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4年国庆档上映的《749局》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陆川的新作,该片号称制作八年,吊足了观众胃口,而在上映当日票房也破亿,颇有成为又一部大卖的大制作商业电影。
但之后的剧情发展却急转直下。影片票房仅高开一天后迅速低走、乏力,豆瓣评分也从刚开分的5.0一路跌到现在的3.9,对影片的骂声不断,让其频频登上热搜。
在这种情况下,陆川导演连发三条微博,让网友都“冲他来”,并且表达了对观众们的感谢,声称这些坏评都会让他“在泥潭里种出更好的荷花”。这样一部“年度崩盘电影”在本就暗淡的国庆档伤口上又撒了一把盐,让人对国产电影丢失掉了信心。那么,《749局》为何崩盘?作为第六代导演的陆川为何会走到今天这一地步?
01
《749局》与中国科幻
电影《749局》的灵感来自导演陆川曾在749局工作的真实经历。影片将过去神秘的“749局”与未来科幻元素相结合,讲述了一个发生在2030年“近未来”的故事。当未知神秘生物出现,整个城市面临着灭顶之灾时,拥有特异功能的少年马山(王俊凯饰演)与749局的战友们,一同应对巨大灾难,也完成了自己的成长。
可是,《749局》作为科幻电影却没能达到科幻电影的几个水准,号称投资数亿元,但是特效画面却是“网游画风”,有点“挂羊头卖狗肉”的意味。对比近年来国内出现的“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等热血澎湃的口号,《749局》无疑为中国科幻的发展浇了一盆冷水。
归根结底,《749局》的失利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因为特效的不过关,既然作为科幻片,那么就必须拿出科幻片的制作水准。国内观众并不是如同二十年前般刚开始接触大制作电影,《流浪地球》系列已经拉高了观众对科幻片的审美水平。另外,还有今年暑期档的《从21世纪安全撤离》这样的“软科幻片”,丰富了科幻片的赛道,让中国科幻富含了更加多元的面相。另一方面是因为剧情的不严谨和不用心。《749局》既没有讲好“749局”的故事,也没有让人物立住,角色都成为了工具人,剧情中出现的各种怪物也不加解释,丝毫不顾及叙事层面的连贯性和合理性,只顾一顿视觉画面的输出。
因而,从这两方面来看,《749局》都是不合格的,都未能达到“院线电影”的水准。难怪有网友振臂高呼:“少一人观影,少一人受骗!”可以想见,陆川导演的确在拍摄此片的过程中过足了瘾,可是该片的上映的确给中国科幻电影和中国电影都带来了伤害。
02
陆川的导演风格与创作走向
陆川怎么了?为何曾经如此成功的商业片导演,今日竟然落到如此田地?在第六代导演中,陆川是从一开始就坚定地走商业电影路线的。《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等影片为他打响了名声,并且“完成了中国第六代导演的成人礼”。在陆川为数不多的电影中,每一部都在一定程度上获得了成功,赢得了电影界和主流媒体的赞誉。另一方面,陆川电影也显露出陆川一以贯之的风格追求,他始终坚持自己对电影的理解,试图突破已经深入人心的意识形态或者影片表述方式,营造一种浪漫与诗意的气息。这也导致他的电影中常常会出现诸多个人化的表达,让观众无法与影片中的人物、场景达成共鸣。
陆川导演的硕士毕业论文写的是“体制内作者”,这同样也是他对自己的定位。他认为,所谓“体制内作者”就是那些在创作过程中保持对体制(观众)的尊重,在充分利用体制内提供的资源(类型和电影机制)的同时将对体制的尊重转化为作者的自觉,并且能在执着地表达中坚持对文化命题始终关注的作者。因而,陆川电影往往是主流电影,并且又包含了他的个人特色。《王的盛宴》《九层妖塔》等影片代表着陆川对不同题材、不同叙事的关注和兴趣,也体现出他的创作走向,就是对主流电影的整合与挪用。
从陆川导演风格和创作走向来解释《749局》的失败,同样是一条行之有效的路径。《749局》中包含着各种主流电影的元素,陆川从近几年大热的科幻电影中挪用各类要素,也延续着他在《九层妖塔》中的怪物表达。从而导致《749局》成为一个“缝合怪”,来满足绝大多数观众的胃口。可陆川导演没能想到的是,观众并不是什么都吃,如果没能有一个好的故事兜底,没能在视觉画面上拿出诚意,那么观众是不会买账的。
但愿《749局》的失败能为中国电影带来一个警示性的作用,让更多好的有诚意的作品进入观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