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聊斋——王桂庵

心静古典分享 2023-09-22 18:43:26

河北大名府有个人,姓王名樨,字桂庵。有一次,王桂庵下江南游览,把小船泊在岸边,自己放眼观望。忽然,他看见邻船有个漂亮女孩儿,身材、面貌样样都好,正坐在船上刺绣。他盯着那女孩儿看,那女子似乎没有注意到。等王桂庵卖弄风流,大声朗读起"洛阳女儿对门居"的诗句来,那女子才好像意识到他是对自己说的,就微微地抬起头来,斜着眼睛看了他一眼,仍然低下头来去绣鞋。这下,他更加忘情了,便把一锭银子扔到女子的衣襟上。女子仿佛认不得那是块银子,随手捡起来就扔到岸边。他上岸把银子拾回来,又拿出一只金镯扔过去,正好落在女子的脚边,但女子仍然绣着鞋子,看也不看一眼。没有多久,船家从别处回来了。他怕船家看到金镯后要追问来历,心里很是着急。想不到女子竟从从容容地用双脚踏在上面遮掩过去了。

船家解开缆绳把船划走了,他像丢失了什么东西似的十分懊丧,痴痴地坐在那里想着心事。那时,他刚死了妻子,很后悔自己没有当下托个媒人去定下这门亲事,他问遍了附近的船家,都不知道他家姓什么;他让船家赶紧开船去追,但是已经看不见踪影了。不得已,只得船家回船南下。南边的事情办完,北返时又沿江细访,也没得到个音讯。回到家里后,就连吃饭睡觉也时刻想念着那个船上的美丽女子。

过了一年,他又去南方游览,雇了一只小船停泊在江中,好像住家一样。每天细细地数着来往的舟船,对每只船上的帆桨式样都熟识了,也没有找到以前的那只船。在江中住了半年,直到把盘缠用完了,才又回了家。

他走着也想,坐着也想,那个船家女子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他的脑子里出现。有一夜,他梦见到了江边的一个村子。经过几家人家,看到一个向南开的用篱笆编织的大门,他以为是个花园,就径直地走了进去。院中长着一棵夜合花,红色丝条样的花穗,挂满了树枝。心里暗想:古诗中有"门前一树马樱花"的句子,这大概就是了。向前走了几步,用苇子扎成的篱笆,很是整齐光洁。再往里走,见有三间北房,两扇门紧闭着。南边有一个小房子,窗外栽着香蕉树,红色的蕉叶荫蔽着窗户。他探着身子偷偷地看了一下,只见一个衣架放在当门口,有一件绣着花草的裙子搭在上面。他知道这是女子住的闺房,就仓皇地往回走,但是已经被屋里的人发觉了。有人出来察看,透过蕉叶的缝隙,微露着一张玉白的脸,啊,原来正是船上的那个女子。王桂庵不由地喜出望外,感叹道:"原来也还有见面的日子啊!"正想走上前去和她亲近,可巧女子的父亲回来了。忽然惊醒,才知道是个梦。回忆梦境,一景一物,清清楚楚,如同在眼前一样。他对这个梦十分保密,只恐怕向别人说了要破了这个好梦。

又过了一年多,他又到镇江去。在镇江的南郊,住着一家做过太仆官的姓徐的官绅。因为两家祖辈就有往来,知道他来到镇江,就派人请他去赴宴。他骑着马往徐家走,走错了路,误入一个小村。路途中的景象,仿佛以前就很熟悉。有一家大门里,长着一棵夜合花,和梦里见到的一模一样。他感到很奇怪,就跳下马来走进去。只见院里的种种景物,一切都和梦中毫无分别。再往里走,房屋的间数和式样也完全与梦相符。既然梦已应验了,他就不再疑惑,一直向南边那间小房子走去。只见船上的那个女子,果然就在屋里。女子远远地看见了他,就把门儿闭了,大声喝道:"哪来的男人,随便闯进人家的院子!'

王桂庵一边犹犹豫豫地向前走着,一边又怀疑是梦。女子见他越走越近,就"砰"的一声把门关上了。王桂庵在门外说:"你不记得向你扔金镯的那个人了吗?"他就把他日夜相思的苦恼叙述了一番,并且谈到那次做梦的征兆。

女子隔着窗子细问他的家世,他一一回答,女子说:"你既然是官宦人家的后代,家中必有妻子,要我有什么用?"

王桂庵说:"要不是因为你,我早已娶上妻子了。"

女子说:"如果真像你说的那样,足知你的心意。我的心意,也难以告知父母。可是,我已经违背父母之命,拒绝了几个媒人。你的那只金镯,我还保存着,我早已料定,如果真是个有情的人,必定要来寻问。我的父母偶然去串亲戚去了,不久就要回来。你暂且回去,请媒人来说合,没有个说不成的。倘若你想马马虎虎和我相好,那就不对了。"

桂庵听了,急忙往外走时,女子又远远地叫住他说:"王郎!我的名字叫芸娘,姓孟,父亲叫江篱。"

他把姓名牢牢记在心里,就到徐家赴宴去了。

酒席一散,王桂庵立刻赶回去,拜访孟江篱。老人把他迎了进去,请他坐在竹篱下。不料他很性急,刚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自述家世,并且说明来意,还拿出一百两银子作为聘礼。而老人却回答说:"我的女儿已经许给别人了。"

鞋庵说:"我问得很确实,还没有许人,为什么这样拒绝我?"

老人说:"这是前不久刚刚许诺的,实在不敢欺瞒你。"

鞋庵只得垂头丧气地告别出来,也不知老人的话是真是假。当天夜里,他翻来覆去地睡不着,也想不到个合适的人去说媒。他本来想把实情告知徐太仆,又觉得孟家出身卑贱,怕徐太仆耻笑。现在心情急切,也顾不了许多,只好去求徐太仆。

天刚发亮,他就急匆匆地去见徐太仆,把实情告诉了他。

徐太仆说:"这个老头子和我有亲戚关系,是我祖母的内孙。你为何不早说?"桂庵把自己的顾虑说了一番,徐太仆很是怀疑,他说:"江篱固然贫穷,但是他平素并不靠撑船过活。你不是弄错人了吧?"

徐太仆派他的大儿子到孟家去说媒。江篱对大郎说:"我虽然穷,也不能把女儿当货物卖。昨天,王公子拿着一百两银子亲自来说,他认为我必定要见财眼开。所以我不敢高攀他。既然徐先生打发你来说,必定没有差错。可是我的女儿从小娇生惯养,好些人家来订婚,她都闹别扭不肯,所以不得不和她商量一下,免得日后又抱怨我把她嫁远了。"说罢,就起身走到屋里,不多一会儿出来,向大郎拱拱手,答应了这门亲事,并且约定了完婚的日期。

徐家大儿子回去把说媒的经过说了一遍,桂庵就准备丰厚的彩礼,送到女家订了婚。后来,又借用徐家的房子,举行了婚礼。

婚后住了三天,王桂庵就辞别岳父回家了。船行到从前初遇芸娘的地方,可巧天色已晚,只得在船上过宿。这时他问芸娘:"以前,我们就是在这个地方初次相遇的。我本来怀疑你不像个船家女儿。你那天是划着船到哪里去了?"

芸娘答道:"我的叔父住在江北,是借用别人的船去看望他的。我家的生活,只能勉强自给,但是不义之财,我们绝对不要。你的眼光太小了,只知道金银中用,真是令人可笑!我起初听到你念诗的声音,以为你是个风流文雅的人,但又怀疑你是个流氓,故意调戏我。那时,如果让我父亲看见了那只金镯,你就死无葬身之地了。你说,我怜爱才子的心意,不是也很迫切吗?"

桂庵故意开玩笑说:"你固然很聪明,可还是中了我的计谋了。"

芸娘问他:"什么事?"

桂庵故意不吭声。经过再三追问,他才装作很正经的样子说:"我们离家一天比一天近了,这个事也遮掩不住了。实话对你说,我家中本来就有个妻子,她是吴尚书的女儿。"

芸娘不信,桂庵又故意庄重地说了一些话来证明。芸娘听了,马上变了脸色。她呆呆地坐了一会儿,突然起来就往外跑,桂庵趿拉着鞋子就往外追。还没有来得及拽她,她已跳进江里了。桂庵大声呼救,把周围的船客都吵醒了。但是夜里一片昏暗,除了满江星光,什么也看不见。桂庵又悔又恨,痛哭了一夜。第二天沿江而下,出很多钱让人们寻找尸首,但是也没有人找到。

他垂头丧气地回到家里,又悲痛,又忧虑。悲痛的是,一句玩笑话把新婚的妻

子送上死路;忧虑的是,如果岳父来看女儿,将拿什么话来答对。正好他有一个姐夫在河南做官,他就到姐夫家去躲避,住了一年多才回来。

他在回家的路上遇上了雨,就卸下行李来,在一户人家暂避。一看,这家的房子收拾得很整洁,有个老婆婆抱着一个婴儿在那里逗着玩。小孩子看见桂庵进来,就伸出两臂要他抱。他觉得很奇怪,仔细端详了一下,觉得这个孩子很可爱,就把孩子抱过来放在膝头上,老婆婆怎么叫也叫不下来。

不多一会儿,天晴了。桂庵把孩子交给婆婆,走到院中去整理行李,准备起身。不料,孩子在婆婆怀里哭着说:"爹爹要走了。"

老婆婆认为孩子叫别人爹是很羞耻的事,但是,再唬也唬不住,就硬把孩子抱走了。桂庵正在那里整理行李,忽见一个美貌的女人抱着那孩子从屏风后走出来,抬头一看,原来是芸娘。正在惊疑之间,芸娘骂道:"你这个没良心的东西!你给我丢下这一块肉,该怎么处理?"

桂庵这才知道真是自己的儿子,一阵心酸。顾不得问她以往的踪迹,先把自己本来是开玩笑的话,表白了一番,并且指着太阳赌咒发誓。芸娘这才转怒为悲,两口子都哭起来。

原来这一家人姓莫,老夫妇俩年过六十,没有儿女。老头子带着老伴到浙江普陀山去拜佛,返回来的时候,把船停在江中休息。芸娘跳江后,随波而下,刚巧碰到老头子的船帮上。老头子把她救起,放在船上让她吐了水,才渐渐地苏醒过来。老夫妇俩见她生得很端庄,心里很欢喜,就把她认作自己的女儿,一同回到莫家。

住了几个月,老夫妇要给她选女婿,她坚决不肯。过了九个多月,她生下一个孩子,取名寄生。这一天,寄生刚满周岁。王桂庵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就又解下行李,进屋里去拜谢莫老夫妇,认成了岳婿。

又住了几天,举家才起身往回走。到了家里,才知道岳父孟江篱已来家里等了两个月了。初来的时候,问到女儿女婿,家里的人都表情不自然,言语不痛快,孟老先生心中很有怀疑。今天见到后,自然皆大欢喜,坐下来详细地谈起了遭到的变故,才知道家人们的敷衍搪塞是有原因的。

6 阅读:53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