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荒知青生活(1)

吴宇吴岩 2024-06-06 16:08:03

1970年,上山下乡的狂飙席卷着全国大大小小的城镇,66、67、68这三届的初高中毕业生,成了这支“知识青年”队伍的主力军,后来被称为“老三届”。

那个时候,电影宣传《雁窝岛》《长岭岛》等一片一片地放,激励着天真的孩子们,也有许多知青和家长作另一种盘算:兵团属国营单位,每月拿工资,生活有保障,日常生活有人管,相比插队让人放心。

不少人纷纷报名去黑龙江兵团,我就是其中的一员。

相别在码头。

我们一家有三个人,大姐、二姐和我,正好都赶上“老三届”,至少要走两个。二姐首先表态,愿去黑龙江兵团。我也报了名。

父母开始为我们俩准备行装,各类四季衣服、棉被、被褥、毯子、鞋靴、棉帽子、棉手套等,一切全是新的,新做的近一立方米大小的木箱装得满满的。

那几天,我受不了家中那种沉闷的气氛,就常跑出去独自在大街上毫无目的地瞎溜达,有时就坐到海滩边上呆呆地出半天神,甚至于照全家照时,到照相馆都是我自己独自去的,连自己都不清楚在回避着什么。

1970年5月28日, 是我永生难忘的日子,直至现在,我都说不清那天早晨是如何离开家到镇委集合的。

7点钟,在敲锣打鼓的欢送声中,我们胸戴红花,徐徐步行至汽车站。

开车送我们去码头的是我父亲——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自己的亲生骨肉即将远离时,他仍与往常一样,坚守岗位,兢兢业业地工作着。在我的记忆中,父亲年三十的那顿饭从未与我们同桌坐过,他说“要让每位旅客年三十回家团圆是我的职责”。那一刻,我什么也没说,只是默默地注视着这熟悉的背影。

码头上已是人山人海,有当地的各级军政领导,有各系统部门组织的欢送队伍,更多的是骑车、步行来的父老亲友和兄弟姐妹。码头上举行了简单的欢送仪式。

父亲、大哥紧紧拉着我的手,嘱咐我:到那儿,你们姐弟俩一定要团结,互相照顾;要听领导的话,要与周围的人搞好团结;一定要经常给家写信联系,到那儿缺少什么尽管来信。

在这个海岛上,我和许多同龄朋友一起,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采野果、抓蜈蚣、挖药、游泳、赶海捡海瓜子、摸鱼抓蟹……

上山下乡的洪流让我和二姐一起踏上了赴北大荒的征途,前方,等待我们的是什么?

1 阅读:133
评论列表
  • 2024-06-17 14:10

    大姐换成了大哥。一看就是胡编乱造的!

    吴宇吴岩 回复:
    是一个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