疑似三角内裤的线条,也无法完全压下我的沮丧。
而为了维持先前的喜悦,不由得思考起什么是好照片的问题。
为了安慰自己,于是说出了『没有好照片,只有你所需要的,或使你满意的被摄体的状态。』这句话。
试图遮盖这张照片中让我不满的部分——那些对焦到的无用的元素。
可是,狂热稍微下降后,还是想借此往深处问一问,所谓的「照片」到底是什么啊?
以传统的定义,照片是一张以四边形为框,包含各种视觉元素的「纸」——一个二维空间。
可是我摁快门的时候,是否抱着要拍一张照片的念头呢?
是否清晰地知道,自己不只会拍下「一个」,而是会拍下「一片」呢?
比如,拍下一双穿着丝袜的腿,但是,对于观看照片时的我,我的眼里,仅仅是一双丝袜的腿吗?
我一开始需要的东西,是一张照片吗?
我凭着欲望拍摄,只是没办法,不得不制造出一张四边形的纸出来。
我们也不得不活在三维空间里。
因此,我也只有在拍摄时,才享受将人视为人的观看体验。
摄影告诉我们的,就是这么一件残酷的事。
于是,很无奈的,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个有明暗分明的背影,有由明暗勾勒出的臀部轮廓的女人,就这样,成为了一个二维空间中承载线条、影调、光影等元素的影像。
落入了被以这些标准评判的下场。
以那些标准观看照片,恰恰是对现实错开视线,逃避现实,反叛现实。
以照片的二维空间搭建自己的防空洞、世外桃源。
我也不得不反思,我在摁快门时想的,是否也是这些?
是,又似乎不全是。
可是,只要我摁下快门的一刻,是要拍下足以使我对着它自慰的影像,那我就是纯粹要记录下一个女人身上使我兴奋的形象。
这个念头,就是纯粹的。
只有「复制」,才能让摄影脱离逃避现实的窠臼。
不过,也有可能,我就是想捕捉我眼前所有被摄体在那一刻传递到我视网膜上的状态啊,只是这样说,我似乎是在对着虚空的幻想摁下了快门。
照片,是可以不以特定的某个具体事物作为主体的。
这可能就是所谓的靠感觉拍照吧,可摄影的幻想,是由现实搭建的。
我拍下的这张照片也许好看,可是对我来说,当执着于那些光影时,却造成了具体的女人的消失,我不知道这是好还是坏。
我既然走上街头,还是不太希望溺于幻想。
如何刨除生于脑海中的幻想?
如果这是一张能够引起人刺激的好照片,却只靠类人的背影、明暗、轮廓、线条,就能达到这个目的,那么,这种照片和绘画有什么区别?
摄影与绘画的区别,也许是摄影必须要具体的被摄体存在,无法脱离世界,只是框选,而非定义。
要让观看者在观看照片时明确这种意识。
为此,倒可以制造一「张」四边形边框内的影像「流出」边框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