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战缅甸之“密支那的春天”

当口哨吹起的时候 2023-03-27 13:32:28

1944年,中国战场形势发生了急剧的动荡和变化。4月,日军发动了一次新的大规模攻势——“一号作战”,其目的是要打通平汉、粤汉铁路,想把中国大陆与印度和东南亚一带的日军连成一片。同时还可摧毁中国内地的主要空军基地。

从4月中旬开始,日军出动约15万人首先对河南发起了进攻。在日军的攻势面前,国民党的43个师约40万守军显得毫无抵抗意志,一触即溃。仅1个多月,日军便占领了郑州、许昌、洛阳等城市,打通了平汉路南段。5月下旬,日军又从武汉出发向湖南发动进攻,至6月中旬即占领长沙,并包围了衡阳,当地的美军空军基地受到严重威胁。

日军“一号作战”的凶猛攻势和国民党军队的接连溃败,使同盟国感到十分震惊。这一趋势如果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会使以中国大陆为跳板攻击日本本土的计划成为泡影,而且就算是同盟国占领了日本,中国大陆的日军仍将是一支强大的抵抗力量。残酷的现实说明,单凭陈纳德的空中格斗,不仅没有办法打败日本人,甚至都无法阻止日军的进攻。而此时,史迪威指挥的中国驻印军正在缅北战场大显神威。如此情景一经对比,美国军界最高层不得不对形势进行重新的判断。

盟军与远征军闲暇

6月30日,美国陆军部作战司的托马斯·汉迪将军给马歇尔写了一份报告,建议把史迪威提升为上将,并由史迪威担任中国战区前线总司令,统一指挥国共两党的军队,以挫败日军的进攻。他认为,史迪威比其他将领更能应对艰难的战争形势,史迪威不仅在缅甸组建了一支有战斗力的中国部队,并指挥这支部队不断取得胜利,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史迪威获得了美国高层的一致支持。在清除了陈纳德长期以来对中印公路作战方案的干扰后,史迪威长舒了口气。接下来,史迪威要把所有的精力集中于密支那,他隐约地感觉到,一团令人捉摸不定的战争迷雾,就在不远处等待着他去破解!

这是个令人窒息的早晨,阴沉的天空中零星飘着点雨。一辆铺着树叶伪装的美式吉普在孟拱谷地指挥部前的平坦空地停下。

史迪威叼着烟斗下了车,径直走向指挥部。

他迫不及待地想尽快接通以密支那为终点的雷多公路,那将意味着中印公路最艰难的缅北段已经贯通。如果拿下密支那,不仅可以使中印公路以后的进程大大加快,而且还可以为驼峰航线恢复南路航线提供一个安全的基地。

史迪威一路上脑海里不停地想象着战士们在密支那欢呼胜利的场景。

史迪威检查远征军装备

还没进指挥部的门,史迪威就大声向参谋人员喊道:“问问中美联合突击队到哪儿了?他们出发快一个月了,距离对密支那总攻只有不到两天时间了,怎么一点儿消息都没有?”

一旁的参谋长柏德诺小声对史迪威说:“总指挥,您忘记了,当初是您规定的,突击队出于保密原因严禁使用电台。”

史迪威听了后,拍了拍自己的脑袋说:“哦,你看看我都忘了。看样子,我们只能听天由命了。”

史迪威所说的中美联合突击队,是由美军的“梅里尔突击队”和中国驻印军的新30师第88团、第50师第150团和克钦突击队混合编成的三个突击队。原本担任指挥官的梅里尔,由于心脏病复发,留在了后方基地。除克钦突击队主要担负情报侦察任务外,其余两支突击队被分成左右两路支队,由两名美国上校分别率领,每个支队3500人。他们需要在大山密林中步行一百多公里才能到达攻击目标——密支那。4月,在突击队从杰布本总基地出发时,梅里尔根据以往的经验,为了提高行军速度,要求每人只准携带20天的干粮和轻型武器。眼下,突击队在没粮没有后勤补给的情况下,只能在漫无边际的原始森林中依靠自己的力量,摸索向着密支那前行。

负责率领左路支队的基尼森上校,由于长期在湿热的雨林中行军,染上了热带病。他的部队里还很多中美士兵染上致命的阿米巴痢疾、登革热和丛林斑疹伤寒。

基尼森虽然已有多年的丛林作战经验,但面对缅北这上千年的热带雨林,他变得无计可施,完全迷失了方向。作为支队司令官,基尼森只能独自承受着压力,不让部队知道眼下的处境。

暮色渐浓,躺在担架上行军的基尼森看着不断晃动的树影,默默祈祷着能尽快找到通往密支那的道路。他听见前面两名士兵一边拖着疲惫的身体,一边低声地聊着天。

“天又快黑了。走了一路,都不知道什么时候到密支那?”

“快走吧,别啰嗦了。照司令官所说的,朝着东南方向前进应该没有错。”

“但是周围的参照物全都一样,要有个该死的日本人引路就好了!”

突然,队伍停止了前进。

走在最前面的弗雷德·林恩斯上尉,把枪高高举过头顶,这是发现敌人的暗号。

大家立即屏住呼吸,低下了身子。

“卡砰——卡砰”紧接着不远处传来几声枪响!

“是日本人!”有经验的士兵听出了日本三八大盖的特有声音。

“难道是亨特支队的人先与小日本干上了?”

“不要急,先听听再说!”

在连续几声枪响后,没有听到其他火器的声音,反倒传来了大象的惨叫声音。

基尼森立即从行军床上直起了身子,对身边的参谋说:“叫侦察兵迅速打探清楚前方情况。”

20分钟后,侦察兵报来消息——前方300码处有日军士兵在猎杀野象。

“妈的,小日本还真闲,竟有时间打野象玩!”一个士兵低声骂了一句。

基尼森面露喜色,说:“看样子,密支那就在前方!命令,全体待命,进入战斗状态!”

基尼森拿出行军地图与周围地形对比了一番,确认他们现在正处于密支那的东北角,他们比原定路线多走了一倍路程。

接替梅里尔担任指挥官的亨特上校率领的是右路支队。他们运气不错,在山中遇到了一个克钦人山村,在克钦人的帮助下右路支队顺利走出了森林迷宫,不过比预定时间晚一些才到达指定战斗位置。

5月17日, 凌晨5点,夺取密支那机场的战斗准时打响。

按照总指挥部的预定计划,美军首先出动大批飞机对密支那进行了密集轰炸。

负责密支那城防的日军水上源藏少将,面对突如其来的空袭显得茫然失措,以为只是盟军部队的例行轰炸。

上午10点, 基尼森率领中美联合突击队左路支队,开始向密支那西郊机场发起猛攻。由于日军仅有一个步兵中队的力量负责警戒机场,因此基尼森很快占领了机场。这时水上源藏才明白了盟军的主要目标是密支那机场。水上源藏一面向军部报告情况请求增援,一面组织密支那城区的第18师团114联队主力进行疯狂反扑。

日军的掷弹筒兵

正在基尼森支队腹背受敌、千钧一发之际,亨特的右路突击队正好赶到了密支那机场,他们与基尼森的兵力合二为一,共同抵抗日军如潮般的攻势。经过4个小时的激战,盟军才在密支那机场站稳了脚跟。

5月17日下午2点,一直守在指挥部报话机旁边的史迪威,终于听到了期盼已久的讯号:“威尼斯商人!威尼斯商人!”

这是突击队攻占密支那机场,可以进行空降的暗号!

经过一个月的煎熬,史迪威终于等来了令人激动的好消息。

史迪威兴奋地对身边的参谋说:“命令:一、通知梅里尔,要他马上动身,负责指挥攻占密支那的作战行动;二、立即组织部队空降。”

很快,上百架C-47道格拉斯式运输机,在P-51“野马式”战斗机群的护送下,载着中国驻印军第14师的第41团、第42团,新30师的第89团、第90团,第50师的第149团,浩浩荡荡地朝着密支那方向飞去。这是抗战历史上中国军队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大规模的空降作战。

勇敢的中国士兵一跳出机舱,就迅速投入对机场前进基地的防御作战中。紧接着,美军建立起前线指挥部。一个战地医院也在空地上搭起帐篷开始工作。雨夜中的密支那在信号灯、探照灯和各种枪炮的火光中显得绚丽多姿。

很快,盟军的兵力就已增至近万人。水上源藏眼看着盟军部队源源不断地空运而来,知道再勉强进攻机场,已变得不现实。面对越来越强的防守兵力,他决定从长计议退回市区,等待强援以守待攻。

盟军奇袭密支那的行动大获成功!

5月18日上午,史迪威带领12名战地记者飞抵密支那来欣赏自己在军事上的杰作。

史迪威来到美军指挥所,鼓励中美突击部队,说:“你们打得漂亮极了。你们是密支那的英雄!”

随行记者们举起照相机,对着史迪威和奇袭密支那的英雄们,不停地按动快门。

史迪威随即就返回了雷多基地,为下一步攻城拟订计划。

很快,一篇篇关于“盟军奇袭占领密支那”的新闻迅速传遍各同盟国。消息一经传出,立即轰动了亚洲战场,同盟国首脑纷纷致电表示祝贺。

路易斯·蒙巴顿勋爵以东南亚战区最高统帅的名义再次极不情愿地给史迪威发来了祝贺电报:“在你的英勇指挥下,美、中两国军队勇猛作战,一举夺取密支那机场,取得了辉煌的战果。翻越古岭的行动,在军事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一个由英国人担任总司令的部队,在一个英国的殖民地上,打了一场经典的战役,整个过程竟然没有英军的事。这对蒙巴顿,甚至对整个英国来说都是一个巨大的讽刺。

史迪威看到电报后,苦笑道:“这下,美男子蒙巴顿和那帮英国佬们肯定又要坐卧不安了!”

不出所料,蒙巴顿在发贺电时,内心是五味杂陈。就在一个多星期以前,他还在电话里对电丘吉尔信誓旦旦地说:史迪威根本无法占领密支那,我们应该坚持实行收复殖民地的“海上战略”。

当丘吉尔得知史迪威指挥的中美联合突击队突然占领密支那机场后,他在电话中责问蒙巴顿:“你的情报来源到底还能不能让我相信?”

作为战争大臣和英军的总司令官,丘吉尔感觉自己的判断被无能的蒙巴顿给误导了,所幸自己还并没有作出世让人笑掉大牙的错误决定。

丘吉尔用手狠狠地拍着桌子,怒吼道:“史迪威他们到底是怎么做到的,他们如此漂亮地在密支那从天而降,你需要对我有个解释! ”

英国首相丘吉尔

就在史迪威拿下机场的不久,美军太平洋舰队与日本海军开始在塞班岛和关岛等地鏖战,他们急需驻中国大陆的美军航空部队对太平洋战场上的海军进行支援配合。马歇尔和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连发几封电报,要求史迪威尽快夺取密支那,打通雷多公路。

史迪威一面向马歇尔保证,两周内一定拿下密支那,一面催促梅里尔立即对密支那实施攻击。

但是自大的梅里尔对史迪威说:前进基地已建,应该等待兵力足够多时才能向密支那发动攻击。

梅里尔很有把握地向史迪威保证说:号称缅北铁三角的加迈、孟拱和密支那,日军已丢失了两个,掎角之势尽失。盟军还截断日军通往曼德勒的铁路,城里的残兵败将们会如同瓮中之鳖般不堪一击。

但梅里尔犯了大错,他不仅犯了军事上轻敌的大忌,而且还丧失了最佳的攻击时机。

日军趁梅里尔犹豫之机,从八莫和滇西抽调2000余人,通过伊洛瓦底江秘密向密支那增援,使水上源藏的守备军人数迅速增至5000多人。

对日军来说,密支那虽然已成为一座孤城,但密支那是日军在缅北仅存最后的据点。如果密支那守不住,日军在缅北就再无立足之地,如能守住密支那,还可以牵制中国远征军在滇西地区发起的反攻。

日军第33军司令官本多政材中将从整个缅甸全局考虑,向守城司令水上源藏下达了“死守密支那”的命令。水上源藏尽管知道守住密支那是不可能的任务,但军人的职责迫使他重新组织起自己的士兵们进行自杀式防御。

水上源藏清楚地知道一个日本士兵身上配备的标准子弹数是30至40颗,打完后需要重新补给才行。但现在驻守在一个毫无后援的孤城中,只有提高火力杀伤效率,才能尽可能地使防御工事不被突破。水上源藏在指挥部向部队下达命令:一、尽量利用防御工事藏在地下,不到有十分把握的情况下不露面;二、不到五十米处不射击、不扫清射界;三、要在夜间组织步兵进行必要的反扑。

猥琐的日军士兵

日军抱着必死的决心进行决战,而盟军方面则由于梅里尔的指挥失误,将原本漂亮的奇袭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和消耗战。虽然中国驻印军伤亡越来越大,但梅里尔不仅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还一再辱骂中国官兵无能,并频频撤换中方将领,致使中美官兵之间的矛盾不断激化。以至于到后来,美国军官根本指挥不动中国军人。在接下来的1个多月里,虽然史迪威4次亲临密支那前线,连换梅里尔、柏德诺和魏赛尔3任美军指挥官,但日军依然凭借坚固的工事和恶劣的天气,顽强抵抗,使盟军的攻击行动收效甚微。大雨使盟军无法利用空中力量对密支那进行增援,而且还使低地变成了一片沼泽。盟军对于近在咫尺平时只需要用几分钟便可达成的作战目标,用了二十多天,付出惨重代价就是攻不下来。密支那似乎凝固在汪洋一般的雨水和血水当中,成为盟军部队无法迈过的鸿沟。

史迪威情急之下,甚至将修筑雷多公路的两个工兵营调上前线,用于作战。由于工兵部队的特长是修路、架桥,他们很少进行作战训练,当美军的工兵部队一见到战场上尸横遍野的情形时,腿都吓软了。当接到上级发动员进攻的命令时,工兵部队的士兵竟然拒绝执行,而且听到枪响拔腿就跑。

史迪威看到这一幕时,心都凉了一大截。中国军队已经不听指挥了,现在连自己最为倚重的美军部队都不听命令,还有什么可以依赖的力量?还如何进行接下来的作战?

这时,史迪威想起了长期被闲置的中国驻印军第1军军长郑洞国。郑洞国作为黄埔一期生,在抗日战争中转战南北,先后参加过保定会战、徐州战役、归德战役、武汉会战、广西昆仑关战役、鄂西会战,功勋卓著,在中国军人中拥有很高的声望。史迪威只有暂时请郑洞国出马,由郑洞国指挥中国军队对密支那的攻击行动。郑洞国摒弃前嫌,于7月6日随史迪威和孙立人等一同抵达密支那。临危受命的郑洞国一到前线就立即召集中国驻印军前线各部队长召开作战会议。

郑洞国先对大家晓以民族大义,号召大家团结一致对付当前之敌。接着又对手下将领进行了点评,鼓励大家向孙立人和廖耀湘学习,用战功回报委员长的委托和国人的期盼。

他对着新1军的将领们说:“委员长经常提示我们,训练重于作战,这可是金玉良言呐!”

众将领纷纷点头称是。

郑洞国接着说:“这次一路打下来的实战就是最好的说明。新22师和新38师到印度最早,训练也最久,所以他们一路打来所向无敌,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孙立人和廖耀湘立即听出了弦外之音,知道郑洞国是要批评胡素的新30师作战不利,赶紧帮着胡素开脱。

廖耀湘说:“胡素率领的新30师于今年年初才空运至印度,在补给不足的情况下,以最快的速度开往前线、进入阵地,效率已经非常高了。”

孙立人接着说:“梅里尔还不顾胡师长履职尽责,一度将其解职。”

第50师师长潘裕昆则将矛头直指美军指挥官:“主要负责还在于美军指挥官不顾前线情况,盲目指挥,致使我军官兵无谓牺牲。”

眼看大家开始纷纷指责起美军来,郑洞国挥了一下手,示意大家立即停止发言。

郑洞国并不想扩大中国驻印军与美军之间的矛盾,但适当在史迪威面前体现一下自己在中国军人中的威信,是十分有必要的。

郑洞国继续用严厉的语气说:“你们不必为他说情。新30师此次担任攻打密支那的任务,不但伤亡惨重,而且久攻不下。和你们相比高下立见,可见部队没有训练就没有战斗力,就不能打仗!”

胡素连忙向郑洞国保证:“请军长放心,在您的指挥下,新30师全体官兵将不惜一切代价,为党国效忠,直到战至最后一人!”

胡素的回答,不仅把之前作战不利的过失一下推到美军指挥官身上,还表达了对郑洞国的坚决服从。

郑洞国对新1军将领们的忠诚表现十分满意。

最后经过磋商,大家决定第二天就发起全面进攻,以纪念抗战爆发7周年。随后,郑洞国任命胡素为战地前线总指挥,给予其证明自己的机会。

7月7日,一身戎装的郑洞国军长亲临前线阵地,对中国驻印军下达了总攻令。中国驻印军立刻向密支那发起了总攻,士气高涨的中国军队很快肃清了密支那外围阵地,攻入市区,随即开始与日军逐个房屋、逐条街道地进行艰苦争夺。

8月2日,潘裕昆亲自从第50师挑选了100名勇敢的官兵,轻装简行,趁着夜色潜入日军后方,把日军的通信设施完全割断。其余各支部队得知敢死队得手后,应声而起,不顾一切向着日军指挥所冲去。胡素也率部攻下了日军死守的各大据点。同时美军也占领了城北的高地。

进驻缅甸的日军

日军面对如浪潮般不断冲击的盟军部队,意志完全崩溃,3000多日军横尸战场。水上源藏眼见大势已去,命令残部携带伤员乘筏子沿伊洛瓦底江向八莫撤退,自己则在江岸边的一棵老榕树下,掏枪自尽,将“死守密支那”的命令执行成了“死于密支那”。

如同唐僧师徒经历了八十一难后才取得真经一样,盟军部队在密支那连续激战81天之后,直到8月4日,才将市区内的日军全部肃清,收复了缅北的核心要地。至此,史迪威缅北反攻的作战目的算是基本达到。

日军缅甸方面军丢了密支那后,不得不重新评估缅甸的局势。他们在向东条英机的报告中,悲观地指出:大东亚共荣圈的太阳,将在缅甸陨落。今日中国军队,已非昔日能比……

运输机上的远征军战士,都很年轻。

密之那战役结束不久,全长434.4公里由雷多至密支那路的雷多公路也建成通车。雷多公路也是整个中印公路铺筑过程中条件最艰险、工作量最大的一段。雷多公路中,自瓦拉渣经加迈至孟拱一段,本有旧公路可以连接使用,但因为地势低洼,又经常遇上雨季,很难通行,虽然经过多次修缮,但仍无法使用。除加迈至孟拱一段勉强可通行外,其余时间大都被洪水淹没。皮克指挥的中美工兵部队不得不修建新的线路,通过孟拱和循河,不经加迈、孟拱而直达密支那。这条路既可避开雨水的冲毁,还比旧路缩短了一半路程,大大提高了物资运输效率。中、美工兵部队和中、印等国工人以无比坚韧的意志,在炮火硝烟的战场上,经受住了大自然考验、克服了各种的人为障碍,仅用一年多时间就修通了雷多公路,创造了世界筑路史上的奇迹。

8月7日,鉴于史迪威在滇缅印战场取得的功绩,美国正式公布了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的任命。当时美国陆军中享有这一军衔的只有马歇尔、阿诺德、麦克阿瑟和艾森豪威尔四人,史迪威能加入这一杰出将领的行列,自然是一件值得庆贺的事情。陆军部长史汀生给他发来电报,称“这是我所签署的命令中,最令我满意的一个”。

正在筑路的美军第12工兵团官兵,将国家对史迪威的奖励也当作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他们兴高采烈地向史迪威写了封有些肉麻的贺信:“公报说,你已被晋升为美国陆军仅有的几名四星上将之一。全团在此向你表示热烈祝贺,我们相信没有任何东西能表现出你在本战区所取得的伟大成就,除了《伊利亚特》中这是绝无仅有的。”

8月8日,由中国共产党创办的《新华日报》也发表了题为《祝密支那胜利》的社论,文章中评论说:“这一辉煌的胜利,是由于史迪威将军的卓越指挥,也是由于盟军将士协同一致,英勇效命所得到的成就。”社论称赞史迪威“拥有胆识过人的战略、坚强的意志和卓越的指挥”。认为“史迪威将军的打通援华路线的战略,浸透了史迪威将军对华的浓密友情”。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对史迪威杰出功绩作出的中肯评价。

1944年9月6日,东方晨晓,一支上百人的驻印军小队沿着高黎贡山底的一条干涸小沟,攀上了中缅交界处的一个山顶。山顶上有一块约60平方米的草地,中间立着一块界碑,上面写着“国界”两字。不久,从滇西赶来的远征军部队也在一名中校的带领下到达了事先约好的地点。驻印军和远征军第一次会师了!

久别重逢的战友们再次见了面,如亲人归家一般,大家欢呼着、拥抱着,高举着国旗,互相敬礼、握手。

驻印军向远征军致敬道:“欢迎你们来到缅甸!”

远征军激动地回报以:“欢迎你们回到祖国!”

经过一天的团聚,当大家依依不舍地离别时,驻印军的官兵说:“祝愿远征军早日收复腾冲,下次在八莫会师!”

远征军则答道:“希望驻印军迅速攻下八莫,早日凯旋归国,并保证一定尽快攻克腾冲!”

两支英雄的部队在落日余晖中挥手告别,各自返回自己杀敌的阵地,每个将士的脸上都透出一个共同的信念:抗战必胜!

0 阅读:5

当口哨吹起的时候

简介:钻研历史,深挖二战,科研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