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麒阁史观
编辑/麒阁史观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王思聪是出了名的富二代,在他的身边从不缺少金钱和美女。
然而最近几年随着万达生意不好做的缘故,王思聪也变得低调很多,慢慢的淡出了人们的视野,人们对他的事迹也渐渐忘记。
相比之下,曾经有一位北京富二代、官二代“王世襄”就算是以爱玩出名的王思聪,都不及王世襄的千分之一。
那么在王世襄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事情?和王思聪相比他究竟有多会“玩”?
实力雄厚的家庭背景著名收藏家、古董鉴定家马未都,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您这一生最敬佩的人是谁”?
马未都毫不犹豫的说:“王世襄”!
其实马未都最佩服的是王世襄很爱玩,他的爱玩程度可以用超乎想象来形容,甚至堪称京城第一“玩家”。
“爱玩、爱花钱”首先得投一个好胎,王思聪的父亲王健林是万达集团董事长,曾当过中国首富。
不过和王世襄相比,王思聪的家世简直不值一提!
1914年王世襄出生在北京的官宦家庭中,他的祖父担任过大清工部尚书,父亲王继增曾担任北洋政府国务院秘书长。
而他的母亲金章是著名的画家,曾创造过《清代画史补遗》、《湖社月刊》等。
出生在这样的家庭中,使得他从小就见识过各种罕见的宝物,这也为他日后“会玩”奠定了基础。
在王世襄的出生的时候,他的祖父曾做了一个梦,梦中有人送给他一幅画,当画打开后发现是左宗棠的画像。
祖父根据这个梦,再按照左宗棠生前的谥号“文襄”,于是便给孙子取名为“王世襄”,从小王世襄接受的教育都是最好的。
在他3岁时,父亲就为他找来了当地最好的私塾先生,教他认字读书,然而王世襄从小调皮捣蛋不爱学习。
在王世襄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不过却早早去世了,家人将所有的宠爱都放在了他的身上,王世襄在十岁的时候就开始养鸽子。
他好像能听懂鸽子说的话一样,鸽子想要干嘛王世襄都能立马领悟,除了爱养鸽子外,王世襄还爱玩蛐蛐。
小时候他经常跑到山上捉蛐蛐,长大一些后王世襄开始喜欢玩鹰,一般人都是玩物丧志,而王世襄在玩物上喜欢专研。
为了找到更好的蛐蛐,他经常到朝阳门那片寻找,只要有好的蛐蛐他就会立即出手购买,然后约上三五好友在一起斗蛐蛐。
不仅是蛐蛐,还有玩狗、摔跤,只要有新奇的东西都是王世襄的玩物,虽然王世襄没有将心思放在读书上,但家里的读书的氛围一直都很浓厚。
王世襄的少年时候是在欢乐中度过的,也是在晚中度过的,上高中后父亲将他送到美国人办的学校里读书,上大学的时候王世襄来到了燕京大学读书。
父亲想让王世襄学习医学,这样最起码能在乱世中有个手艺吃饭,可王世襄并不是安稳工作的人,他每天都摆出一副富家少爷的架势。
由于燕京大学离家太远,王世襄的父亲干脆就在燕京大学的东门买下二十多亩庭院,让儿子起居用。
庭院中还配备有很多的仆人、厨师,只为让王世襄不再为吃住发愁,专心致志的读书,王父花钱不少,但王世襄却玩的越来越花。
在上课的时候,别人都是拿着课本,而王世襄则带着鹰来上课,手里还拿着蛐蛐,原来王世襄是在熬鹰。
“熬鹰”是一件非常耗费精力和时间的事情,王世襄为了“熬鹰”甚至六七天都不睡觉,就连大学教授都看不下去,直接批评他:“你若在这样下去,前途就荒废了”。
王世襄听后满不在乎的继续玩蛐蛐,蛐蛐发出的声响响彻整个课堂,简直就是一个玩物丧志的富家子弟,直到一件事情发生后,彻底改变了王世襄的人生。
一件突如其来的意外1939年,王世襄的母亲因病去世,母亲的去世给了王世襄沉重的打击,在处理完母亲的丧事后,王世襄突然变了一个人。
他反思自己这些年来耗费光阴,如果再不发奋图强,那么就对不起这些年来辛苦付出的父母,都说浪子回头金不换,王世襄一改往日的好玩,疏远平日里玩耍的好友。
母亲生前是一名画家,因此王世襄选择了“中国画论研究”作为了自己的硕士论文,不过由于自己的基础差,很难在短时间内补上。
因此王世襄花费了两年的时间去世研究,他把每朝每代有关作画的文献都进行了研究,之后他对做画越来越感兴趣,干脆就写了一本有关古代画的书。
除此之外,王世襄还想到自己之前玩蛐蛐时的场景,他发现京城玩蛐蛐的人很多,但很少有文献记载如何玩蛐蛐,他认为要玩就得玩精。
王世襄参照古人写的蟋蟀谱,编写了《蟋蟀谱集成》。同时他所写的《北京鸽哨》、《獾狗篇》、《说葫芦》等,被启功先生评价为:“一本本,一页页,一行行,一字字,无一不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注脚。”
大学毕业后,王世襄就离开了四合院,在家人的建议中,他选择了南下生活,1943年,他在南下的途中结识了著名的建筑学家梁思成。
梁思成和王世襄之间有多相同的地方,俩人一见如故并收获了深受的友谊,他在四川李庄的中央研究院中担任一名助理研究院,并开始了文物学家的一生。
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在故宫博物馆馆长马衡和梁思成的推荐下,有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落在了王世襄的肩上。
这项任务就是由他来清理和追回战争时被损害的文物,因为多年以来由于战争的原因,大量的文物都流落海外,想要将文物追回并不容易。
建国后追回文物为了寻找文物,王世襄便开始了自己的寻宝之旅,经过多次宴请古玩商后,王世襄将目光锁定到了德国人杨宁史的身上。
因为这个德国人曾大量买走青铜器文物,竟然多次查找后,王世襄拿到了德国人买走文物的记录,随后他联系到了杨宁史成功追回了240件青铜器。
除了青铜器外,王世襄还查找了日本的文物机构来搜寻资料,从中发现日本从中国抢走了107箱善本书,这其中就包括《礼记》、《永乐大典》等中华文化的瑰宝。
如果不能将这些书给追回来,日后要想研究的话,就只能到日本去了,为了防止这件事情的发生,王世襄决定跑到日本将107箱文物给追回来。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王世襄将丢失的107箱善本书给要了回来,然后从日本的横滨完整的运回到上海。
从1945年到1946年这一年的时间里,王世襄先后为国家追回了6批文物,这些文物都是价值连城,之后王世襄担任了故宫博物馆的科长以及编撰。
王世襄非常满意这份工作,因为这样就能实现“玩”文物的梦想了,王世襄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爱玩也成为了一种错,最后他被关进了监狱。
等一切尘埃落地后,王世襄回归了正常人的生活,日常生活早已没有年轻时候的奢华,有的只是普通人家的简朴。
晚年的王世襄1976年年过六旬的王世襄经历过种种事情后,再也不是曾经那个玩世不恭的富二代了,晚年的他将精力放到了著书上。
在1985年的时候王世襄出版了《明代家具珍赏》和《明式家具研究》,在当时国内还没有关于明代家具的研究,而王世襄的书如同开辟了一条先河,为后人研究明代家具提供了资料。
晚年时,王世襄一直居住在南竹竿巷的四合院中,老房子里连个暖气后没有,1992年香港商人想买王世襄所藏的79件明清家具。
可被王世襄给拒绝了,理由是这些家具不能离开大陆,2003年陪伴王世襄近60年的夫人去世了,给他带来不小的打击。
为了不睹物思人,他将夫人的唐代“大圣遗音”古琴拿到了拍卖会上,最终拍下了800多万的价格,同时他还赠送好友一把同样珍贵的宋代古琴。
王世襄在晚年,已经成为华人文物收藏和鉴赏界内神一样的人物。但他总开玩笑说:鄙藏不值钱,10块钱以上的是朱家溍玩的,10块钱以下是我玩的。
89岁时,王世襄因为明式家具研究,而获得荷兰克劳斯亲王基金会用以表彰跨文化交流领域杰出成就的最高奖。
总结王世襄前半生只爱玩,母亲去世后方才醒悟,后半生则是尽心尽力守护国家文化,为国家追回了数不胜数的珍藏文物,也写了很多关于一些文化的见解和认知,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说他是京城第一大玩家一点也不为过!
参考信息澎湃新闻《曾焱忆王世襄:“不冤不乐”》
https://m.thepaper.cn/baijiahao_8423773
光明日报《百年王世襄:自然·自珍·自在》
https://epaper.gmw.cn/gmrb/html/2014-06/05/nw.D110000gmrb_20140605_2-09.htm
光明网《此身曾是故宫人》
https://www.gmw.cn/01gmrb/2010-02/05/content_1050691.htm
根本没有可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