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难想象就这么简单喝个茶,在古代是有多不容易

自然密探 2019-10-17 22:14:34

什么是民生,就是平头小民日常生活,而天天围绕其中的不外乎是这几件事情——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些都是人们生活之所需,我这这里斗胆问大家一句,你回饮茶吗?你可能会回答:这还不简单,一个玻璃杯、一把茶叶、一壶开水足矣。哈哈,这个是我们当代人饮茶的方式,但是你知道古人是怎么饮茶的吗?那可是和我们大不相同,最大的不同那就是茶具!

所谓茶具,包括饮茶过程中的各种用具。现在我们日常饮茶,最普遍的是一只茶杯,或者再有一把瀹茶的壶就可以了。即使潮汕、闽南一带流行的功夫茶,也不过是玉书喂(开水壶)、潮汕烘炉(火炉),孟臣罐(茶壶)、若深瓯(茶盏)四种。古人则不然,煮水有煮水的用具,在煎茶之前有把茶叶进行再加工的用具,煎茶、饮茶还另有用具。这是由当时的饮茶方法和茶的形式所决定的,倒不是古人故意把饮茶用具搞得那么复杂。

古人饮茶,其精髓在于“品”,品茶的色、香、味,形,解渴则在其次。这如同书法、绘画及其他艺术ー样。

能够称得上书法艺术的一件书写作品,实用价值在其次,重要的是书法艺术的创造者借助于笔、墨、纸、砚这些书写工具,来表现自己的感情,自己的思想,自己的喜、怒、哀、乐,乃至于自己的人品一一“字如其人”、“心正则笔正”,从而创造出书法的艺术美。绘画艺术也是一样,传形模写,只是共次,重要是画家借助绘画工具,创造出一个意境,让人们去领悟。去体会,去感受它的艺术魅力。使人们对之赏心悦目,适性恰情。

人们对于能够创造出这些艺术美的工具,早已经超出“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那种以实用为目的的范畴。同样,品茶作为一种艺术实践人们对品茶艺术的工具一一茶具,求其精良,求其美观,求其本身具有的艺术欣赏价值,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饮茶进入艺术品饮的唐、宋时代,人们不仅开始讲究起茶叶本身的形式美和色、香、味、形四者俱佳,也开始讲究茶具的完备、精巧,乃至茶具本身的艺术美,以增加人们的感官享受,达到心地的调适和和谐。陆羽提倡精致的品饮法,著《茶经》一书,以广其说,一时风天下。他在《茶经》中所详细叙述的饮茶工具二十四种,也纷纷为人们所效仿。唐代封演的《封氏闻见记》卷六记载。陆羽“说茶之功效并非煎茶、炙茶之法,造茶具二十四事。以都统笼贮之。远近倾慕。好事者家一副”。都统笼,陆羽《茶经》)中称为“都篮”。编竹成。这二十四种茶具,即下面这些:

1、风炉:为生火煮茶之用,以中国道家五行思想与儒家为国励志精神而设计,以锻铁铸之,或烧制泥炉代用。

2、笤:以竹丝编织,方形,用以采茶。不仅要方便,而且编制美观,这是由于古人常自采自制自食而特意设置。

3、炭挝:六棱铁器,长一尺,用以碎炭

4、火夹:用以夹炭入炉。

5、釜:用以煮水烹茶,似今日本茶釜。多以铁为之,唐代亦有釜瓷石釜,富家有银釜。

6、交床:以木制,用以置放茶釜。

7、纸囊:茶灸热后储存其中,不使泄其香。

8、碾、拂末:前者碾茶,后者将茶拂清。

9、罗合,罗是筛茶的,合是贮茶的。

10、则:有如现在的汤匙形,量茶之多少。

11、水方:用以贮生水。

12、漉水囊:用以过滤煮茶之水,有铜制、木制、竹制。

13、瓢:杓水用,有用木制。

14、竹莢:煮茶时环击汤心,以发茶性。

15、鹾簋、揭:唐代煮茶加盐去苦增甜,前者贮盐花,后者杓盐花。

16、熟盂:用以贮热水。唐人煮茶讲究三沸,一沸后加入茶直接煮,二拂时出现泡沫,杓出盛在熟盂之中,三沸将盂中之熟水再入釜中,称之谓‘救沸”、“育华”。

17、碗:是品茗的工具,唐代尚越瓷,此外还有鼎州瓷、婺州瓷、岳州瓷、寿州瓷、洪州瓷。以越瓷为上品。唐代茶碗高足、偏身。

18、畚:用以贮碗。

19、扎:洗刷器物用,类似现在的炊帚。

20、涤方:用以贮水洗具。

21、渣方:汇聚各种沉渣。

22、巾,用以擦拭器具。

23、具列:用以陈列茶器,类似现代酒架。

24、都篮:饮茶完毕,收贮所有茶具,以备来日。

宋代饮茶器具更加讲究。不仅讲究它的功用、外观、造型,它的质地也由或周或瓷,发展面为或玉或金或银,相沿成风,日趋著侈。周密在《葵辛杂识》中说,“长沙茶具,精妙甲天下,每副用白金三百星,或五百星,凡茶之具悉备,外则以大缕银合贮之。赵南仲丞相帅潭日,尝以黄金千两为之,以进上方。”制造这种茶具,旷日持久,匠人的待遇也比较高周辉在《清波杂志》中说:“工直之厚,等于所用白金之数”,所造的茶具流传天下,“士大夫家有之,置几案间”,“但知以侈靡相夸,初不常用也”茶具成了士大夫案头的装饰品,纯粹为了欣赏和夸豪斗富而设,这当然只是事情的一个方面。

宋代的茶具,也影响和流传到了朝鲜、日本等邻近国家。北宋末人徐競出使高丽(即现在的朝鲜),归来后,编撰了《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一书,书中记载了当时高丽人的饮茶和茶具:“迩来颇喜饮茶益制茶具,金花鸟盏,翠色小風,银炉汤鼎”等等,也是极为精致的。在他们所住的馆里(即现在的招待所),每个房间,有红木做的茶几,壶、多等等,错落有致地摆在茶几上,上面还罩着红纱绸罩,每个茶盏,还有质荷叶形盏盖。至于日本,至今在“茶道”中所用的茶具,如“茶等类,还保存着北宋以来的字形和读音。

北宋时有一个文人唐庚,仕途不大顺利,写文章常含讽喻,颜有名声,他写了一《失茶具说)的文章。借自己茶具窃一事,对世事发了一论,文字风是,有暂理,从中也能看出他对茶具怀有的特殊情感。文章说

吾家失茶具,戒妇勿求。妇曰:‘何也?’吾应曰:‘彼窃者必其所好也。心之所好则思得之,惧吾靳(音jìn,吝惜。)之不予也,而窃之。则斯人也得其所好矣。得其所好,则宝之,惧其泄而密之,惧其坏而安置之,则是物也得其所托矣。人得其所好,物得其所托,复何求哉!’ 曰:‘嘻!焉得不贫?

茶具被偷,却告诫妻子不要去查找。自己有时未能细心爱护。他人拿去则能得到珍藏。茶具仍在天地之间。既遂人之愿,又物得其所,可谓达观。实际上倒不是他不心疼。他借妻子的话道出了自己失去茶具的惋惜之情——像这样怎么会不贫困呢?失去一套茶具未必会导致贫困。但是也反映出茶具在他们心目中的价值。

明、请时化。饮方式发生了变化。一些茶具被淘汰了,一些茶具则异军突起,更加丰富了人们品茶艺术的内容。

古代的茶具,大约可以分为饮茶用具,饮前对茶叶再加工的用具,以及辅助性的杂项用具。上面所说陆羽所造的“茶具二十四事”就可以分别归于这几类中。

看完以上的介绍,你一定会感慨,幸亏是在现代,不然喝口茶也真够麻烦的。其实这个事情一方面反映了茶文化在中国的源远流长,另一方面也表明真正可以得到亘古流传的必定是百姓日之用的事物,过于繁复的东西要想流传要么自动简化要么进博物馆!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