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年,云南老山前线的哨所前,一名女兵被哨兵挡住去路,跟她要通行证。
当她直接从包里掏出一颗手榴弹时,哨兵顿时吓了一跳,他很快意识到什么,赶紧给女兵敬了个军礼,然后侧身放行。
那么这位女兵是什么身份呢?她又去哨所做什么?
她就是女兵刘亚玲,1981年考入位于西安的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读的是护理专业。
毕业前夕,同学们都忙碌着自己的工作分配问题,而刘亚玲却按兵不动。
以她优异的成绩,原本可以被安排在北京301医院工作,周围的同学都对她表示祝贺,还有人投来羡慕嫉妒恨的眼光。
可刘亚玲不知道从哪里听说,在对战中,我方伤员死亡率攀升,前线经常有伤员,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而死亡。
看到新闻里报道的画面,刘亚玲忍不住放声大哭,她转头对父母说:“我决定去云南前线支援,战士们需要我。”
父母刚开始有些犹豫,毕竟前线战争激烈,他们担心女儿太年轻,去了以后难免冲动,又担心她会受伤。
但在刘亚玲的强烈要求下,父母还是同意了,毕竟这是救国救民的好事啊,他们也不好阻拦。
去了云南以后,刘亚玲主动申请去了,距离前线最近的文山军区医院。
因为是战地医院,这里的工作环境更恶劣,刘亚玲和其他几个小护士,经常忙得脚不沾地,一天都喝不上一口水。
当她包扎好了一个伤员,又接连送来一批又一批新的伤员。
即便是这样的工作量,并没有吓退刘亚玲,反而更加激发了她救人的斗志。
刘亚玲想着,前线地区伤员肯定更多,有许多战士因为得不到及时救治,还没抬到医院,就去世了。
于是,她接连写了7封信,向医院领导申请,要去更接近前线的阵地救助伤员。
医院领导考虑到她还年轻,才21岁,又没有实地作战经验,屡次拒绝了她的请求。
刘亚玲心想,你不给通过申请,那我就自己偷偷去,反正腿长在我身上。
于是,在1986年4月,刘亚玲意外地向组织提出,回家探亲一个月。
离开医院后,刘亚玲根本没回西安,而是混进了作战前沿哨所。
当刘亚玲到达猫耳洞阵地时,才发现战士们所处的阵地,位于地势恶劣的密林中,光线昏暗,还有蛇虫鼠蚁时常出没。
而且战士们在阵地行进时,必须要弯腰,同时还要防御敌方偷袭。
在这样的环境下,受伤和死亡,可以说是家常便饭了。
刘亚玲当即决定留下来,让士兵们能够第一时间,得到救治。
当士兵们了解到,组织为前线安排了一位,护理经验很丰富的护士时,他们都开心极了,就仿佛看到了一束光。
1986年5月,六连一名战士,左大腿不幸中弹负伤,动静脉破裂,由于伤势过重,刘亚玲进行简单包扎后,将他送往战地医院救治。
由于这名战士,在护送途中需要一直输液,刘亚玲一只手固定住输液头,一只手举着输液袋。
到了战地医院后,刘亚玲的胳膊都没办法弯曲了,但她仍然微笑着。
就这样,刘亚玲和战士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然而一个月的假期,很快就结束了,刘亚玲看着前线的战士们,不愿意离开,便只好无视医院的催促,一直拖到72天后才返回军区医院。
回医院后,她被处分了,医院记她严重警告,即便这样,刘亚玲也没放弃。
在1986年10月14日,中方对越军实行大规模夺点作战前夕,她搭乘陕西老乡的军用大卡车,悄悄进到了老山主峰。
当天伤员异常地多,刘亚玲一个人,相当于一个队伍,一天下来,她整个人累到虚脱,因为过度疲劳,她直接在走道口睡着了。
后来,87年1月5日,47军为了夺回310高地,再一次发动了重要战斗。
战斗打响后,伤员们的数量也持续增加,刘亚玲再一次想方设法去前线救治,但因为此前有前科,部队首长要求哨兵要看好刘亚玲。
到了关卡后,哨兵拦住了刘亚玲,她丝毫没有因此而慌张,而是镇定地,走到哨兵面前,将肩上背着的包,拉开一个口子。
她小声地说了句:“你看,这是什么!”
还示意哨兵靠近一点看,哨兵看后,原来是一枚光荣弹,哨兵无奈,只好放她通行。
在前线救助中,刘亚玲就像一道火焰,冲向阵地,查看每一个伤员的情况,并提供专业的护理。
由于她的心全部在伤员身上,丝毫没有感觉到,炸弹已经扔到了她的身后,当弹片扎进她的身体里,她才感觉到臀部一阵剧烈疼痛。
她顾不上给自己包扎,一把扯出弹片,继续救治其他伤员。
战争结束后,刘亚玲在医院昏迷了三天,经过医院的救治,总算是度过了危险期。
这位雷电一样的战地护士,也因此得了一等勋章,当记者围着她要采访时,她却说:“你们挡住我救治伤员了。”
后来大家都称呼她为“战地女神”,她也被分配到了西安西京医院工作,当了解到乡亲们看病难的问题后,她决定辞职,自己开医院。
为此,刘亚玲到处借钱筹集建设款项,她花了4年的时间,终于在2004年,建成了一座像样的医院,取名沣京医院。
此后她也一直在医生的岗位上,本着救死扶伤的原则,将一个个病人,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2013年,“最美乡村医生”也有她的名字,刘亚玲当之无愧,她以精湛的医术,仁德的医者心,赢得了广大人民的好评。
致敬刘亚玲,致敬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的每一位医者。
END
如果您有其他不同意见,可以留言讨论。
本文引用图片全部来自网络,若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