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做,二不休”的历史由来

文化愿补不足 2024-10-14 08:10:27

在戏剧中,往往有很多这样的台词,一个反叛之人在最后,即使意识到自己的选择是错误的,也仍然会对自己说一句:“一不做,二不休。”在这些叛变者讲来,这句话不像是自我打气,更像是一种走投无路、破釜沉舟的绝地反击。不过“一不做,二不休”的含义确实是“要么不做,要做,索性就做到底”。对于恶人来讲,这句话是使他们“恶上加恶”的推手;对于普通者而言,这句话更多的是让我们学会坚持,要么不要开始,一旦开始就一定要坚持下去。说到这个俗语的来历,就不得不讲到一段历史。

唐朝平定安禄山叛乱的过程中,骑兵张光晟因救大将王思礼脱险而被其一再推举,张光晟在朝中官职越做越大。后来,京师一支军队反叛,唐德宗逃到奉天,太尉朱醉被叛兵推举为帝。此时,张光晟认为唐朝气数已尽,便依附朱酢做了宰相。朱群出师奉天,想围杀德宗,谁知唐军将领李晟援兵快速赶到。眼见大势已去,张光规便暗中联系李履,希望归降朝廷。李展当然乐意,二人里应外合平定了朱群的叛变。在李晨的斡旋下,朝廷没有追究张光晟的叛变之罪。李晟每次宴请宾客,总是将张光晟奉为上宾,其他宾客对此十分反感,甚至当众表示不愿与反贼同席。毕竟众怒难犯,李展只能将张光展看管起来,等待朝廷发落。不久,德宗就下诏要处死张光晟,李晟无奈之下,只能奉旨执行。临死之前,张光晟为后人留下传语曰:“第一莫作,第二莫休。”后来,这句话流传开来,慢慢演化为“一不做,二不休”。

0 阅读:16

文化愿补不足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