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烧鸡小作坊内,马明义正在卤制烧鸡。
活鸡宰杀后清洗干净,麦芽糖化开给整鸡上色,高温油炸后捞出来,在自己配置的卤水里继续用炭火煮半小时,香味飘出后果断熄灭,再用卤水余温继续“闷”十个小时……春节前后的每一天,家住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符离镇的马明义都要在自家的作坊里工作十几个小时制作烧鸡。
“从我爷爷算起,我们家做烧鸡做了60多年了,周边的乡亲都来我们家买烧鸡。虽然作坊不大,但在味道和卫生方面有口皆碑。”马明义骄傲地告诉记者,他的烧鸡小作坊已经成为了当地的示范“样板间”。
符离集烧鸡,这个产自皖北小镇符离集的卤制品,是“中国四大名鸡”之一。作为当地人最爱的菜肴之一,制作烧鸡的小作坊也在埇桥区“遍地开花”。
“食品小作坊作为一种散发着烟火气的食品生产业态,有广泛的消费群体和多样性的消费层次,是延伸农产品产业链的重要载体。”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食品小作坊生产条件脏乱差,往往是今天刚查处完,明天就跑到别的地方另起炉灶。单靠“罚款、查封、关门”的老一套,只能“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必须找到一个能够切实让小作坊提升质量水平的有效方法。
为此,埇桥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辖区实际,按照“规范、提升、壮大”的工作思路,多措并举着力打造小作坊示范“样板间”。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局建立分级分类的小作坊档案库,并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参照国标和小作坊实际,从主要设备器具、基本工艺流程、生产过程控制、原辅料要求、食品添加剂使用、产品质量控制、贮存等方面探索小作坊生产加工标准,制定了4项相关的标准化生产规范,让小作坊提升有了准头。同时制定相应的检查计划,加大执法检查力度,督促食品小作坊依法依规生产。“通过创建‘示范区’‘样板间’,组织观摩活动,塑造小作坊新形象,不断发挥示范创建辐射引领带动作用,引导特色食品小作坊将产品价值从‘加工价值’向‘文化价值’转变,让小作坊的‘老味道’持续飘香。”该负责人说。
据了解,目前,埇桥区许可获证的食品加工小作坊达到145家,培育示范“样板间”小作坊20家。
文|摄 记者 解 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