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二战后美国贡献了世界大多数创新,这些创新有哪些代表?

包包说过去 2024-05-26 06:03:32

即使是著名赢学家金灿荣教授,在谈到美国的时候,对其称赞也是溢于言表。

金灿荣教授曾经指出,二战之后美国贡献了世界上绝大多数的技术。

有人提出了质疑,美国真这么牛吗?

还真不夸张,在这方面美国还真是毫无争议的世界第一。

那么,二战之后它贡献了哪些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呢?

在二战结束之后,到今天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以其强大的国力和众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共同创造了很多改变了人们生活方式的重要科技成果。

甚至可以说,今天当我们环顾四周的时候,会发现很多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其实都是二战结束之后美国人搞出来的。

不信请看我给大家介绍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创新:

1,手机。

手机又叫手提电话,移动电话,发明之初的目的是让人类通信能力相比固定电话能够在更大范围内使用,而不依赖线路,只需通过无线电频率拨打和接听,实现通话。

手机是摩托罗拉公司发明的,并且在1973年4月3号在纽约展示了世界上第1款手机。

摩托罗拉的高管马丁.库铂,用这个手机给他的竞争对手贝尔实验室的乔尔.恩格尔打了个电话。

马丁使用的这款电话重达2公斤,通话时间只有30分钟,但充电需要10个小时,直到1983年10月才投入商业运营。

但是,它的便捷性一经上市便引起了人们的热捧,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时候开始风靡全球。

而且售价非常贵,1985年在香港上市的时候,售价高达2.9万港元。

使用者通常为有钱的大老板,再加上这款手机像砖头一样大,所以被中国人称作“大哥大”!

之后,手机不断更迭,也越做越小,到本世纪初的时候已经可以做到比遥控器还小了。

这一时期的手机主要用于实现通信功能,所以也被称为“功能机”。

2,电脑。

电脑又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于从事数据计算工作。

二战期间,美国麻省理工研发出了世界上第1款能够及时处理资料的电脑,并发明了磁芯存储设备,这些发明让个人电脑的发明成为可能。

1972年,英特尔公司推出世界第1款微处理器,让电脑可以小型化。

1975年,个人电脑问世。

1983年,美国已经有200万台个人电脑,并且以每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

到了2000年,美国的家庭中有大约60%至少有一台个人电脑,总保有量达到1.9亿台。

此外,从医院到机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通过电脑系统来处理日常业务。

3,互联网。

都说21世纪是互联网的世纪,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互联网曾经是美国军方用于通信的手段。

随着冷战结束,互联网开始从军方放开到民间。

克林顿担任总统之后,在他的任期内大力推广互联网,投资数千亿美元开展“信息高速公路计划”,将光纤连入民间的家庭,把全国的电脑通过光纤连到一起组成互联网。

之后,依托互联网形成的生态系统,出现了一大批世界知名公司,如腾讯、百度、阿里巴巴、谷歌、搜狐等等。

人们在互联网上浏览信息、通信、购物、看电影、听音乐、玩游戏。

到2010年底,全球的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20个亿,占到全球人口的1/3。

在西方发达国家,上网的人数已经占到了全国人口的七成。

4,智能手机。

当人们使用电脑在互联网上冲浪的时候,移动电话的功能也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过去只能打电话、发短信,变成能够拍照、浏览网页、聊QQ。

与此同时,一位叫做乔布斯的美国苹果公司的高管,正在开始推出具有颠覆性的产品,智能手机。

这款手机配备的移动操作系统,既可以通过网页浏览网站,也可以播放多媒体文件,甚至通过安装移动应用程序、电子游戏程序等来扩充功能,通过无线网络实现移动互联。

于是,人类的生活方式又迎来了新的改变。

统计显示,仅从2019年到2020年,人们使用手机的时间就增加了将近50%。

2023年,全球的智能手机用户数已经高达69.7亿,预计到2028年将会达到80个亿。

5,卫星定位系统。

卫星定位系统又被称为GPS,最早的卫星定位系统是美国国防部研制,首次发射于1978年2月,已经累计发射了72颗定位卫星,在轨卫星的数量目前是31颗,能够为将近99%的地球表面提供定位、测速和标准时间。

所以,这款系统已经开放之后,便被各国争相采纳用于军用、民用等方面。

军用方面可以协助弹道导弹进行定位,民用方面便于物流管理、出行的卫星地图、地理信息集成等方方面面。

而且,由于这款技术水平很高,到目前为止除了美国的GDP系统之外,只有我国的北斗导航系统可以提供全球定位。

6,平板电视。

1952年5月的统计显示,美国电视的保有量高达1694万台,其中仅纽约便有293万台。

两年之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提出平板电视工程,然后在1958年开始小批量生产。

今天,平板电视已经成为大多数国家的主流销售产品,仅2024年1月到3月我国的线上平板电视的销量就高达360万台。

平板电视的优势是重量更轻、更便携、更紧凑。

由于显示器依赖于双稳态的材料,这意味着显示器上的画面不需要能量来维持,而是需要能量来改变,变得非常节能。

所以,这种技术不仅用于电视机,还用于电脑、手机、便携式相机等等。

综述:

美国的每一个创新,都代表着背后一个庞大产业链的多方突破。

比如,几乎所有的电子产品都需要使用到芯片,美国不仅是芯片的发明者,而且依靠半个多世纪以前的探月工程,近乎不计成本的对芯片产业进行补贴,最终让这一产业的技术走向成熟,可以实现商业化。从而仅靠芯片,便产生了一个每年达几千亿美元的庞大产业。

手机的应用带来的无线通信的迭代,诞生了一大批包括华为、爱立信在内的世界级通信公司,从而创造了一个上万亿规模的庞大市场。

当然,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没有跟上时代变化的公司将会面临淘汰。

功能机时代,索尼、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功能机横扫全球。可是没有跟上智能时代,意味着将会面临淘汰,被挤出了智能手机的市场,只能看着苹果、华为、三星、小米、Vivo 、 Oppo、传音等大杀四方。

美国为什么在二战之后如此厉害?

其实主要原因就是够大、够强!

美国在二战结束之后是世界第一工业国,工业产值占到了全球的六成,依靠这个庞大的工业体系,帮助美国实现高科技产品的商业化。

也是世界拥有中产阶级最多的国家。数千万家庭提供了世界上最庞大的市场。

拥有来自全球的科学家,在这片土地上搞发明创造。

实力强大,在和苏联的竞争中,即使不得不投资海量的资源,但就像郑国渠相对于秦国一样,这种投资耗费虽大,不仅不会伤国力,反而一旦建成便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从而反哺到相关领域,从而形成强大的内循环。

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看到中国崛起之后,会显得非常的惊慌。

因为,这是一个plus版的二战之后的美国,除了在吸引人才方面现在还不行,其他方面几乎已经实现了全面的超越。

可是,作为世界上工程师以及研发人员最多的国家,即使没有来自外界的科学人才的加入,也已经非常厉害了。

以登月为例,美国登月只是为了完成和苏联的竞争。这个过程中可以把芯片等产业扶持起来,但却没有能力引领太空时代。

我国在推进探月工程的时候,却能够步步落实,除了成功当月之外,还要在2030年代建设月球基地,安装核动力反应堆,实现在月球基地的长时间的驻守,开始真正的太空时代。

到那时,当相关的技术应用于商业化的时候,人类的生活方式比今天还会出现更大更颠覆性的改变。

0 阅读:6

包包说过去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