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的审美效力》:为“恐婚者”而备的解惑之书

鹏程谈文化 2023-09-13 12:56:09

《婚姻的审美效力》

[丹麦]索伦·克尔凯郭尔著阎嘉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索伦·克尔凯郭尔

索伦·克尔凯郭尔(Soren Aabye Kierkegaard,1813年—1855年),丹麦宗教哲学心理学家、诗人,现代存在主义哲学的创始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也是现代人本心理学的先驱。曾就读于哥本哈根大学。后继承巨额遗产,终身隐居哥本哈根,以事著述,多以自费出版。他的思想成为存在主义的理论根据之一,一般被视为存在主义之父。反对黑格尔的泛理论,认为哲学研究的对象,不单单是客观存在,更重要是从个人的“存在”出发,把个人的存在和客观存在联系起来,哲学的起点是个人,终点是上帝,人生的道路也就是天路历程。

“宣称爱情是天堂而婚姻是地狱的人,可不仅仅是拜伦。”

无数人惧怕婚姻,认为它将腐蚀爱情的新鲜,在婚姻中会逐渐丧失初始的浪漫之爱。而克尔凯郭尔一反这种悲观论调,列出有关婚姻的困惑,并深入探讨婚姻与爱、初恋、宗教的关系,将婚姻提到一个超越世俗意义的价值高度,试图拯救婚姻的美学声望。

“爱情不得不经历众多苦难,而人们这才能看出婚姻蕴含的深度、美和真理。”这不失为一本为“恐婚者”而备的解惑之书。

1. 所有情感,哪怕是最崇高的宗教情感,如果人们始终孤身一人与之相伴,那么,就会显现出某种惰性。

2. 我没有带着自己的爱情逃到荒野和沙漠中去,在那里孤独得找不到出路,我也没有问我的邻居和邻居的邻居该怎么办,而这样的与世隔绝和这样的特殊主义是同样错误的。普遍有效的东西,乃是义务;在这方面,我不断地在自己面前留下脚印。

3. 在精神的世界里有着无限的和谐、智慧和连贯性。当人们从某个特定的问题出发,带着真理与活力平静地去追求它时,如果其他的一切看起来都与它相矛盾,那么总会使人失望;而如果一个人认为自己是在竭力证明其中的不和谐,那么,他就是在证明它是和谐的。

4. 义务仅仅下命令,不可能做更多。我所能多做的,无非是做义务所命令的,而在我做的那一刻,在某种意义上就可以说,我多做了一些事情;我把义务从外在转变为内在,那么,我就超越了义务。

5. 忠实、持久、谦恭、耐心、长久忍耐、宽容、坦诚、易知足、机警、坚毅、心甘情愿、快乐。所有这些美德都有一个特点,即它们都是个体内在的资质。个体并不与外在的敌人对抗,而是与他自己斗争,要努力将爱情带到他自身之外。

6. 即使对诗歌中所进行的描绘而言,审美之物也是不可通约的,那么,审美之物如何可以被表象出来呢?答案是:通过生活来表象。

7. 历史之路正如律法之路那样,极为漫长’而又艰难。因此,艺术和诗加人进来,为我们缩短那路途,使我们在圆满的时刻感到欣喜;它们把广泛延展的东西聚集在密集激烈的东西之中。

8. 大多数人在阅读、观赏艺术作品等等时都要寻求审美上的满足,这是灵魂的需要,然而,相对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在实际生存中欣赏美,很少有人能够用一种审美的眼光来看实际的存在,而不仅仅享受那种诗意的再创造。

9. 许多婚姻中往往有着隐秘体系在起作用。而我从来就没有看见一桩幸福的婚姻属于这种情况。但是,由于这可能是纯粹偶然出现的情形,所以,我将看看通常就它给出的种种理由。这一点对我来说很重要,因为一桩在审美上美好的婚姻始终都是幸福的婚姻。

10. 婚姻之爱所赢得的每一场胜利,在审美上都比骑土所赢得的胜利更美好,因为在赢得这场胜利时,他也在其中使自己的爱情得到了荣耀。婚姻之爱不会畏惧任何东西,更不用说细微的过错了;婚姻之爱并不畏惧人们小小的痴情——实际上,它们只会滋养婚姻之爱那神圣的健全品质。

11. 让我们绝不要忘记,人们是无法以异质性的东西作为回报的。因此,真正感觉到这一点的人是爱过的,但他肯定不担心自己被剥夺了本身对他来说毫无价值的某种东西。只有那些在世界上变得贫穷的人,才会赢得对所有权的真正保证,只有那些失去了一切的人,才会获得一切。

12. 如果婚姻之爱是一种真正的初恋,那么,它也有它的某种隐蔽性;它并不想炫耀自己,不想在所有节日之际都让自己的生活出头露面,它不从祝贺和赞美中吸取养料,也不从对神的崇拜中吸取养料,就好像在家里就可以实现这一切。

13. 婚姻之爱通过成为一种同化的过程而将自身显现为历史性的;它不断地尝试进行体验,把被体验过的东西与自身关联起来。所以,婚姻并不是漠然的旁观者,而是在本质上具有参与性的——简言之,它体验了自身的发展过程。

14. 你颂扬初恋。当你这么做时,初恋就成了一种处于时间之外的要素,成了可以就它说出任何谎言的某种神秘东西。婚姻不可能像这样隐藏自身,它需要日积月累才会开花结果——很容易有机会用不忠实的观察去诋毁或证明这一点,以至需要用一种绝望的顺从去忍受婚姻。

15. 希望获得的东西越是精神性的,怀疑就越有可能得到称赞;但爱情始终都属于这样一个领域,在此,所获之物、所给定之物,以及所获的给定之物、都无关紧要。我完全无法想象这是怎样的一种怀疑。

16. 审美之物并不在直接的东西之中,而在所获之物中;但婚姻恰恰就是包含了中介的直接性,就是包含了有限的无限,就是包含了暂存的永恒。

17. 正像一个基督徒始终都应该能解释自己的信仰一样,一个已婚的人也应该能解释自己的婚姻,不仅要向一切不屑于此的人解释,也要向一切认为值得这么做的人解释,或者说,在这种情况下(in casu),即使他们认为不值得,这么做也将是有利的。

18. 孩子在另一种意义上也是一种祝福,因为我们自己通过他们学到了多得不计其数的东西。

19. 人们越能坚持想到孩子们是一种祝福,就越少争斗,就越少怀疑他所保有的这件珍奇之物——那婴孩所拥有的唯一的善,但也是合法拥有的善,因为上帝亲自把他置于那里;这件事就越是美好的,就越是审美的,就越是宗教的。

20. 诚然,你没有结婚,因此,你在最严格的意义上还没有让自己对任何人敞开心扉,但你的准备活动实际上近乎荒谬可笑。你固然可以愚弄人们,固然可以显得非常随意地、尽可能即兴地做一切事情,然而,我认为,你不可能在一点都没有想好如何说的情况下就说“再见”。

21. 人们结婚是为了生孩子,为这个地球上人类的繁衍做出自己微小的贡献。想象一下,如果一个人没有孩子,他的贡献就会非常之小。各个国家肯定会认可对婚姻抱持这种意图的人,并奖励那些已婚者和那些有很多男孩的人。基督教有时以奖励那些避免结婚的人而站在这一点的对立面。

22. 一个为了这种或那种原因而结婚的人,他所采取的行动是非审美的,也是非宗教的。其目的中的善意毫无用处,因为错误恰恰在于他有一个目的。

23. 对婚姻的“为什么”做出的看上去最体面的一个回答是:婚姻是性格的学校,人们结婚为的是陶冶性情,使之变得高尚。

24. 人们越是远离感官性,它就越是具有审美意义,否则动物的本能就是最有审美意义的。

25. 宗教之物实际上是对这样一种信念的表达,即相信得到上帝帮助的人比整个世界都更轻盈,相信一个人能游泳,也是基于相同的信念。如果有这样一根能在水中拉住人的游泳腰带,那么就可以想象到那些遭遇过生命危险的人总会戴着它,但也可想象到那些从来就没有遭遇过生命危险的人也会戴着它。

26. 男人最常见的弱点就是想象自己已经征服了他所爱的女孩,这使他感到了自己的优越,但这毫无美感。然而,在他感激上帝之时,他在自己的爱情之前变得谦卑;把所爱的人当作上帝给予的礼物,确实要比为了征服她而征服整个世界美好得多。

27. 在基督教中,美的和感官性的东西都被否定了;转眼之间你又评论说,例如,基督是丑陋还是英俊对基督徒来说是一个无关紧要的问题。

28. 我们要返回到初恋。它是自由与必然的统一。个体感到被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引向了另一个体,但恰恰在其中感到了自己的自由。它是普遍与特殊的统一,即使在近乎偶然之物中,它也既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

29. 在基督教里,我们有时会发现情欲与宗教之物两者之间存在一种模糊却诱人的融合——正因为这种模糊性和模棱两可才显得诱人,它具有童真的虔诚,以及勇敢和大胆的顽皮。

30. 严格地说,较高尚的形式具有那种应当被叫作宗教婚姻的东西。(当然,真正的婚姻并不缺乏宗教性,但它也得具有情欲的要素。)

31. 一个笃信宗教的人,习惯于把一切都归结于上帝,使每一种有限关系都充满上帝之思、沉浸在上帝之思里,由此使之变得神圣、崇高。

32. 初恋被导向一个单一的、特殊的、实际的、只为了它而存在的对象,而任何别的东西都不存在了。这个单一的对象并不是一个轮廓模糊的存在,而是一个特定的、活生生的存在。

33. 现在我必须坦白,我从来就不那么关心所有那些订婚时期人迷般卿卿我我的状态,这一过程越复杂,在我看来就越像人们要去游泳时下水前所耗费的时间,其间他们在岸边走来走去,一会儿把手伸进水里,一会儿把脚伸进水里,一会儿认为水太冷,一会儿又认为水太热。

34. 在某种程度上,每代人和一代人中的每一个体,都要从头开始自己的生活,也正是因此,每一个体才有可能避免这种大漩涡,然而,一代人应当向另一代人学习,所以,有了一代人经历过这种悲剧之后的反思,下一代人可能会更加幸运。

35. 正如宗教之物是高于尘世一切之物的,如果它涉及直接的爱情时也并非偏离其中心,而是与其同心,那么,这就确实可以实现那种统一,而那痛苦也成了非必然的——宗教之物确能治愈这痛苦,但这非必然的痛苦仍然是深沉的痛苦。

36. 时代将婚姻同化在时代的意识之中,对这样一个时代而言,要么,它宣称是为了爱情,那么婚姻就会被排除在外;要么,它宣称是为了婚姻,那么爱情就会被放弃。

37. 这些持续了特定时长的婚姻关系,并不具有任何优势, 因为它们像那些持续终生的关系一样具有同样的闲难。此外 ,它们远没赋予当事人以继续忍受下去的力量,相反, 它们使婚姻生活最内在的力量失效,使意志的力量松懈,使婚姻所具有的信任赐予人们的幸福减少到极点。

38. 自我中心主义的抑郁往往会令人害怕自己,并且像一切抑郁一样,令人在享乐中放纵自我。它具有某种夸大了的顺从,一种害怕接触生活的神秘的恐惧。

39. 爱情中真正的永恒,也就是真正的道德,实际上首先要把爱情从感官之美中拯救出来。

40. 浪漫之爱通过完全依赖于自然而然的必然性来表明自身是直接的。它以美作为基础,部分是以感官性的美为基础,部分是通过感官性的东西、在感官性的东西之中、借助感官性的东西而构想出的美为基础,然而,在后一种情况下,它不是通过深思熟虑显露出来,而是持续地等待着证明它自身,通过这一思虑向外窥探。

41. 有人认为在选择“自己的终身伴侣”时最好要有完全的权威来指导自己,但这样一种表达却透露出了心灵的极端狭隘和愚蠢的自负态度,并且丝毫没有意识到,浪漫之爱就其天赋而言是自由的,恰恰就是这种天赋构成了它的伟大。

42. 只要让这个时代继续吞噬下去,吞噬浪漫之爱中的实质性内容,直到这种毁灭再也无法带来欢乐,恐惧就会增加,这个时代才会最终意识到它失去了什么,并在绝望中感到不幸。

43. 整个时代同时既是喜剧的又是悲剧的,说它是悲剧是因为它正在消亡,说它是喜剧是因为它仍在延续,因为始终都是那未腐败的承载着腐败的,那理智的与精神的承载着肉体的,想象一下毫无生气的身体依然能暂存地照常运作,它就既是喜剧的,又是悲剧的。

44. 爱情存在于努力争取之中,这种情感被看作是与对立面的斗争。缺陷在于,这种斗争、这种辩证法,完全是外在的,从这种斗争中产生的爱情,正如它陷人斗争时一样抽象。

45. 人们却极少能够实现对婚姻的颂扬,我极为怀疑,读过这类书的人自己是否觉得有能力实现他为自己设定的任务或是在生活中确定的方向,而这恰恰就是那类书中的腐败和不健康之处——这些书在本该开始的地方结束了。

46. 就像每个人在订婚阶段几乎都会做的那样,向自己和所爱的人提问:她以前是否恋爱过,或者他自己以前是否爱过什么人。这是生活的严肃性,然而,这并非是冷酷的、丑陋的、毫无情欲和毫无诗意的。

47. 我必须把两件事视为我的特殊任务:揭示婚姻的审美意义,以及展示如何在困难重重的生活中保持这一审美。

48. 如果他是一个已婚男人,他也许带着一种男性家长的快活口吻大叫道:是啊,婚姻就是生活的美学;如果他是一个年轻人,他也许会相当含糊和不假思索地插话说:不错,爱情,你就是生活的美学。可是,这两种人都无法理解我何以竟有了想要拯救婚姻的美学声望的念头。

0 阅读:3

鹏程谈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