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阴荏苒,转瞬间国庆七天长假已恍如昨日,估计很多小伙伴们已经投身于紧张繁忙的工作当中了。话说回来,国庆过后的重阳也不简单,因为在古代,重阳节可是个大日子,因为“九”是《易经》里的大阳数,两“九”碰在一起,那就是“重阳”啦!
重阳节,古人觉得这天特别吉利,大家会登高祈福、赏菊插茱萸,还有祭祖拜神的习俗。到了今天,重阳节又多了敬老的意义,登高和敬老成了两大重头戏。2006年,重阳节还被国务院列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实,重阳节除了传统习俗外,在民间占候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你一定听过“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这句俗语,其实这就是题中俗语“最怕十三是晴天”的来源,它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咱们一起来看看吧!
这句“重阳无雨看十三,十三无雨一冬干”是很多地方流传的老话。意思很简单,就是说如果重阳节前后下雨了,那冬天的雨雪应该不少。如果那天没雨,那就看看九月十三有没有下雨,如果连十三也不下雨,那冬天可能就很干,对种地不太有利。
九月十三为什么重要?这一天到底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笔者不太了解其他地方对九月十三的解释,但在我们这儿,老一辈人说,关公的祭日就是农历九月十三。以前,这天人们还会举行祭祀活动,祈求关公保佑财运亨通、五谷丰登。虽然现在这些活动逐渐减少了,但有些地方可能还保留着这一传统。
相传,关公祭日总是在秋风冷冽、秋雨连绵的日子,因此人们称它为“雨日”,仿佛连天地也为这位忠义之神洒泪。
不论这些说法是否真实,这个时节适量的降雨对于小麦生长有明显的好处。小麦播种后需要充足的水分来生根发芽,冬季如果干旱少雨,不仅不利于小麦安全越冬,病菌和虫卵也得不到抑制,可能导致病虫害增多,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和产量。
另外,还有句老话叫“宁要重阳十三雨,不要立冬一日晴”,意思跟前面说的差不多。重阳十三下雨,说明冬天雨雪多,能帮农作物越冬,尤其是冬小麦之类的。而如果立冬那天晴天,说明冬天会比较暖,但这其实对作物不好,毕竟暖冬不容易下雪,影响冬小麦的生长。正如俗语所说,“冬天麦盖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降雪有助于作物丰收。
谚语是老一辈人的智慧结晶,尤其在过去没有现代天气预报的条件下,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这些谚语通常基于长期的观察,具有一定的说服力。然而,随着农业技术和生产水平的提高,有些谚语在今天的实际操作中未必完全适用。因此,现在的农业生产更多依赖科学数据和技术支持,谚语只能作为一种参考,而不能作为决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