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文华以一曲《十五的月亮》唱响大江南北,连续13次登上春晚的舞台。在那个年代,几乎没有不知道她的名字的人。
正当她的事业如日中天时,一次意外却让她逐渐淡出大众的视线。是命运的捉弄,还是流言的毁灭?
1962年出生的董文华,成长在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工人家庭。
家里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父母对孩子们的培养毫不吝啬,尤其是在艺术方面。董文华的姐姐从小喜欢唱歌,董文华经常跟着姐姐跑来跑去,逐渐也爱上了唱歌。
那时候,她常常站在台下看着台上的姐姐,一脸崇拜,心里也种下了当歌唱家的种子。
为了让董文华的嗓音能更好地得到锻炼,父母每天清晨五点就会叫醒她,让她到院子里练声。
在1977年,当沈阳军区招文艺兵时,15岁的董文华凭借一首《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成功被录取,开始了她的文艺生涯。
这段时间,她不仅得到了专业的训练,还认识了一个叫张楠的男高音。张楠比董文华大八岁,在部队歌舞团已经小有名气。
初见董文华时,还是个青涩小姑娘,浑身散发着一种纯真与质朴的气质,让他不由得多看了几眼。
张楠发现,尽管年纪轻轻,董文华的嗓音却极具爆发力,唱起歌来让人忍不住多听几分,而她的勤奋与坚韧,更让他心生敬佩。
但董文华对于张楠的心意却并不知情。她心中只有一个目标,就是在歌唱事业上有所成就。
直到1980年冬天,18岁的董文华刚刚从一次演出回到驻地,张楠就急慌慌的找到她,红着脸向她表白。那时候董文华觉得自己的年纪还小,还没有拼出一份事业,并不想那么早谈恋爱。
张楠看着眼前的女孩,心里失落,却又不愿放弃,“没关系,我可以等,五年不行,我就等十年。”他的这份真诚,让董文华心里一暖,但她依然决定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歌唱上。
1984年,董文华受到了著名作曲家铁源的关注,对方邀请她试唱新创作的《十五的月亮》。董文华的演唱细腻而富有情感,仿佛将歌中思念亲人的情感注入到每一个音符里。
1985年,23岁的董文华带着《十五的月亮》登上了春晚的舞台,一夜之间红遍全国。
在那个年代,能有一首歌红遍大江南北很不容易,毕竟网络不发达,老百姓只能靠着电视欣赏。
此后,她连续13次出现在春晚的舞台上,成为了无数观众心目中的“时代歌唱家”。
而随着名气的与日俱增,张楠对董文华的爱也逐渐被自卑所取代。他看着这个日渐闪耀的女歌星,觉得自己一个普通的男高音,或许已经配不上她。
于是他找到了董文华,董文看着他淡淡地笑了,她明白眼前的男人是真的爱她,愿意和她相守。
婚后,董文华并没有马上生孩子,而是一直在忙事业。张楠虽然心里有些遗憾,但依然站在妻子这一边,对家里人说:“等时机成熟了再说吧。”
为了让妻子能没有后顾之忧地追梦,张楠甚至主动承担了大部分的家务和照顾家庭的责任。
1993年,在董文华的事业到达巅峰之时,她决定为丈夫生一个孩子。“他等了我这么多年,我不能再让他等下去了。”董文华说。
那一年,他们的儿子张兆年出生,这个家庭也因此变得更加完整和幸福。
儿子出生后,张楠便全身心投入到照顾孩子的工作中,甚至放弃了自己的演艺事业,成为了家里的“全职爸爸”。
“有时候她一年有200多天在外面演出,家里的事情我不做谁来做?”
张楠曾笑着说,外人眼中的他虽然没有董文华那样的光环,但在她心中,张楠就是最温暖的依靠。
但命运往往在最风光时给人以最沉重的打击。
2000年,厦门远华案爆发,董文华因为参加过远华集团的庆典活动,并与赖昌星合影留念,被谣传卷入其中。
一时间,流言四起,很多人都对她避之不及,连一些媒体也对她进行了毫无根据的猜测和报道。
董文华的事业遭遇前所未有的打击,几乎销声匿迹。那些曾经的掌声和鲜花,转瞬间化为指责和质疑。
面对这些铺天盖地的流言蜚语,董文华的心情一落千丈,她无法理解为何自己的善意会被曲解,甚至一度害怕走出家门。
张楠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每天尽量多陪伴在她身边,给她做些可口的饭菜,想方设法逗她开心。“你没做错任何事,我相信你,也永远站在你这边。”
这是张楠常常对董文华说的话。正是因为丈夫的支持和鼓励,让董文华逐渐走出了阴霾,重新振作起来。
2009年,赖昌星在接受采访时,公开澄清了关于董文华的谣言,表示董文华与远华案无关。
这段时间的沉寂,给了董文华重新审视生活的机会,也让她更加珍惜家庭。虽然复出后的她不再是“春晚常客”,但她依然坚持演出和慈善活动,用歌声继续回馈社会。
他们携手走过了三十多年的风风雨雨,经历过辉煌也走过低谷,真正让她明白了,名利终究会消散,唯有爱与家庭才是人生最值得珍惜的财富。
在这个充满变数的世界里,董文华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位歌手的沉浮,更是关于婚姻和坚韧的真实写照。
她和张楠的爱情,仿佛一条缓缓流淌的河,平静而深远。
风雨过后,最动人的还是那句“我永远信你”。
人材[点赞][点赞][点赞]
好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