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王朝能够开疆拓土,征服南越和匈奴,竟都要归功于儒家思想?

阿智通鉴 2024-05-14 06:07:13

陆贾

在我国古代的历史中,秦朝的铁骑曾横扫六合,却未能稳固千秋。

后来汉王朝又建立,南越之地却如一匹脱缰野马,动荡不安。

此时,一位名叫陆贾的智者,悄然走进南越之地,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化解了冲突,更为盛世的奠基埋下了伏笔。

要说这其中贡献最大的并不是陆贾,而是陆贾带去的儒家思想!

可能你也会有一些吃惊,儒家思想竟然还能边疆叛乱?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西汉政治局面

汉承秦制,不仅限于官僚体制与行政管理模式,边疆思想也在继承的范畴之内。西汉初建,与匈奴之间爆发了著名的白登山之战,究其原因,实为对秦代“王者无外”边疆思想的效仿与继承。不过,此战最终以西汉失败而告终,这种结局也意味着汉代在边疆思想上继承秦制的终结。

西汉王朝以布衣将相创建基业,开千古未有之局,于治国理戎并无历史经验可以借鉴,一旦袭秦之路受阻,边疆思想便就此走上一条全新的构建路径。同样因为文化底蕴的缺失,西汉建国之初的思想动荡,成为各种学术思潮走上舞台中央的历史性契机。

最终,更适宜休养生息的“黄老”之学成统治思想,汉初的边疆思想亦以此为指导理念完成重构。不过,“黄老之学”对汉初边疆思想的影响仅为学术思潮与边疆思想互动的一个样例而已,学术思潮与边疆思想的互动在西汉初期表现得极为频繁和活跃,双方不断地碰撞、互动,不断推动着“黄老无为”主导下的汉初边疆思想转向与完善。

“黄老无为”理念与汉初儒学。

汉以布衣将相开国:“自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会天下初定,将相公卿皆军吏。”从开国君臣的身份构成来看,普遍缺乏深厚的文化素养,文化缺失成为汉初国家面临的主要困境。不过,也正是由于文化底蕴的先天不足,才营造了汉初多元开放的学术风气,为诸种学说的兴盛提供了广阔平台,儒学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开始其复苏历程。

汉高帝刘邦素不喜儒,史载“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郦食其于陈留求见,闻其“状貌类大儒”,刘邦称:“为我谢之,言我方以天下为事,未暇见儒人也。”郦食其自称“高阳酒徒”,乃得入见,其对儒士之偏见显而易见,这种偏见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成为汉初儒学复兴的巨大障碍。

然而自战国晚期以来,从荀子开始,为适应现实社会的需求,儒学一直处于不断的改造演进之中。即便在以布衣将相开国的西汉初年,儒者亦未曾放弃中兴儒学的努力,致力于传统儒学的整合与改良,以迎合现实世界的需要,欲于汉代国家社会生活中彰显自身的重要作用。叔孙通之制作礼仪,即属此类。

不过汉初学者,以言对促进儒学复兴的贡献,当首推陆贾。陆贾为楚人,追随高帝平定天下,以辩才名闻宇内,颇得高帝赏识。汉基初建,陆生常于高帝面前称《诗》《书》:

贾乃著《新语》,“高帝未尝不称善”。可以说,正是陆贾使汉朝统治集团首次意识到创业与守成的区别,意识到社稷基业当可于马上取之,但不可复于马上治之。

秦之所以二世速亡,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注意到攻守思维的转换。陆贾犀利地指明这一点,无疑为汉室江山的长治久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外,汉初君臣多出身市井布衣,其后学习风气的养成,与陆贾的影响存在直接关系。刘邦暮年对太子刘盈自忆其昔,且加以慰勉:

“吾遭乱世,当秦禁学,自喜,谓读书无益。自践祚已来,时方省书,乃使人知作者之意。追思昔所行,多不是……吾生不学书,但读书问字而遂知耳,以此故不大工,然亦足自辞解。今视汝书,犹不如吾。汝可勤学习,没上疏宜自书,勿使人也。”

可以说这种风气的转向以及儒学思想在汉初的复兴,与陆贾的发起推进之功密切相关。如徐复观所说,汉初统治集团内部并无文化气氛可言,作为启蒙思想家的陆贾,对汉廷文化的启蒙之功,具有重大的意义。此说诚不为过,与叔孙通制礼乐相比,陆贾对于推广儒学的贡献不在于具体细节的探寻考究,而是努力培育了儒学复兴的土壤,其影响更为深刻久远。

汉初儒学尽管隐藏于“无为”思想的表层之下,但是依然方兴未艾,生机勃勃,不断为儒学的昌盛积蓄动力与能量,并且对当时的边疆决策与经略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陆贾深以秦尚刑亡国为诫,《新语·道基》:“齐桓公尚德以霸,秦二世尚刑而亡。”

《无为》篇备述秦亡国之迹,云:“秦非不欲治也,然失之者,乃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在此基础上,他提出了“无为”理念:“昔舜治天下也,弹五弦之琴,歌南风之诗,寂若无治国之意,寞若无忧天下之心,然后天下大治。”王利器以为,陆贾在其时代的熏陶之中,明显受到黄、老之道的影响。

周桂钿则认为,陆贾所提出的无为理念,实临于秦始皇之多欲残暴,根据儒家的仁义之道提出,虽与汉初盛行的黄老道家思想相通,并无师承关系。此后关于陆贾之“无为”与汉初“黄老无为”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学者多有论述,此不赘述。不过,陆贾倡导“无为”于先,“黄老无为”统治思想确立于后,二者的精神理念又有共通之处,无论二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如何,陆贾对“黄老无为”思想确有启发开导之功,当无疑议。

可以说,陆贾通过对传统儒学和“无为”精神的改造与整合,极大地推动了西汉初期政治思想体系的初步构建,对于汉初统治思想的初步确立和学术风气的恢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汉书·高帝纪下》:“天下既定,命萧何次律令,韩信申军法,张苍定章程,叔孙通制礼仪,陆贾造《新语》。”此处略言汉初上层建筑领域内完成的几项重大建设,李存山先生以为萧、韩、张、叔孙诸人所为,皆带有“汉袭秦制”的色彩,唯陆贾之造《新语》意味着普遍政治原则的确立,标志着秦汉间政治指导思想的重大转换。

换言之,陆贾努力把儒学的理论发展与汉初社会的现实需求相结合,深刻地影响了统治思想的选择与确立。汉代学术思潮对治国理念与边疆思想的影响,正是始于陆贾对儒学的改造与整合。

陆贾的边疆主张

汉初既以“黄老”之学为治国理念,故西汉前期的边疆思想体系亦以“无为”为显著特征,力主休养生息,停战止戈。这一点与陆贾个人边疆主张的基本精神相一致,考虑到陆贾儒道并举的学术背景、其在汉初政局中的独特地位以及儒学光芒隐藏于黄老思想之下的思想格局,陆贾的边疆主张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代表汉初儒、道两家的边疆理念,反映出当时学术思潮与边疆决策之间的影响与互动。

大致而言,陆贾的边疆主张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首先,陆贾认为,唯有以仁义道德为本,始能保国护境。作为儒者,陆贾提出治国理戎之术,当“治以道德为上,行以仁义为本”。他明确反对以武力或强权来扩张边疆,在他看来,若非以道德仁义为宗旨,则国家虽强必灭,境土虽广必削。他以楚灵王、鲁庄公为例,来佐证自己的主张:

“楚灵王居千里之地,享百邑之国,不先仁义而尚道德……然身死于弃疾之手。鲁庄公据中土之地,承圣人之后,不修周公之业,继先人之体,尚权仗威,有万人之力,怀兼人之强,不能存立子纠,国侵地夺,以洙、泗为境。”

此外,又称引近代秦亡之事:“秦始皇设刑罚,为车裂之诛,以敛奸邪,筑长城于戎境,以备胡、越,征大吞小,威震天下,将帅横行,以服外国,蒙恬讨乱于外,李斯治法于内,事逾烦天下逾乱,法逾滋而天下逾炽,兵马益设而敌人逾多。”

他认为秦之败亡,究其原因,在于“举措太众、刑罚太极故也”。而反思亡秦之弊,原本就是汉初的一种风潮,陆贾以此为喻,无疑可以进一步扩大自己边疆主张的影响力。

其次,陆贾认为当以仁义治国来引民广境。换言之,陆贾并不反对招徕远民,扩土广境,但又主张一切皆须以仁义当先,体现出鲜明的儒家思想特征,他称:“夫人者,宽博浩大,恢廓密微,附远宁近,怀来万邦。故圣人怀仁仗义,分明纤微,忖度天地,危而不倾,佚而不乱者,仁义之所治也。”

陆贾认可“附远宁近,怀来万邦”是一种合理的政治追求,只不过,一切皆应以仁义当先,尊大道而行之,唯有如此,始克大成:“是以君子握道而治,据德而行,席仁而坐,杖义而强,虚无寂寞,通动无量。”

陆贾认为,作为一国之君,掌握四海九州,尤应尊义重道:“统四海之权,主九州之众,岂弱于力哉?然功不能自存,而威不能自守,非为贫弱,乃道德不存乎身,仁义不加于天下也。”

最终,他提出国君的广境强国之道:“夫欲富国强威,辟地服远者,必得之于民;欲建功兴誉,垂名烈,流荣华者,必取之于身。故据万乘之国,持百姓之命,苞山泽之饶,主士众之力,而功不存乎身,名不显于世者,乃统理之非也。”

也就是说,富国辟地之地在于施仁义、得民情。综上可知,陆贾边疆理念的核心仍是儒家推崇的仁义道德,他的这种倾向毋庸置疑对汉初理戎思想产生了深刻影响。

最后,具体到边疆经略上,陆贾主张放弃兵戈,改以柔性手段来经略边疆。先秦以降,边疆经略皆为军国大事,然国与国之间的边疆之争必以兵戈为先,寸土不让,分毫必争。陆贾提出以儒家的仁义、道德为理念来经略边疆,大异于旧例通则,在理论层面进一步强化汉代边疆经略的“无为”化特征。对此,他详细阐释道:“周公制作礼乐,郊天地,望山川,师旅不设,刑格法悬,而四海之内,奉供来臻,越裳之君,重译来朝。故无为者乃有为也。”

值得注意的是,陆贾对边疆经略的探索不仅限于理论,而且曾有亲自参与边疆实践的经历。汉初,陆贾奉命使于南越,以其辩才过人,责之以义,南越遂乃“称臣奉汉约”。文帝之时,南越自立为帝,“犯长沙边境”,陆贾复使,南越王“乃顿首谢,愿长为籓臣,奉贡职”。

从陆贾所亲历的边疆实践来看,其以君臣之义为理论支撑的外交手段在成本支出和效果回馈上均优于军事征伐,即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无为”理念,也进一步表明了“无为而治”边疆思想的合理性和必要性。

如前所述,陆贾的思想庞杂,兼含儒道,作为汉初“无为”思想的重要代表人物,陆贾在某种程度上促成了“黄老无为”边疆理念的确立,这是儒道两家之学与边疆思想密切互动的理论成果。这一理念于惠帝、吕后时期得到了一以贯之的坚持,收获了丰硕的现实成果:“孝惠、高后之时,海内得离战国之苦,君臣俱欲无为,故惠帝拱己,高后女主制政,不出房闼,而天下晏然,刑罚罕用,民务稼穑,衣食滋殖。”

小结

我们自不能忽略陆贾自身的儒者成分,他在推动“黄老无为”统治理念确立的同时,也为儒学复兴提供了现实可能。可以说,西汉前期学术思潮与边疆思想互动正是始于陆贾,“黄老无为”边疆思想的确立就是这种互动的现实成果。

从此以后,儒法等诸家之学均为推动自身理论与现实实践的对接而不懈努力,各种学术思潮在“黄老无为”统治思想的表层之下微波荡漾、暗流潜动,学术思潮与边疆思想的互动也将迎来辉煌的鼎盛期。

0 阅读:9

阿智通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