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邓浩志
10月全国楼市的捷报,只是少部分城市拉动的结果10月商品房成交面积环比同比双增长,楼市“银十”超过“金九”。但看数据的细节很有意思:
1、全国层面看,10月各项指标环比9月份增长了4.5%~6.7%,同比去年增长了0.9%~8.9%,虽然各项指标都增长,但增长相对轻微;
2、一线城市方面,北,上,深+杭州新房和二手房成交量各项指标同比增长都在50%以上。环比增幅也在14%~47%之间,增幅十分明显。
3、部分二线城市+广州,各项目指标增长幅度在30%左右,增幅也比较明显,但明显低于北上深杭,属于第二梯队;
总的看来:
这轮楼市的复苏依然是非常不均匀的。全国总量上虽然有增长,但基本都是一二线在复苏,甚至是强烈反弹,而三四线基本完全没有动静。
在此之前曾经有观点认为,一二线限购彻底松绑了,结果会进一步虹吸了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所以近期又有人拿出这个观点予以解释。我是不同意这个看法的。虽然最近的确有三四线城市的购买力到一线城市买房,但就我在一线观察,总量其实并不大。一二线城市楼市复苏,目前增长的还是本地购买力为主。三四线城市的客户给我的总体感觉是,就算看好一二线不动产的未来,其资金量也未必支持其购买的想法。毕竟在当前经济形势下,消费和投资都在降级。所以我的观点和结论还是一样,楼市利好政策还必须继续出,一直出。而从中期看,经济复苏才是问题的最终解。
民企不拿地,房地产行业很难有活力2024年1-10月拿地排行榜,民企拿地寥寥,近日,中国指数研究院公布了房企2024年1-10月拿地排行榜。位于前列的有保利,建发,华润,中海,招商等央国资背景的房企,也有中建,海开控股,泉州城建,石家庄成发投资等主营业务非房地产开发的地方平台企业。民企且传统做房地产的房企仅绿城,滨江,龙湖等极少数。
虽然在政策支持下,楼市开始展现复苏的良好势头,但民企不拿地,会带来几个不良后果,需要注意:
1、市场会缺乏活力。
因为民企制度灵活,更加主动适应市场变化,所以在产品和服务创新上明显更占优势。没有民企参与的市场,无论是创新还是多样性都会受到影响。
2、央国资专业房企更趋于垄断,
或全国总量上更集中若干头部房企,或地方上出现一两家规模独大的房企,这对行业竞争,对地方资源分配等都可能弊大于利;
3、地方平台企业补位民企,将是低效的资源配置。
持续的地方平台企业托底,非专业房企托底土地支持(比如工程类企业参与开发),无论是资金使用效率,产品力,营销水平都无法跟专业房企相比。一则土地价值未能充分发挥,二则也拖累这类企业的发展甚至安全。
房价高对大家都不好(炒房客除外),最终买单的都是老百姓。很多人只看到价格到哪了,而很少考虑它到时能不能卖出去,好不好卖。房子是商品,卖不出去喊破天都没用,所谓的房价都是虚数,要有人买你的房才行。不管哪个城市,房子都是越来越多,叠加人口出生大幅暴跌,只会越来越难卖,越来越不值钱。越到后面剩下还没买房的往往越没钱,购买力越弱,都不知道你转手要卖给谁,卖给有钱人?他们都很多房等着卖呢。就算他们有改善需求,一般也会优先考虑买一手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房子实际建造成本是非常低的。有人说土地贵,房价都跌了土地不跌吗?不肯卖?你爱卖不卖,不卖拉倒,别以为大家不知道,卖地是来钱最快的,也是最好赚的。房价低才能真正释放消费力,毕竟买房是大宗商品大额支出,牵一发而动全身。(现在急的是卖房的人,有房没钱的人才急。对于买房的人不用急,手里有钱不用怕,有钱还怕买不到房子吗?到哪里都可以买都可以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