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倒满清的最后一根稻草——清末新政

四月故事會 2024-04-21 19:27:53

英法联军来后,北京被攻陷,咸丰帝出走热河,满清回应危机,推动师夷之长技以制夷的洋务运动。甲午战争,满清战败于日本,战败于天朝眼中的小国日本,光绪帝回应危机,推动速变全变的维新运动。八国联军来后,慈禧出走西安,满清面对被瓜分的危机,推动以立宪为重点的清末新政。

清末新政是清朝在八国联军侵华后的战败处境下,为应对内外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满清在门户开放政策下勉强延续,加上战败带来普遍的不满情绪,立宪派与革命派急速冒起,对满清构成压力,慈禧因此体会到全面改革的必要,于1901年初以光绪帝名义下诏改革。

有别于之前的两次改革,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有明确的目标,有清晰的领导人物,但清末新政似乎两者都欠缺,只能说是泛指八国联军以后,由中央颁布的一连串激烈改革,推行政治、经济及教育三方面的措施。

政治方面,君主立宪是改革的重中之重。 1905年,满清派遣大臣考察列强宪政,1908年颁布钦定宪法大纲,次年,各省设立咨议局,成为地方议政场所,再次年,资政院成立,成为中央的咨询议会。

此外,满清又仿效列强的政府组织,废除传统的六部,改为设立度支部、外务部、法部、陆军部、海军部、民政部、农工商部、邮传部等。 1911年,满清废除军机处,成立责任内阁,内阁官员皆由皇帝委任。可惜,改革的成果未能被社会认同,立宪被批评只是表面功夫。

经济方面,先谈制度改革,满清整顿财政管理,统一中央地方的收支,又推行税制及币制改革,又设立户部银行,担当中央银行的角色。此外,全面推动农、工、商的发展,计划大量铺设铁路。可惜,由于国库匮乏,资金有限,难以取得实际的成效。

教育方面,满清推行一个翻天覆地的全面学制改革,各省设立小、中、大学堂,又派遣留学生,主要目的地是日本。满清又颁布学堂章程,成为全国课程的纲领。 1905年,不但废除八股文,更废除科举,设立学部,管理全国教育事务。可惜,百年树人,教育改革难以短短数年取得成就。

清末新政,跟洋务运动和维新运动一样,都是以失败告终。原因之一,当时没有强而有力的领导者,慈禧、李鸿章等一辈已成过去,正值新旧交替,清末新政又未见预期成果,就因满清政府被推翻而终止了。因此,有一种说法,新政是一场迟来了的改革。

对失败原因的评论,满清被指责是欠缺诚意,只不过是一个缓兵之计。这个评论较难客观验证,只是个人立场的取舍。

但从客观效果而言,清末新政担当了一个可悲的角色,不但未能达到挽救满清的预期目的,更是加速了满清的灭亡。社会对立宪抱有很高的期望,但内阁的13位阁员中有8位属于满族,当中7位满族阁员来自皇族,因而被讥讽为皇族内阁。百姓对立宪失望,转而认同革命。

不但如此,咨议局的成立,不但令议政风气炽热,而且成为日后支持革命的民意机构。科举考试被废除,引起传统士人不满,留日学生成为革命重要力量,新军是武昌起义的参与者,改革令满清更形孤立。

总结而言,清末新政是否欠缺诚意,或许是主观判断,但以其客观效果而言,清末新政被取笑是开罪社会各阶层的改革,甚至被视为革命成功的原因之一。

0 阅读:0

四月故事會

简介:圣经故事分析,历史故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