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提醒:这种酱油,吃得越多,血管越堵塞?老年人马上停用

心远开心养护 2024-10-27 06:30:34

王奶奶熟练地将酱油倒入小碗中,准备给刚出锅的小葱拌豆腐调味。旁边的老伴眉头微皱,欲言又止。这个困扰了他们一家半年多的烦恼,似乎终于找到了答案。

六个月前,王奶奶家的晚饭餐桌上,老两口和儿子儿媳妇一家正吃着饭。王奶奶特别爱吃她调制的酱油,每顿饭都要额外添加,觉得这样才够味。可最近半年来,她总觉得身体不太舒服,时常感到胸闷气短,走几步路就喘,晚上睡觉也不踏实。

一次体检中,医生告诉王奶奶,她的血管弹性明显下降,血液黏稠度偏高。这让全家人都很担忧,开始四处寻医问药,查找各种可能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直到上周,他们在浙江大学营养学专家发表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找到了线索。

《中华营养学杂志》刊登的这项研究指出,部分市面上常见的酱油,在加工过程中会产生较高含量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这些物质会在人体内持续累积,逐渐损害血管内壁,增加血液黏稠度。

研究团队通过为期三年的跟踪观察发现,高盐分调味品的过量使用,尤其是某些工业化生产的酱油,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浙江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张教授解释,传统晾晒酿造的酱油,AGEs含量相对较低,而采用速成工艺的酱油则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AGEs。

《中国食品安全科学》杂志登载的数据显示,普通家庭日均酱油摄入量超标现象普遍存在。一位成年人每天摄入酱油的适量范围应控制在15-25毫升之间,超过这个量会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

王奶奶回忆起自己每天光调味就要用掉小半瓶酱油,顿时明白了问题所在。她立即调整了用量,改用传统酿造的老抽调味,适量使用。三个月后,她明显感觉身体状况有了改善,不再像以前那样容易疲惫。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建议,选购酱油时要注意以下几点:看配料表,优先选择纯粮食发酵的产品;观察酱油的色泽,纯酿造酱油呈红褐色透亮;闻香气,正宗发酵酱油有独特的麦香。

专家还强调,除了选对酱油,控制用量同样重要。可以采用计量勺定量使用,烹饪时将酱油与其他调味料搭配,既能减少用量又能保持美味。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发表的调查显示,我国老年人群普遍存在调味品使用过量的习惯,这与他们味觉退化有关。随着年龄增长,味蕾细胞逐渐减少,导致味觉敏感度下降,不自觉地增加调味品用量。

浙江省营养学会推荐了一些健康的调味替代方案:新鲜香料调味,如葱姜蒜、八角茴香;选用天然调味,如醋、蒜蓉;增加烹饪技巧,通过煎炒烹炸突出食材本味。

王奶奶家的变化引起了邻居们的关注。老党奶奶发现王奶奶最近气色红润了许多,走路也不喘了。通过王奶奶的分享,整个小区的老年人都开始重视起酱油的选择和使用问题。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期刊指出,饮食习惯的改变需要循序渐进。建议可以每周减少一点用量,让味蕾逐渐适应较淡的口味,这样更容易坚持。

春节前夕,王奶奶特意去了趟儿子家,想看看他们家的酱油使用情况。她欣慰地发现,儿媳妇已经换上了传统酿造的酱油,还特意买了调味勺控制用量。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近期刊文提醒,除了关注酱油的选择和用量,还要注意饮食的整体均衡。建议多吃新鲜蔬果,补充维生素C和膳食纤维,帮助血管保持弹性。

专家强调,优质酱油确实能提升菜品风味,关键在于适量使用。同时也纠正了一些错误认识,比如酱油越贵越好、颜色越深越有营养等误区。

如今的王奶奶,已经完全适应了新的烹饪方式。她发现通过合理搭配调味料,一样能做出美味可口的菜品。更重要的是,她的身体状况持续改善,睡眠质量提高了,走路也不觉得吃力了。

这个春天,王奶奶计划和老伴一起去公园晨练,享受健康生活带来的美好。她常说,营养健康的关键不在于某一种调味品用得多么奢侈,而在于懂得平衡和节制。

声明: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故事情节纯属虚构,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求医!
0 阅读:85

心远开心养护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