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黄英

心静古典分享 2023-09-12 14:46:59

河北省有个姓马名字才的人,祖祖辈辈都爱好菊花,一个不大不小的院子里到处种的都是菊花。到了马子才这一辈,更是爱菊如命。他家虽然并不是很富有,但一旦听到哪里有优种,总是不惜千金买到手才罢休。

一天,有个南京来的客人住在他家里,据说客人的表兄有一两种好菊花,是北方没有的。子才听了很欢喜,立刻带着行李跟随客人到了南京。客人想尽办法给他采购,买到了两棵,他包裹得严严实实好像是得到什么宝贝。

在回来的路上,他遇上了一个面目英俊、举止庄重的少年,骑着一头毛驴跟随着一辆有帷幕的轿车。他们一道走着,就渐渐地攀谈起来。少年说他姓陶,言语很文雅。他问起子才的来历,子才就把到南京的事以实说了一遍。少年说:"花种没有不好的,关键在于种花人。只要精心栽培,适时浇水,就能开出好花。"

两个人谈论栽培菊花的技术,很是投机。子才十分高兴,就问少年:"你要到什么地方去?"

"姐姐厌烦南京的喧闹,想在黄河以北找一个地方住。"少年回答说。

子才高兴地说:"我家虽然很穷,但有几间草房还可以住。如果你们不嫌狭小,就不需要再找别的地方了。"

姓陶的少年赶到车前去问姐姐。只见车里的人掀起车帘和少年说话,乃是一个二十来岁的绝世美人。她看着弟弟说:"房子我们不嫌小,院子却要宽阔些。"

子才听了,就在一旁插嘴应承了。随即带领他们一同回到河北。

他家院子的南边有一块荒芜了的园地,园地旁边还有三四间小草房,姓陶的少年看了这块地方很欢喜,就和姐姐居住下来。

少年每天总要去子才住的北院去,帮助子才培育菊花。有的菊花已经枯萎了,他就连根拔起来重新栽种,没有一株不复活的。少年似乎十分清贫,他每天都在马家吃饭,家里很少有生火的时候。子才的妻子吕氏很喜爱陶家姐姐,不时送去一些粮食去周济她。陶家姐姐小名黄英,能说会道,也不断到吕氏房中帮她做针线。

一天,姓陶的少年对子才说:"你家也不富足,我们姐弟俩每天扛着两张嘴拖累你,怎么能经常这样。为了减轻你的负担,我们卖些菊花也能够维持生活。"

子才素来是个耿直人,听了少年的话很不高兴,甚至有些鄙视他,说:"我原来以为你是个风流文雅的人,一定能在贫困中洁身自爱,今天你竟说出那样的话来,拿菊花当货物出卖,把菊园变作市场,那是对菊花的侮辱。"

少年笑着说:"我自食其力,不算是贪;贩花为业,不算是俗。一个人固然不应该采取不正当的手段去追求富贵,但也没有必要去追求贫穷啊!"

子才没有做声,少年就起身离开了北院。

自打这天起,少年就把子才扔掉的菊花残枝和他所认为的劣种都拾掇回去。也不再到子才家中去吃饭了,子才叫他,他才偶尔去一趟。不多时,菊花快要开放了,子才听到他的门前嚷嚷闹闹,和市场上的杂乱声音差不多。他感到很奇怪,就走到门外去看。只见到陶家买花的人,有的用车载,有的用肩扛,来往不断。而买花人所买的花又都是子才从来没有见过的异种。子才心里讨厌他的贪鄙,想和他绝交;而又怀恨他私藏良种不肯让自己知道,于是径直走到南院去叫门,要去责备他。

少年开了大门,热情地把子才拉了进去。这时子才才发现,半亩大的荒地都开垦成菊畦,住房的几尺以外没有一点闲着的地方。砍了花的空地上已经补栽了菊枝;那些长在畦里的菊花,没有一株不是佳种。走近前去细细辨认,原来都是他平时扔掉的残枝劣种。

少年从屋里端出酒菜来摆在菊畦边,对他说:"我因贫穷,不能遵守清贫的信条,连日来,幸而得到几个钱,很够我们醉饱一顿了。"

不大会儿,听到房中有人呼叫"三郎",少年应声而去,又端出几盘菜肴来,做得相当精致。子才品尝了几口,问道:"你姐姐为什么还没有嫁人?"

三郎说:"因为还不到时期。"

"什么时候?"

"四十三月。"

"那是为了什么?"

陶三郎只是笑,不说话,等到喝足吃饱了,才尽欢而散。

过了一夜,子才又来到南院,看到新插的花枝已经长到一尺多高。他非常奇怪,就苦苦地央求陶三郎把这种技术教给他。

三郎说:"这本来不是可以言传的。况且你又不是以卖花为生,哪里用得着这个!"

又过了几天,门前买花的人不多了,三郎就用蒲席捆包着菊花,载了好几车到别处去卖。过了第二年春节,已是二月初旬时候,他才载着南方的奇花异卉返回家来。他又到北京摆了个卖花的摊子,十天工夫就把全部花卉卖完。

他从北京回来后,又开始栽培菊花。去年买花的人都把根留下自己栽种,不料在第二年都变成劣种,就又来向三郎购买。三郎因此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一年内增盖了好几间新房。第二年又修起了高楼大厦。修建的布局都是按着自己的心意办,从来不和主人商量。原来的花畦渐渐地都修成了房屋。又在墙外买了一块地,在四周修上了土墙,里边都种了菊花。到了秋天,他又载着菊花去了南方,但是到第二年,春天已经过去了,他还没有回来。而这时,子才的妻子吕氏也病死了。子才看中了黄英,托人把这个意思说给她,黄英只是微笑,看她的意思好像是允许了,只是等三郎回来才能办事。

又过了一年多,三郎还是没有回来。但黄英带领仆人栽培的菊花和三郎在家时一个样子。卖花的收入积攒的更多了,她就拿出一部分钱又在村外买了二十顷土地,修造了更加壮丽的宅第。

有一天,忽然有个从广东来的客人,给子才捎来三郎一封信。拆开一看,是嘱咐他姐姐嫁给子才的。查了一下他的寄信日期,正是妻子病死的日子。回想起和三郎在南院园中饮酒的日期,到今天正好是四十三个月。因此,对三郎的言行更加惊奇。

他拿着这封信到南院去见黄英,并且问她该到哪里去纳聘。黄英坚决不接受彩礼。又因为北院的旧房子不好,想让他到南院来住,像是招赘的样子。子才不同意,就选定日子把黄英迎娶到北院去了。

黄英嫁给子才后,在院墙上开了个通往南院的便门,每天要到南院去督促仆人们做活。子才以为享用妻子的财物是个耻辱,常嘱咐黄英要准备两本账簿,南北两院的收支各记各的,以防混杂。但是家中一时缺少什么,黄英就要到南院去取,不到半年,家中大大小小的用品便都成了陶家的东西。子才看到后,派人送回南院去,并且告诫黄英不准再往这边拿。可是不到十天就又弄乱了。这样拿来送去地经过好几次,子才也有点心烦了。

黄英笑着说:"你真像战国时的陈仲子,我的和你的有什么分别,搬来搬去的不怕麻烦吗?"

子才感到很惭愧,就不再过问这些事了,一切都听黄英的。于是黄英准备了建筑材料,请来很多工匠,大兴土木,子才也制止不住。经过好几个月,亭台楼阁修建了一大串,南北两院竟然合成了一个大院,再也分不出界限来了。只是从此遵从子才的意愿,不再做卖菊花的营生了,然而一切享受比官宦人家还优越。子才心里感到很不安,一天,他对黄英说:"三十年来,我在乡亲中的好名声,让你给破坏了。今天我白白地活在世上,依靠女人生活,真不像一个男子汉。别人都希望富,我只希望穷。"

黄英说:"我并不是贪财之人。我觉得,晋代的陶渊明一生爱菊,生活却很穷困。你也是十分喜爱菊花的人,如果我们不把家业弄好些,后代的人就要嘲笑爱菊的人都是穷骨头,一百辈子也不能富裕。我是想借你为爱菊的陶渊明消除人们的讥笑啊!但是,穷人想富是很难办到的,富的想穷却是很容易。从今以后,你可以把家里的钱随便花掉,我绝不吝惜。"

子才说:"花费别人的钱,也实在不光彩。"

黄英无可奈何地说:"你不愿意富,我也没办法做到穷。不然的话,咱们分居吧,你享你的清高,我活我的污浊。咱们俩不相干,也就不致损害你的名声了。"

子才同意了。黄英就让人在花园里给他修了一座茅屋,并且挑选了一个美貌的丫环去服侍他。子才住在茅屋中很觉得称心。可是没过几天,他就想念起黄英来。打发丫环去叫她,她不肯来。不得已,子才反而去找她了。每隔一夜,子才就要到黄英的屋里去睡,成了常事。

黄英笑着对他说:"你在东家吃饭,却到西家睡觉,廉洁自守的人当该不会这样做吧!"

子才听了,也哈哈大笑起来,找不出理由反驳,就又合在一起生活了。

子才因事到南京去,正是菊花开放的深秋季节。早晨起来到花市去游览,见市

上摆列的盆花很多、枝叶花朵都很俏丽、心中一动,怀疑是三郎栽培的。不大会儿,花铺主人走出来,果然是三郎。他高兴极了,就走上前去诉说别后的情况。晚上,就住在花铺里。他要三郎随他一同回去,三郎说:"南京是我的故乡,我将要在这里完婚。几年来,我积存下一些钱,请你捎给我姐姐。到年终的时候,我一定回去。"

子才不听,极力劝他回去,并且说:"现在,幸而家中富裕了,你只管回去坐在家里享受,不需要再卖花了。"

他坐在花铺内监视着店员替三郎减价卖花,不几天就全卖完了。他立即逼三郎整理好行装,雇了一条船就往回走。进门后,只见黄英已清扫出一处房子,床、帐、被、褥都铺设得齐齐整整,好像预先知道弟弟要回来似的。

三郎自从回来后,每天督促仆人大修亭园,自己却成天与子才下棋吃酒,也不和外人接触。子才为他选择对象,他又不愿意,姐姐就派两个丫环去服侍他,过了三四年,丫环生下一个女儿。

三郎酒量很大,从来没有见他喝醉过。有一天,一个姓曾的朋友来看望子才,他的酒量也不小,子才就让他和三郎比酒量。于是两人毫无拘束地大喝起来,越喝越高兴,只恨没有早点认识。自打早晨起一直喝到四更天,计算了一下,每人喝了一百壶。姓曾的已烂醉如泥,趴在桌子上睡着了,三郎才起身要回房去睡。出得门来,一脚踏在菊畦上,一个趔趄摔倒了。所穿的衣服都堆在一边,他却就地变成一株菊花了,有人身那么高,枝上开着十几朵菊花,都有拳头那么大。子才被吓坏了,急忙去通知黄英。黄英急步走到畦边,把那棵菊花拔起来,放在地上,喃喃地说:"怎么醉成这个样子?"

她把衣服覆盖在那株菊花上,让子才和她一同回去,告诫他不要出来看。等到天明去看,只见三郎卧在畦边。子才这才明白,原来他姐弟俩都是菊精,然而更加敬爱他们。三郎自从暴露原身,更爱喝酒了。常常写上请帖派人请姓曾的来喝酒,结成了很好的朋友。

农历二月十二日百花生日的那天,姓曾的带着两个仆人,抬着一大坛子药酒来拜访,他和三郎约定要共同喝完这一坛子酒。坛里的酒快完了,二人还没有喝足,子才暗中又把一坛子酒续进去,二人又喝完了。这时,姓曾的已醉得不成样子,他的仆人就把他背走了。而三郎也醉得卧在地上又变成了一株菊花。子才见惯了,也就不以为然,他按照黄英的法子把它拔起来,守在一旁观看它的变化。不料过了好长时间还没变过来,而菊花的茎叶却更加蔫萎了。他这才害了怕,就急去告知黄英,黄英十分吃惊地说:"你杀了我的弟弟了!"

说罢就跑着来到三郎卧倒的地方,只见根茎都已枯萎。她真悲痛到了极点,在枯茎上掐了一段,埋在花盆里,端回自己的房中去,亲自守着日日浇水。子才又悔又恨,很是抱怨姓曾的。过了几天,听到姓曾的已经醉死了。而盆中的花渐渐地长出嫩芽来,到了九月就开了花,茎梗短短的,开着粉红色的花,用鼻子去嗅,透出一股酒的香味,就起名叫做"醉陶",浇上酒才长得很茂盛。后来,三郎的女儿长大嫁给了一个官绅人家。黄英一直到老也没有其他变化。

2 阅读:534
评论列表
  • 2023-09-13 21:11

    好故事[点赞][点赞][点赞]

    心静古典分享 回复:
    友友晚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