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四个皇帝称制三朝,这个甘肃女人不一般,历史上却籍籍无名

夏恂谈历史 2023-03-23 10:59:04

梁妠(106年—150年4月6日),安定乌氏(今甘肃平凉西北)人,大将军梁商之女,汉顺帝刘保的皇后。梁妠少时聪明贤惠,善做女工,精通经史。十三岁时入宫,被汉顺帝封为贵人。阳嘉元年(132年),被立为皇后。建康元年(144年),汉顺帝去世,汉冲帝刘炳继位,梁妠为皇太后,临朝听政。永憙元年(145年),汉冲帝去世,梁妠与哥哥梁冀商议拥立汉质帝刘缵,仍由梁妠秉持朝政。本初元年(146年),梁冀毒死汉质帝,拥立汉桓帝刘志,梁妠继续临朝听政。和平元年(150年),梁妠还政于汉桓帝。同年梁妠去世,时年四十五,谥号顺烈皇后,与汉顺帝合葬于宪陵。

——头条百科

梁氏一族初露端倪

公元132年春天,年届18岁的顺帝收到臣僚请立皇后的奏章后,准备选立皇后,却差点儿引出一场闹剧,此事说来令人啼笑皆非。

原来,当时后宫里有四个贵人都很讨顺帝喜欢,他一时不知该提拔哪一位贵人人居长秋宫才好,一筹莫展之际,他突发奇想,居然打算让四位贵人“探筹”(抽签)来决定,意在听由天命。

诏书一下,立即引起了尚书仆射胡广与尚书郭虔、史敞等人的反对,他们联名上疏“探筹”太不严肃,建议刘保要认真挑选,还制定了提拔规则:“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就是说,选拔以品德作为第一标准,品德相同时,选择年纪大的;年纪相同的,选择相貌好的。顺帝很认同,按照这一方案,梁妠被立为皇后。

梁妠,安定乌氏(今甘肃省平凉县西北)人。梁妠出生在一个累世显赫的望门大族,梁妠祖父梁雍乃汉和帝的舅舅,父亲梁商爵封乘氏侯,食邑五千户,母亲阴氏也是南阳新野(今河南南阳)的豪门。

梁妠稍稍年长,即已精善女红,熟读《论语》、《韩诗》(韩婴所传《诗经》),略举大义,出语不凡。她还常常把古代烈女的图像放置身边,用以鉴戒自己,作为学习的楷模。

梁商曾对家里人说:“列祖列宗积德行善,若能泽被子孙,但愿此女能得到祖宗保佑。”

公元128年,朝廷例行选采宫人,给刚好13岁的梁妠提供了入宫的机会。当时,被选人的良家女子照例都要经过掖庭丞及相工的审察和筛选以便选出“姿色端丽”、“合法相者”载送后宫,侍奉皇帝。据说,当相工茅通见到梁妠时,惊得目瞪口呆,赞叹道:“汝乃日角偃月,实是贵极之相。”

于是,梁妠被选人后宫做了贵人,贵人是宫中地位最为尊贵的嫔妃了。这次选美,梁商的妹妹也就是梁妠的姑姑也一同被选人掖庭。大概是因为这一缘故,梁妠在宫中被称为“梁小贵人”。

梁妠就是最受顺帝宠爱的四个贵人之一,她是如何顺利登上后位的呢?

这就要参考“简求有德,德同以年,年钧以貌”的标准了。“德”,顺帝所谓的“德”,并不是一般人遵从的标准,而且是身边的女人简单,不嫉妒,不要妨碍自己宠幸后宫的其他嫔妃。

梁妠善于察言观色,她把顺帝的心思看得透透的,当皇帝宠幸她时,她一本正经地说:“阳以博施为德,阴以不专为义,惟有不妒,才可多子多孙。愿陛下思云雨之均泽,识贯鱼之次序,同样善待众妃,不惟是家国之福,也使妾免遭罪谤之累。”这话把顺帝说的心花怒放,多么深明大义的女子啊。

132年,17岁的梁妠被册立为皇后。由于梁妠少时喜读史书,知道历朝治国的得失,尤其是安帝阎皇后家族败落的情景历历在目,人居长秋宫之初,她注意鉴戒前世得失,尚不敢骄横自专,格外谨慎小心。

在这段时间里,梁妠不仅把后宫管理得井井有条,还能帮助汉顺帝治理朝政。如在惩治暴吏、大赦天下和注意接受谏议大臣的意见诸方面,她都起到了很好的参谋作用。

按照惯例,顺帝给梁妠的父亲梁商增加采邑,位加特进,还赐以安车驷马,拜为执金吾,后又拜为大将军。不过,梁商为避免招引祸患,也还知道节制,未曾以权盛干法,史称“每存谦柔,虚己进贤”。

这样看来,梁妠应该是一代贤后的命运。不过,不幸的是她有一个颇工心计、横行市井、多行非法的哥哥,时时刺激着她潜在的掌权野心,推动着她施展各种铁腕手段,她的命运也就改变了。

梁妠之兄梁冀少为贵戚,仕途飞黄腾达,历任黄门侍郎、侍中、虎贲中郎将、越骑、步兵校尉、执金吾、河南尹等。父梁商病死后,尚未出殡,梁冀便袭位为大将军,遂步左右朝政。

公元144年8月,顺帝死于玉堂前殿。与东汉前几代皇后惊人相似的是,梁妠也没有生育皇子,她便将后宫中一个姓虞的嫔妃所生的儿子刘炳立为太子,继位后是为汉冲帝。梁妠以嫡母被尊为皇太后,临朝称制。这是梁妠第一次临朝称制。

虞家是大户,一直都受皇室尊崇,加上母以子贵,13岁就进宫的虞氏本应该受到较高的待遇,按资历也应该是贵人等级。但却只得了一个较低的“美人”级别。这无疑是梁妠害怕虞氏日后“母凭子贵”,从中作梗。

梁妠大权在握,高高在上,但她深知自己没有“东汉第一女主”邓绥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所以一临朝,她立即下诏拜其兄大将军梁冀与太傅赵峻、太尉李固三人为参录尚书事,共理朝政。

无奈,梁氏一族无法无天,气焰嚣张,梁冀更是与太监勾结,专横跋扈,倒行逆施。梁妠虽然偶尔也会对梁冀把持朝政、飞扬跋扈和种种倒行逆施进行限制,平衡一下外戚、宦官、朝臣的利益,但总的来说,她还是梁冀有力的“保护伞”,甚至她也是有直接和间接的责任的。

有一次,朝廷举贤召良,有名的学士皇甫规在应试对策中揭露了朝中奸臣权重、收受贿赂、卖官鬻爵,致使大贼纵横、上下穷虚的社会现象和梁冀的暴行,梁妠不但置之不理,还只给了皇甫规一个郎中的小官,皇甫规气不过遂托病不受,回归故里。

巧演双簧毒杀新王

公元145年,继位不到半年的汉冲帝病逝。为了选择一个合适梁氏把持朝政的继承人,梁妠与梁冀兄妹联手,里应外合,玩转手腕,巧演了一出绝妙的双簧,又立了一个年幼的皇帝,梁妠得以顺利实现第二次临朝听政。

冲帝病危之时,有先见之明的梁妠当机立断让梁冀立即去征召朝政的继承人。当时刘氏皇族还有两个王子:一是渤海孝王刘鸿的儿子刘缵;一是章帝的玄孙、乐安夷王刘宠的孙子刘蒜。出于太后临朝称制、国舅独掌大权的自私动机,梁妠和梁冀不谋而合,看中了年仅八岁的刘缵。

冲帝驾崩时,梁冀和刘缵尚未抵达洛阳,梁妠秘不发丧。当时的太尉李固得知后,表示了强烈的反对,他说:“皇帝虽然年幼,但也是天子名分,怎可掩盖真相?本朝安帝驾崩,阎氏秘不发丧,竞隐含着宫廷阴谋,为避此大忌,还望太后陛下速速发丧。”

梁妠不好拒绝,只得在当天夜间,发布了冲帝升天的讣告,却坚决拒绝发丧。直到梁冀前来禀告,说刘缵已在洛阳都亭安顿下来后,梁妠才命朝廷议立新君人选,并且表明了自己拥立刘缵的态度。

刘蒜不仅年长可以亲政,且为人谨严稳重,举止合乎法度,在公卿中享有较高威望,宰相李固极力主张立刘蒜,并直截了当地对梁妠说:“皇后应以社稷为重,千万不能学邓、阎当年贪恋宝位而立幼弱。”

梁妠和梁冀让大家在朝廷上议议,不过是走走过场,做做样子,他们当然不会听从李固的建议。很快,梁妠派梁冀持节用青盖车将刘缵迎入南官,第二天,就宣布登基,刘缵是为汉质帝。

梁妠这次称制后,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政治形势。

一方面,政治的腐败,“赋敛烦数,官民困竭”,使扬州、徐州、九江一带的暴动有增无减;另一方面,羌人、鲜卑及“日南蛮夷”等边境少数民族屡屡内侵,攻城暴掠。更重要的是,未曾消停过的天灾瘟疫,以更加猛烈的来势冲击着萧条不堪的农村,很多人家因饥馑门绝户灭,人相食的惨剧已是司空见惯。

面对这种形势,梁妠几次下诏派遣使者巡视各地,按照具体情况给百姓以抚慰和赏赐。同时,宽刑明德,推行节俭,史称“太后(梁妠)夙夜勤劳,推心任贤,拔用忠良,务崇节俭,贪污罪恶,多被诛废”,倒是很有点忧国忧民的样子。

然而,梁妠自从策立了质帝,更加委重梁冀,梁冀也仗势骄横自恣。她以上那些近乎做作的姿态也被梁冀的暴虐跋扈轻而易举地淹没了,尤其是她居然纵容了梁冀毒杀质帝的恶劣行径。

汉质帝虽然是个小孩子,但非常聪慧,对梁冀的一举一动看得明白。有一次举行朝会,这位傀儡皇帝忍不住当着群臣的面,指着气焰嚣张的梁冀说:“此乃跋扈将军也!”

梁冀听说后,又恨又惧,当面不好发作。背后一想,这孩子这么小小年纪就敢当众说自己霸道蛮横,长大了肯定会不利于已,就暗暗把毒药放在煮饼里,送给质帝吃。

汉质帝哪儿知道煮饼里有毒,吃了几口,毒性就发作了,只觉腹内如绞,他对匆匆忙忙赶来的太尉李固说:“朕刚吃了一个煮饼,现在肚里烦闷疼痛,快给我喝点水,兴许会好一些。”

一旁的梁冀赶忙阻止住李固,道:“皇帝恐怕是要呕吐,千万不能饮水。”

辗转痛苦了好一阵子,汉质帝毒发身亡。李固伏尸痛哭,并声明要对质帝的死因严厉追查,后来由于梁妠从中干涉,追查之事有头无尾,没能进行下去。不过,李固因此遭到梁冀的仇视。

不得人心盛极则衰

147年,梁妠又开始给大汉朝找傀儡了,她与梁冀深知上次没有选立清河王,这次决不能重立,否则总是个隐患。当年被阎后废黜的济阴王刘保继位后,大肆清算诸阎的事,梁妠不会不记得。

这一次,梁妠看中的是章帝的曾孙、平原王刘翼的儿子蠡吾侯刘志。质帝中毒身亡之前,梁妠想把自己的妹妹女莹嫁给刘志,已征召刘志来京师。此刻,刘志奉命已经抵达洛阳城北的夏门亭。

朝中公卿大臣们看不下去了,尤其是李固极力推荐与皇室血缘最近,也最为贤明公正的清河王刘蒜继位。这显然会侵害到梁妠的利益,梁妠绝对不答应,在梁冀的怂恿下,便下令将李固免职处理。

梁冀担心李固成为隐患,一不做,二不休,以图谋不轨为罪名,私自将李固逮捕入狱,并派人将其杀死,暴尸通衢。李固乃三公之尊,未经正式审讯就轻易杀掉,可见梁冀的权势已经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同时,英明严毅的清河王刘蒜也被诬称与贼勾通妄图称帝,贬为候爵后迁到桂阴,不久自杀。

如此一来,朝廷上下人人胆颤心惊,谁也不敢对议王之事说三道四了。见此,梁妠命令梁冀依旧持节,用青盖车将蠡吾侯刘志迎人南宫,当天便登基称帝,刘志就是历史上的汉桓帝。这样梁妠依然可以临朝称制,梁家的江山没有变色。

这个桓帝,仍然是梁家手中的傀儡。桓帝继位后,梁妠以梁冀有定策大功为由,下诏增封梁冀一万三千户,后来追加到三万户,梁冀的两个弟弟与儿子都成了万户侯。大将军府的官属成倍增加,超出三公府一倍。梁氏外戚的权势此时已是威震天下。

前面讲过,梁妠曾想把自己的妹妹嫁给当时还是蠡吾侯的刘志。根据安排,桓帝立即派人给梁府送去黄金两万斤及雁璧、乘马、束帛等作为聘礼,六月间将女莹选入掖庭,八月便立为皇后。

天生丽质的女莹自从被立为桓帝皇后后,“独得宠幸”,其他的妃子皆莫得进见。这样一来,梁妠实际上是使用“美人计”控制了桓帝的宫闱生活,桓帝的一举一动都处于她的严密控制之下,足见其铁腕。

在梁妠的羽翼之下,梁家外戚成为东汉历史上规模最庞大的外戚,前后共有七人封侯、三位皇后、六名贵人、两位大将军,诰命夫人、女封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真所谓穷极满盛,威震天下。

梁冀的权力太大了,大得可以不需要请示皇帝,他就可以做他想做的任何事情。他不仅受贿贪赃,而且公然豪夺强取,还拥有“人朝不趋,剑履上殿,谒赞不名”的特殊礼遇,每当朝会单设专座。

至此,梁家外戚的权势地位达到了顶峰,以至于各地官员的升迁,都得先到梁府谢恩,然后方可就职。梁氏党羽遍布天下州郡,宫中宦官也大多是梁家亲信,坐在皇位上的桓帝已是形同虚设。

梁妠虽然控制了桓帝,但权力委之外戚,加上她又溺于家奴宦官,东汉朝廷的政治状况越来越糟。一些正直有识之士都对她感到失望,以至于隐居山林,实则是失去了对东汉朝廷的仰赖。

史称“(梁太后)委之外戚,溺于宦官,多所封宠,以此失于天下望。”(《后汉书.皇后纪》)。

公元150年4月,梁妠重病缠身。在临死前,这个铁腕不得不下诏归政皇帝,不过她的还政显得不够诚意,她带着桓帝来到宣德殿,召见宫省官属及梁家兄弟,她说:“我心中明白,自己已将不久于世。现在我把国政委托给皇帝与大将军兄弟,愿他们各自勤勉,好自为之。众位爱卿亦要谨记。”

仅过两天,梁妠病死宫中,后与顺帝合葬宪陵。三世临朝称制的皇太后,终于走完了她的一生。然而,对于这样一个具有如此特殊经历的皇太后来说,这一生却显得很是短暂,她只活了35岁。

梁妠临死前的嘱咐,实际上是欲图继续把桓帝紧紧地圈定在梁冀等人的控制之下,使梁氏一门永葆荣华,殊不知,已经成人的桓帝越来越不甘受人摆布,梁妠生前难以预料的一场大祸便慢慢地酿成了。

159年7月,桓帝召集对梁家心怀忿怨,口不敢言的中常侍单超、徐璜、具瑷和小黄门史左馆、史唐衡密谋,发动羽林军一千多人包围梁府,终于将梁冀及其满门宗亲、党羽尽数斩杀,梁氏遭到灭门之灾。

梁氏的这场劫难之后,梁妠生前安排的东汉政治格局被打破了。桓帝大加封赏单超、左倌、徐璜、具瑷、唐衡等参与诛杀梁氏的宦官,东汉权力最终转移到宦官手中,从此,东汉政治更加黑暗腐朽。

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六·孝顺孝冲孝质帝纪第六》

《后汉书·卷七·孝桓帝纪第七》

《后汉书·卷十下·皇后纪第十下》

0 阅读:17

夏恂谈历史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