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过世于洛阳。
武则天竟在百官面前痛哭流涕。
之后家人在为狄仁杰收拾书房时,却发现一封密信。打开后,赶忙说道“怪不得皇上如此悲伤,狄公真是不枉此生啊!”
在历史上,不乏有君臣之间能够推心置腹的例子,但大多都是一群大老爷们儿之间的故事,相逢一笑泯恩仇,也许就是男人的浪漫,但如果是异性君臣之间,那么还会如此“推心置腹”吗?他们之间会有“男女之情”吗?
怒斥宰相,宰相被杀
在大唐时期,名相狄仁杰堪称武周一朝的支持者。他出生于并州晋阳,在年轻时就展现出卓越的智慧和学识。尽管最初被贬谪到汴州担任佐判,这只是一个七八品的小职位,但狄仁杰因其杰出的才智和坚定不移的正直,引来了小官僚的嫉妒和阴谋。
当时,一位名臣工部尚书阎立本受命前去河南道处理一宗案件。在审视了案件细节后,他决定深入考察案中的关键人物,也就是狄仁杰。最终,他不得不承认狄仁杰拥有卓越的政治智慧,绝对是一位难得的人才。阎立本不禁发出感叹:“孔子曾说,在人犯错时要看他,今天我才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狄仁杰,你绝对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所以,狄仁杰不但没被诬陷得逞,反而受到了阎立本的赏识。他迅速晋升为并州法曹,相当于地级市法院的院长。从那以后,他一直把阎立本当作自己的导师,虔诚地学习。
后来,狄仁杰来到京城,开始在大理寺担任寺丞,这个地方专门负责处理重大案件。令人惊叹的是,仅用了一年的时间,他就清理了大量积压的陈年旧案,涉及的人数多达一万七千多人。更令人意外的是,没有一个人对他的判决提出异议。这位杰出的“劳模”自然引起了李治和武则天的注意。
688年,时值唐中宗李治已经去世,而武则天的权势日益膨胀,对李唐王朝的统治构成威胁。李贞,李治的弟弟,不满武则天的强大势力,于豫州兴起反抗运动。
武则天调遣大军,由宰相张光辅率领,很快镇压了李贞的叛乱,之后任命狄仁杰为豫州刺史。
然而,当狄仁杰抵达豫州后,他面对的却是张光辅领导的士兵,这些士兵早已变成了豫州的祸患。这帮嚣张的士兵随心欺凌百姓,甚至公然实施抢劫和掳掠行为。更有一些后到的士兵,趁着乱局平息,害怕无功可赚,竟然杀害投降的士兵和平民,以此来虚张声势,实际上变成了一伙歹徒。
狄仁杰对几名违法乱纪的士兵采取了坚决的惩罚措施,但这却招来了张光辅的不满。张光辅生气地斥责狄仁杰:“你只是一个州将,怎敢如此对待我的手下!”
狄仁杰却毫不示弱,以坚定的口吻回应:“你率领的是平乱大军,却容许这些士兵滥用职权。他们所犯下的罪行比一万个李贞都要严重,你听不到苍天之上那些冤魂的哀鸣吗?如果我有尚方斩马剑,我会毫不犹豫地惩罚你!”
这番话让张光辅脸色苍白,他无言以对。回到朝廷后,他联合其他朝臣,对狄仁杰提出了严厉的指责,称其“以下犯上”并不遵守命令。武则天无奈之下,只好将狄仁杰贬职为复州刺史。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第二年,张光辅也陷入了一场“祸事”之中。
原来,在这段时间内,洛州司马房嗣业和洛阳令张嗣明曾秘密提供资金给徐敬业的弟弟徐敬真,帮助他逃离至突厥。徐敬业是一位反叛武则天的“叛贼”,因此他的弟弟也被列为武则天的重要打击对象。徐敬真在逃离过程中被捕获,而房嗣业和张嗣明也被牵涉其中。
在面临被审讯的恐惧下,房嗣业选择了自杀,而张嗣明和徐敬真则开始不择手段地指认其他人,谁的官职高就把谁扯进来。甚至连张光辅也被他们指控与此事有关。
武则天下令严密调查此案,令人感到奇怪的是,在短短一个月内,她就迅速处理了这个涉及重要官员的案件,张光辅被定罪并遭到严厉处决,这速度之快实在令人不解。
复位中枢,听信国老
狄仁杰重返朝廷,成为地官侍郎,代理尚书职责,同时被封为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即宰相。武则天还赠送了他一份“礼物”。
不久后,有人诬告中伤狄仁杰,武则天询问他如何处理此事,明显是希望帮他讨回公道。然而,狄仁杰却表现出极高的度量,他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臣是否有错,陛下心里最清楚。至于那些陷害臣的人,我不想去知道他们是谁。即使知道,我也会愿意与他们和解如朋友一般。”
狄仁杰的宽容令武则天深感敬佩。然而,不久后,一位酷吏名叫来俊臣出现,为了讨好武则天,他陷害狄仁杰,指控他谋反。来俊臣采取残酷的酷刑逼迫狄仁杰,将他打得遍体鳞伤。最终,狄仁杰低头认罪,但他私下里写下一份“陈冤状”,将其托付给儿子狄光远。
狄光远拿着这份“陈冤状”前来上奏武则天,向皇帝诉说了父亲的冤屈。武则天最终了解到狄仁杰受冤枉,但考虑到来俊臣是她亲近的官员,她无法承认自己在用人上犯了错误。因此,她仍将狄仁杰下放到彭泽担任县令。
直到万岁通天元年,当孙万荣发动叛乱时,狄仁杰才得以重新召回朝廷。
随着狄仁杰再次担任宰相,并获得银青光禄大夫的封号,他与武则天的关系更加亲近。武则天甚至请狄仁杰举荐潜在的宰相人选。
狄仁杰推荐了当时的荆州长史张柬之,尽管年纪已经较大,但他依然具备宰相之才。武则天听从了狄仁杰的建议,升迁张柬之为洛州司马。
不久后,武则天再次向狄仁杰寻求人才,问他是否还知道其他合适的人选。狄仁杰有点为难地回答:“张柬之您刚刚提拔为司马,怎么又来问我呢?” 武则天解释道:“他已经被升为司马了。” 狄仁杰却坚持道:“张柬之应该担任宰相,而不是司马。”
这种支持和坚持让狄仁杰在其他皇帝面前可能早已失宠,因为宰相的职位通常不是凭一句话就能得到的。然而,在武则天的统治下,她对狄仁杰的信任和尊重是显而易见的。
然而,武则天对狄仁杰的信任可见一斑。她将张柬之提升为侍郎,之后见张柬之才智出众,便封他为宰相。随着时间的推移,狄仁杰年事渐长,武则天特许他在朝廷上不必行拜礼,并将他尊称为"国老"。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每次上朝,别人都得行拜礼,但看到您跪拜,我总觉得自己的身子都不太舒服。”
在那个时代,所有的宰相每晚都必须待在皇宫内“值班”,以备皇帝突然有军国大事需要咨询宰相。然而,武则天从不要求狄仁杰值班。她只是为了让他能在家休息,对其他官员们说:“除非是刻不容缓的紧急大事,不要去打扰狄老大。”
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建立了深厚的君臣情谊。如果说两人之间还存在矛盾,那主要是关于李唐王朝复位和武则天个人的私德问题。尽管如此,他们的关系依然是君臣互信,真挚无猜,以心推心。
君臣无猜,推心置腹
武则天乃是后宫夺权,她有自己的“娘家”武家,一直都想让自己的侄子武三思继位,但狄仁杰向来都不同意此事。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一次武则天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在下棋,但下了很久却始终赢不了。
她让狄仁杰前来解梦,狄仁杰得知后道:“下棋赢不了,那是因为您手中无子啊,这是苍天在告诉您,还是应当注重您亲生儿子。”
看到武则天面露不悦,狄仁杰又道:“当初先帝将子嗣托付给您,您现在却要将天下拱手相送,并且自古以来,儿子祭拜母亲,那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但还从来没有听说侄子祭祀姑姑的,难道您想百年之后,连太庙都进不去吗?”
经过狄仁杰的多次劝解,武则天才明白过来,将外放的李显接回洛阳,准备立他为储君。
对于武则天自身享乐的节制,狄仁杰也是极尽劝诫。
一日狄仁杰前来拜见武则天,武则天正在和男宠张昌宗玩乐了,见狄仁杰到了,武则天便商议让二人下棋。
狄仁杰道:“下棋可以,但总要有个彩头,臣愿意用身上紫袍,对赌张昌宗的集翠裘衣。”
武则天笑道:“他的裘衣,乃是海南进贡的,价值千金,您的紫袍不过普通丝绸所制,恐怕抵不上吧。”
狄仁杰正了正衣冠:“臣身上所着的乃是朝服,是见天子时所穿的,这样的衣服有价无市,张昌宗的这件衣服,不过是您随手赏赐给得宠之人的玩物罢了,难道朝廷威仪,还比不上一个以色侍君之人吗?”
武则天听了,只能点头答应,而张昌宗因为被狄仁杰一番奚落,心中已有惧色,在棋局中连连败北,只能将集翠裘衣脱下来给了狄仁杰,谁知狄仁杰出宫之后,随手就把这件裘衣扔给了一个家奴。
久视元年,狄仁杰再次被武则天进拜内史,随她巡视三阳宫,并且被武则天赏赐了宅院一座,随从文武百官,只有狄仁杰获此殊荣。
该年九月,狄仁杰身染沉疴,不治身亡,享年七十一岁,武则天罢朝三日,以示哀悼,追狄仁杰文昌右相,谥号文惠。
狄仁杰去世后,武则天曾感叹:“从此之后,朕的朝堂空无一人了。”
每有大事不决,武则天更会想念狄仁杰在世之时,流泪道:“为何苍天要夺我国老啊。”
狄仁杰的儿子狄光嗣,在整理狄仁杰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一封狄仁杰给武则天上的奏折,武则天的批复便有只有八个字:
“朝堂之上,与卿推心。”
从中也可以看出,武则天和狄仁杰之间绝对堪称是推心置腹了,并且当时的人们也看懂了武则天的另一重意思。
“推心置腹”这个典故,我们已经讲过,乃是刘秀招降时所出,可以想到,武则天用此典故,也是在对狄仁杰表明,我知道你是心向李唐,臣服的只是我武则天而不是武周,但我依然愿意学习刘秀,与你以诚相待。
武则天是一位千古女帝,她当皇帝其中压力,绝对要比常人大得多,但是她却依然能对一位心向李唐的老臣推心置腹,这当真难得,而这等魄力,自然也换来了狄仁杰的倾力辅佐,这等君臣之间的两无猜忌,在整个历史上都是罕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