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爆炸的今天,各种“神药”广告如同病毒一般,在社交平台、短视频平台以及曾经的地方电视台上蔓延。2023年,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查处了9572件违法广告案件,罚没金额高达1.25亿元。然而,这一数字背后,是无数消费者,尤其是老年人的血泪史。
这些广告以花样繁多的形式出现,它们肆意夸大疗效,承诺“包治百病”,利用老年人对健康渴望的心理,进行着一场又一场的“洗脑”。但事实上,这些所谓的“神药”不仅不能带来健康,反而可能是健康的“毒瘤”。
监管的无力与骗子的嚣张形成了鲜明对比。尽管有法律的存在,但显然,目前的惩罚力度并不足以震慑那些利欲熏心的不法商家。他们像蟑螂一样,在一个角落被打压后,又在另一个角落悄然现身。这种“打地鼠”式的监管方式,根本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公众,尤其是老年人,需要觉醒。他们应该被教育,被提醒,被赋予辨别真伪的能力。在这个信息充斥的时代,不提高辨别力,就意味着随时可能落入陷阱。我们需要更多的科普教育,更广泛的健康宣传,让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媒体和平台也应当承担起责任。作为信息传播的渠道,它们有义务对广告内容进行严格审核,对虚假宣传说“不”。平台的自律不仅是对消费者负责,更是对自身声誉的维护。对于那些放任虚假广告泛滥的平台,社会应该给予足够的压力,迫使它们进行改变。
“神药”广告这颗社会的“毒瘤”,需要我们共同的努力来拔除。监管部门要加大力度,公众要提高警觉,媒体和平台要加强自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清除那些侵蚀社会的虚假广告,保护每个人的健康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